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开局托孤,我带双诸葛躺平复汉 > 第35章 风波再起?不,是躺平皇帝的“金钟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5章 风波再起?不,是躺平皇帝的“金钟罩”

建兴五年的冬天,似乎比往年更加平静。边境无战事,内部无灾荒,就连往年在所难免的、因严寒导致的些许流民问题,也在各地官府有效的赈济和安置下,消弭于无形。整个季汉,如同一辆加满了油、保养得当的战车,在“五年规划”的轨道上平稳前行。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这看似一派祥和的氛围中,一股潜藏的暗流,再次悄然涌动。这一次,矛头并非指向如日中天的诸葛光,也非总揽大权的诸葛亮,而是直接对准了深居简出的皇帝刘禅本人。

事情的起因,源于刘禅近两年来一系列“不务正业”的举动。炒菜、豆腐、改良纸张、清茶、千层底布鞋,乃至对“石漆”、豆油这些奇奇怪怪物事的研究……在部分恪守儒家经典、崇尚“君子不器”的古板老臣看来,皇帝陛下过于沉溺这些“奇技淫巧”,有失人君体统,长此以往,恐玩物丧志,荒废朝政。

起初,这些议论还只是私下里的腹诽和牢骚。但随着刘禅“五年规划”的提出,将国策明确转向内政和发展,短期内不再进行大规模军事行动,这让一些渴望通过军功快速晋升、或者思想更为激进、主张趁胜持续北伐的少壮派官员感到失落和不满。两种情绪交织在一起,渐渐形成了一股不大不小的反对声浪。

这股声浪的集中爆发,是在一次例行朝会上。一位以耿直(或者说迂腐)着称的老臣,在奏报完本职事务后,并未立刻退下,而是话锋一转,引经据典,开始委婉地劝谏陛下,当以圣贤之道为念,以经国大业为重,至于那些工匠庖厨之事,虽可悦人,然终非帝王正道,望陛下稍加节制,回归“正途”。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安静下来,不少官员都低下了头,眼观鼻,鼻观心,气氛变得有些微妙。有人暗自赞同,有人心生不满,也有人纯粹是看热闹。

端坐龙椅的刘禅,脸上没什么表情,心里却乐了:**“哟呵,终于有人忍不住跳出来了?朕还以为是多大的事儿呢。”**

他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天。自己这种“躺平”加“点科技树”的统治风格,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以前是靠着赫赫战功和“祥瑞”光环压着,现在外部压力稍减,内部不同的声音自然会冒头。

他没急着表态,目光淡淡地扫过下方群臣,想看看还有谁会附议。

果然,又有两位官员出列,言辞虽不如那位老臣激烈,但意思大同小异,都是希望陛下能更加“勤政”,将精力更多地放在国家大事上。

就在这几位官员你一言我一语,试图营造出一种“众正盈朝”、劝谏君王的氛围时,一个清冷而坚定的声音响了起来:

“几位大人此言差矣!”

众人循声望去,出言反驳的,竟是军师中郎将诸葛光!

只见诸葛光出列,先是对刘禅行了一礼,然后转向那几位官员,朗声道:“陛下自登基以来,运筹帷幄,平定南中;慧眼如炬,擢拔贤才(包括他自己);定策北伐,克复陇右;更提出‘五年规划’,为国家奠定长远发展之基!此等文治武功,岂是‘不务正业’四字可以抹杀?”

他语气铿锵,继续道:“至于陛下所好之炒菜、豆腐、纸张、清茶等物,诸位大人可曾见过哪一样,未曾惠及民生、未曾提升国力?炒菜丰富了百姓餐桌,豆腐价廉或可济贫,光滑纸与《公报》宣政教、通消息,清茶提神醒脑,利于士人处理公务!便是那‘石漆’、豆油之研究,亦是与军备民生息息相关!陛下于细微处着眼,于实用处着手,此正乃‘格物致知’,‘经世致用’之体现,何来‘玩物丧志’之说?!”

诸葛光这番反驳,有理有据,直接将刘禅的那些“小爱好”拔高到了“经世致用”的层面,怼得那几位官员一时语塞。

然而,没等他们组织语言反驳,又一个声音响起,这次出列的,是尚书令蒋琬!

蒋琬语气平和,但立场鲜明:“光所言,亦是琬之心声。陛下虽不亲理细务,然国家大政方针,何曾有一日懈怠?‘五年规划’高瞻远瞩,正是陛下勤政爱民、深思熟虑之明证!至于那些改善民生之物,琬主管钱粮户籍,深知其利。若此等利国利民之举被视为‘不务正业’,那何为‘正业’?莫非空谈道德、不恤民瘼方是正道?”

蒋琬掌管实际政务,他的话分量极重。

紧接着,费祎、董允等人也纷纷出列,或引数据,或讲实例,力陈刘禅那些“奇思妙想”带来的种种好处,以及陛下在把握国家大方向上的英明决策。

更让人意外的是,连一向很少在朝堂上就此类事务发言的诸葛亮,也缓缓开口了。他没有直接反驳那些官员,而是淡淡道:“陛下天纵聪明,所思所行,常非常人所能及。为臣者,当体察圣心,尽力辅佐,将陛下之远见卓识,落到实处,方是正理。至于其他……不必妄加揣测。”

诸葛亮这话,看似平和,实则态度明确无比——我相信陛下的判断,你们就别瞎操心了,干好自己的活儿就行!

一时间,朝堂之上,为刘禅辩护的声音完全压倒了那微弱的劝谏之声。那几位率先发难的官员,看着眼前这阵势,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最终只能悻悻地退了回去,再不敢多言。

刘禅自始至终,都没有多说一句话。他只是平静地看着这场朝堂上的小小风波,从兴起,到高潮,再到迅速平息。

“看来,我这几年‘躺’出来的威望,还有这套班底的向心力,比我想象的还要牢固啊。”*刘禅心中暗爽。“根本不用我自己下场,自然有人替我摆平。”

他忽然觉得,自己好像练就了一身无形的“金钟罩”。任何针对他的非议和攻击,还没等碰到他,就被他身边这群文臣武将组成的“护体罡气”给化解了。

这感觉……真不错!

散朝之后,刘禅心情愉悦地回到了后宫。他决定,为了奖励今天在朝堂上挺身而出的“护驾功臣”们,晚上让御厨多加几个好菜,顺便把新研究出来的、味道还算能入口的豆油也用上,搞个“御赐豆油宴”,让诸葛光、蒋琬他们都来尝尝鲜!

“嗯,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

刘禅惬意地眯起了眼睛。他仿佛看到,自己身上的那层“金钟罩”,在系统福利和忠诚班底的双重加持下,正变得越来越厚实,越来越坚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