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重回1982:狩猎兴家 > 第23章 端午节前备礼,探访孙大爷表谢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3章 端午节前备礼,探访孙大爷表谢意

眼瞅着快到五月初五端午节了。屯子里渐渐有了过节的气氛,家家户户房檐下开始挂起菖蒲和艾草,空气里飘着淡淡的草药清香。条件好点的人家,已经开始泡糯米,准备包粽子了。

赵家今年手头宽裕了些,王淑芬也早早泡上了糯米,还托人从公社捎回了些红枣和红豆,准备好好过个节。赵卫国看着母亲忙活,心里琢磨着另一件事——该去谢谢孙大爷了。

上次要不是孙大爷指点黄芩的门路,他赵卫国也迈不出这靠山吃山的第一步。这人情得记着,也得还。眼看要过节了,正是走动的好时候。

这天一早,赵卫国对王淑芬说:“妈,我上公社一趟,买点过节的东西,顺便去看看孙大爷。”

王淑芬十分赞成:“应该的!孙大爷是实在人,没少帮衬咱。你等着,娘给你拿钱。”

赵卫国摆摆手:“不用,我这儿有。”他卖药材和皮子的钱,除了上交家里的,自己还留了点零头当本钱。他去屋里翻出个小布袋,装上一包上次买的、没舍得吃完的水果硬糖,又揣上一小包上好的关东烟叶——这烟叶还是他用一张兔子皮跟屯里老烟枪换的,自己家没人抽烟,正好送人情。

“黑豹,走!咱串门去!”赵卫国招呼一声。

黑豹现在俨然是赵卫国的贴身护卫,一听要出门,立刻摇着尾巴跟了上来。一人一狗,朝着屯子最东头孙大爷家走去。

路上,正好碰见张小梅和她娘从自留地里摘了艾草回来。张小梅挎着个小篮子,篮子里是青翠的艾草和菖蒲,看见赵卫国,她下意识地想把篮子往身后藏,脸又红了。

赵卫国笑着打招呼:“婶儿,小梅,摘艾草呢?”

张小梅娘是个精明的妇人,以前看赵家穷,不太乐意闺女跟赵卫国有来往,可最近赵家明显缓过来了,赵卫国这小子看着也越来越有出息,她的态度也就缓和了不少,笑着应道:“是卫国啊,这是要去哪儿?”

“去孙大爷家坐坐。”赵卫国扬了扬手里的布袋,“这不快过节了嘛。”

张小梅娘眼睛尖,瞥见那布袋口露出的糖纸和烟叶,心里更有数了,笑道:“应该的,孙大爷是好人。快去吧。”

赵卫国冲张小梅眨了眨眼,低声道:“艾草挺香,跟你头油一个味儿。”

张小梅的脸瞬间红透,羞得恨不得钻进地缝里,嗔怪地瞪了他一眼,赶紧拉着她娘走了。她娘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回头看了赵卫国一眼,眼神有些复杂,但没说什么。

看着母女俩走远,赵卫国心情愉快地吹了声口哨。黑豹不明所以,仰头看着他。

来到孙大爷家那低矮的泥草房前,院门虚掩着。赵卫国喊了一嗓子:“孙大爷!在家没?”

“谁啊?进来吧!”屋里传来孙大爷沙哑的声音。

赵卫国推开院门,看见孙大爷正坐在院里的小马扎上,就着晨光修补一个破旧的鱼篓。院子里依旧收拾得干干净净,墙角堆着劈好的柴火。

“孙大爷,忙着呢?”赵卫国笑着走过去。

孙大爷抬起头,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看清是赵卫国,脸上露出点笑意:“是你小子啊?咋有空过来了?”他一眼就看到了赵卫国手里拎的东西和跟在他身后、威风凛凛的黑豹,点了点头,“这狗,出息了。”

赵卫国把布袋递过去:“大爷,快过节了,没啥好买的,给您带了点糖和烟叶子,您别嫌弃。”

