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开局托孤,我带双诸葛躺平复汉 > 第20章 初战陇右!躺平老板的“远程震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0章 初战陇右!躺平老板的“远程震惊”

北伐大军出动的消息,如同一声惊雷,迅速传遍了天下。

曹魏震动,曹睿连发数道诏书,严令司马懿务必守住陇右,并急调中原兵马西援。东吴孙权则再次陷入了熟悉的观望状态,一边加强与季汉的使者往来,表示“盟友”的关切,一边暗中调兵遣将,想看看能否在魏汉相争中捞点好处。

而对于身处成都皇宫的刘禅来说,最初的紧张和空虚感过去后,生活似乎又陷入了一种新的“常态”。只是这种常态,被前方不断传来的军报拉扯得忽上忽下。

他每天雷打不动的行程变成了:早起(被迫的),去那个临时布置的“北伐祈福殿”装模作样地上柱香(内心祈祷千万别打败仗),然后回宫看各地送来的、关于支援前线工作进展的报告(蒋琬等人处理得很好),接着就是焦灼地等待来自北方的消息。

他削减用度、与将士“同甘共苦”的举动,确实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成都乃至整个益州,都弥漫着一股“一切为了北伐”的氛围。妇女日夜赶制冬衣,商人踊跃捐输,连茶馆酒肆里的说书人,都开始讲起了当年高祖刘邦如何平定天下的故事,隐隐将此次北伐与之类比。

但这些,都无法缓解刘禅内心的焦虑。他知道,决定一切的,是前方战场上的胜负。

终于,在大军出发一个多月后,第一份详细的战报,由六百里加急送到了刘禅手中。

送信的信使嘴唇干裂,眼窝深陷,显然是日夜兼程。刘禅几乎是从费祎手中“抢”过了那份被汗水浸得有些发软的军报,迫不及待地展开。

军报是诸葛亮和诸葛光联名所写,详细汇报了北伐初期的战况:

汉军兵出祁山,行动迅速。由于前期准备充分,情报准确,加之司马懿将主要兵力集中在几个核心要塞,汉军先锋魏延部,在归附羌人的引导下,出其不意,绕过魏军重点布防的几处据点,直扑陇西郡治所襄武!

魏国陇西太守游楚仓促应战,被魏延阵前败将夺旗,一举攻克襄武!陇西郡大门洞开!

与此同时,诸葛亮亲率中军主力,做出强攻祁山堡的态势,牢牢牵制住了司马懿的主力。而诸葛光则率领一支偏师,以系统将领为先锋,利用羌胡内应提供的小道,穿插迂回,连破临洮、狄道等数城,切断了陇西魏军与天水郡的联系!

短短十余日,陇西郡大部已落入汉军手中!魏军陇西防线,近乎崩溃!

军报的最后提到,目前汉军正在巩固陇西战果,清理残敌,安抚百姓。司马懿主力被牵制在祁山一带,暂时无法有效救援陇西。下一步,汉军兵锋将直指天水郡!

“好!打得好!”刘禅看得心潮澎湃,忍不住一拍桌子站了起来,把旁边的费祎吓了一跳。

“开门红!大大的开门红!襄武拿下了!陇西基本搞定!魏延和孔亮干得漂亮!相父的牵制战术也奏效了!”

他仿佛能看到魏延嚣张地大笑,诸葛光沉着指挥,以及司马懿在祁山堡上气得跳脚的样子。

“快!将这份捷报,抄送百官!晓谕全城!让大家都高兴高兴!”刘禅兴奋地吩咐道。

“臣遵旨!”费祎也满脸喜色,连忙下去安排。

很快,北伐首战大捷,攻克襄武,平定陇西的消息就传遍了成都。全城再次沸腾!欢呼声此起彼伏,比过年还热闹!人们奔走相告,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刘禅在宫里也坐不住了,他让人把他的安乐椅搬到院子里,晒着冬日的暖阳,美滋滋地回味着这份捷报。

