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开局托孤,我带双诸葛躺平复汉 > 第177章 最后的使者:陆逊渡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7章 最后的使者:陆逊渡江

建兴二十四年,四月十八,牛渚江面。

汉军水师主力已然抵达,战舰如云,桅杆如林,将这段江面封锁得水泄不通。最大的楼船“长安”号上,姜维按剑而立,甲胄在春日下泛着冷光,目光锐利地望向西岸那座隐约可见的巨城——建业。

一名吴军小艇,打着使者的白旗,颤颤巍巍地靠近“长安”号。船头站立之人,虽身着文士袍服,面容憔悴,但那股沉稳如山的气质,却让姜维一眼认出——正是江东柱石,**陆逊陆伯言**!

他竟然亲自来了!

姜维心中微震,脸上却不动声色,挥手示意放对方登船。

“败军之将,江东陆伯言,见过姜将军。”陆逊踏上摇晃的甲板,对着姜维,依平辈之礼,微微拱手,声音平静,却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

姜维并未还礼,只是冷冷地看着他:“陆大都督亲至,是欲献城投降,还是来做说客?”

陆逊直起身,目光坦然地对上姜维:“将军明鉴。逊此来,非为献城,亦非为游说。只为江东百万生灵,向大汉皇帝陛下,求一线生机。”

“哦?”姜维挑眉,“如何求生?”

“我主吴王(他未称帝),愿去帝号,向大汉称臣,岁岁纳贡,永为藩属。只求陛下念在苍生不易,罢止兵戈,保全孙氏宗庙,使我江东文武,能得安身立命之所。”陆逊缓缓说道,语气不卑不亢,却将姿态放得极低。这是他能为江东争取到的最好条件,也是底线。

姜维闻言,沉默片刻。陆逊提出的,类似于之前交州的模式,是一种羁縻统治。若在平时,或可考虑。但如今,陛下亲临前线,大军势如破竹,岂能满足于此?

“陆都督,”姜维声音转冷,“若在月前,此议或可商榷。然今我大军已破横江,取柴桑,兵临建业城下。天兵所指,岂能空手而回?孙氏割据数十年,僭越称帝,罪莫大焉!唯有**开城纳降,肉袒面缚**,听候陛下发落,方是正途!至于江东文武百姓,陛下早有明诏,‘但弃兵甲,便是良民’,我大汉自会妥善安置,何须你来求情?”

他的话,斩钉截铁,没有丝毫转圜余地。

陆逊的心,沉了下去。他知道,在绝对的胜利面前,任何讨价还价都是徒劳。汉军要的,是彻底的征服,是毋庸置疑的统一。

他看着姜维年轻而坚毅的面庞,看着周围汉军将士昂扬的斗志和精良的装备,再回想建业城内的混乱与绝望,一种深切的无力感席卷全身。

“将军……当真不容一线生机吗?”陆逊的声音,带上了一丝微不可查的颤抖。

姜维目光如炬,逼视着陆逊:“陆伯言!你亦是当世名将,当知‘势’之所在!如今大势在我大汉,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汝主孙权,若能幡然醒悟,自缚出降,尚可保全性命,得享天年。若负隅顽抗,待城破之日,悔之晚矣!至于你……”

姜维顿了顿,语气稍缓:“陛下与诸葛都督,皆敬你之才。若肯归顺大汉,必得重用,青史留名,岂不远胜为这即将倾覆之舟殉葬?”

这是赤裸裸的劝降,也是最后的通牒。

陆逊闭上了眼睛,脸上肌肉微微抽搐。姜维的话,像一把把刀子,戳破了他最后的幻想。归顺?他陆家世受孙氏厚恩,他陆伯言更是被孙权视为臂膀,托以国政,岂能在此刻背主求荣?

良久,他缓缓睁开眼,眼中已是一片决然的死寂。

“姜将军之意,逊已明了。”陆逊的声音恢复了平静,却带着一种令人心折的悲怆,“然,忠臣不事二主。逊……唯有与江东共存亡。”

他对着姜维,再次深深一揖:“逊,告辞。他日战场相见,各为其主,望将军勿怪。”

说罢,陆逊转身,步履有些蹒跚地走向船舷,准备登上自己的小艇。

看着陆逊略显佝偻的背影,姜维心中也不禁生出一丝敬意。这是一位真正的忠臣,可惜,明珠暗投。

“陆都督,”姜维忽然开口,“念你一代人杰,本将给你,也给建业城三日时间。三日之内,若开城投降,本将方才承诺依旧有效。三日之后……休怪我大军无情!”

陆逊身形一顿,没有回头,只是微微颔首,随即在小艇兵士的搀扶下,登船离去。

那叶扁舟,载着江东最后的希望与尊严,缓缓驶向风雨飘摇的建业。所有人都知道,陆逊此行,并未带来和平,只是为这场不可避免的终局,争取了最后七十二个时辰的缓冲。

姜维望着那远去的孤帆,对身旁副将沉声道:“传令各军,做好攻城准备!三日后,若建业不降,**全力攻城**!”

战争的阴云,伴随着最后的通牒,彻底笼罩了建业城。是屈辱地生存,还是悲壮地毁灭?抉择的权力,交给了那座城内,已然分裂和绝望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