孙大爷也没多客气,接过来看了看,特别是捏了捏那包烟叶,脸上笑意更浓了:“嗯,是好烟筋(烟叶)。你小子,有心了。”他把东西放在旁边的小桌上,指了指另一个小马扎,“坐吧。”

赵卫国坐下,黑豹就乖巧地趴在他脚边。

“你爹咋样了?”孙大爷一边继续修补鱼篓,一边问。

“好多了,能自己下地走动了。”赵卫国答道,“多亏您上次指点,让我挖药换了点钱,家里这才缓过来。”

“嗯,那就好。”孙大爷点点头,“靠山吃山,是老辈子传下来的活法。但吃山得有吃山的规矩和眼力见儿。”

他放下手里的活计,拿出烟袋锅,捏上一撮赵卫国刚送的烟叶,点燃后美美地吸了一口,吐出的烟雾带着醇厚的香气。

“这眼看就入夏了,”孙大爷眯着眼,看着远处的山峦,“山里的情况跟开春又不一样了。”

赵卫国立刻竖起耳朵,知道孙大爷这是要传授真经了。

“夏天草木深,野兽活动更频繁,但也更隐蔽。”孙大爷缓缓说道,“这时候进山,眼睛要亮,耳朵要尖。蛇虫多了,走路得拿着棍子‘打草惊蛇’。”

赵卫国认真点头。

“采药呢,这时候柴胡、黄芩都长老了,不值钱了。但有些喜阴的药材,像细辛、龙胆草,正是时候。还有林子里的蘑菇,一场雨过后,噌噌往外冒,那才是好东西,比野菜值钱。”

“蘑菇?”赵卫国来了兴趣,“都有啥蘑菇?”

“那可多了。”孙大爷如数家珍,“榛蘑、黄泥团子(黄伞菇)、松树伞(松茸,当时还不叫这名)、小灰蘑…都是山珍!但你得认准了,有的蘑菇长得好看,毒性却大,采错了要人命!”

孙大爷详细讲解了几种常见食用蘑菇和剧毒蘑菇的区别,赵卫国听得仔细,牢牢记住。

“至于打猎,”孙大爷压低了声音,“夏天不是好时候。天热,肉存不住。而且这时候野兽正上膘,带着崽的多,尽量别动。真要碰上了大家伙,比如野猪,记住了,千万别往树上爬!野猪会拱树!得绕着石头或者粗树跟它转磨磨,找机会下手,或者干脆躲开。”

他又讲了些夏天追踪野兽看脚印、辨粪便的技巧,以及如何利用风向避免被野兽发现。这些都是老猎人一辈子的经验积累,听得赵卫国心驰神往,受益匪浅。

不知不觉就聊到了快晌午。赵卫国起身告辞:“大爷,听您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太谢谢您了!”

孙大爷摆摆手:“没啥,老黄历了。你小子脑子活,肯干,是块料。记住,上山稳当点,安全第一。”

“哎!记住了!”赵卫国郑重答应。

临走前,孙大爷像是想起什么,又补充了一句:“对了,要是采着好蘑菇,或者打着啥稀罕玩意儿,公社供销社压价低,你可以试着去林场家属区那边转转,那边工人有钱,舍得吃,兴许能卖上价。”

这话更是点醒了赵卫国!对啊,不能光指着供销社一条路!

怀着满满的收获和感激,赵卫国带着黑豹离开了孙大爷家。这一趟没白来,不仅还了人情,更学到了宝贵的夏季山林生存和经营之道。他对接下来的山路,更加充满信心了。

回去的路上,他看见张小梅家院门开着,小姑娘正在院里晾晒洗好的衣服,身段窈窕,动作麻利。赵卫国心里一动,想起孙大爷说的蘑菇,或许,可以采点鲜蘑菇给她尝尝?

这个念头让他脚下的步子更加轻快起来。节日将近,山货正丰,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