“看来我这精神支持还是有点用的嘛!至少…心诚则灵?” 他自我调侃着。

然而,他的好心情并没能持续太久。

几天后,第二份军报送到。内容却让刘禅的心情瞬间从云端跌落。

军报记载,汉军兵进天水郡。天水太守马遵闻陇西已失,惊慌失措,欲弃城逃往上邽。其麾下有一年轻参军,名为姜维,字伯约,此人颇有胆略,看出汉军虽胜,但兵力分散,且司马懿主力未损,力劝马遵坚守待援,并自请率兵出城,依托地形阻击汉军先锋,以为缓兵之计。

然而,马遵疑心姜维通敌,非但不听,反而夺其兵权,并欲将其扣押。姜维察觉不妙,趁夜只身逃出天水城。而马遵则弃城逃往了上邽。

诸葛光率领的先锋部队兵不血刃进入天水空城。但在追击马遵残部,试图扩大战果时,却意外遭遇了率军前来接应的魏国雍州刺史郭淮!

两军在天水以南的一地发生激战。郭淮是魏国名将,用兵老辣,他利用地形,设下埋伏。诸葛光虽然勇猛,麾下系统将领也奋力死战,但毕竟兵力不占优势,又是遭遇战,一时陷入苦战,未能击溃郭淮,自身也略有损失,被迫退回天水整顿。

军报中,诸葛亮和诸葛光都对此战结果表示了遗憾,认为未能趁势扩大战果,反而折损了些许锐气。同时,军报也重点提到了那个名叫姜维的魏国参军,称此人有勇有谋,临危不乱,可惜未能为我所用,反而使其流落在外,恐成后患。

刘禅看着这份军报,心情复杂。

姜维!这可是后期蜀汉的顶梁柱啊!就这么错过了?还成了“流落在外”的隐患?

郭淮这老小子,果然难缠!孔亮这次算是遇到硬茬子了。

他既心疼那点损失的兵力(都是系统青壮啊!),又惋惜姜维的流失,还对未来的战局产生了一丝担忧。

司马懿主力还没动呢,光是郭淮就挡住了孔亮的兵锋…这北伐之路,果然不会一帆风顺。

他原本因为初战大捷而有些飘飘然的心,瞬间沉静了下来。

看来,光靠“精神支持”和“运气”是不够的。真正的硬仗,还在后面。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思考。

姜维…必须想办法弄过来!这可是个大才!但怎么弄?他现在人在哪?军报里也没说。

郭淮…得提醒孔亮,这家伙不好对付,不能轻敌。

司马懿…这老狐狸一直按兵不动,到底在打什么算盘?

刘禅发现,自己虽然身处后方,但心却早已飞到了那片硝烟弥漫的陇右大地。他无法像诸葛亮那样运筹帷幄,也无法像诸葛光那样冲锋陷阵,但他至少可以做到不添乱,并且…努力去想自己能做些什么。

他拿起笔,铺开竹简,开始给诸葛亮和诸葛光写回信。

信中,他首先对陇西大捷表示了热烈祝贺和高度肯定,要求对有功将士务必重赏。对于战争的小挫,则表示“胜败乃兵家常事”,勉励他们不要气馁,吸取教训即可。

接着,他重点提到了姜维。

“…闻魏参军姜维,有胆略,知兵事,马遵不能用,反疑其心,此乃天欲以此人赠我也!相父、孔亮当多遣细作,打探此人下落。若得其人,当以诚相待,厚加礼聘,必可得一臂助,勿使其投于他处,则悔之晚矣…”

他把姜维的重要性拔得很高,几乎到了“得姜维可得陇右”的程度,希望能引起诸葛亮和诸葛光的足够重视。

写完信,用印封好,命人以加急发出。

做完这一切,刘禅才感觉心里稍微踏实了一点。

他再次走到窗边,望着北方。天色已晚,繁星点点。

相父,孔亮,前方的路注定崎岖。我能做的有限,但我会在成都,尽我所能,支持你们。

希望我的这点“远程震惊”和“微弱提醒”,能对你们有所帮助吧。

北伐…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