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穿越水浒:郓哥称帝录 > 第86章 沂州渡诡,舟藏密令,网现总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6章 沂州渡诡,舟藏密令,网现总坛

沂州城南的沂河渡头裹着一股潮湿的霉味,渡口的老柳树皮剥落得像破布,枝桠上挂着半片褪色的船帆,风一吹就“哗啦”作响。岸边的十几艘乌篷船歪歪斜斜地泊着,船底积着黑绿色的水藻,只有最靠里的那艘“沂字三号”擦得锃亮,船头挂着盏青布灯笼,灯笼角缝着个暗黄色的“梁”字——路过的船夫都绕着它走,三天前,李船夫就是因为多看了这船两眼,被船上的人拖进舱里,再也没出来。

乔郓蹲在渡头的草垛阴影里,指尖捏着片沾着水藻的船板碎片——是从“沂字三号”船底捞的,碎片边缘刻着道细痕,像用刀尖划的记号。“不是普通的渡船,”他对身边的周壮低声道,“你看船尾的锚链,链环上焊着小铜片,刻着‘总坛’二字,是梁山总坛调过来的船,专门运密件和重要粮种。”

周壮的喉结动了动——他在梁山时,只见过给头领们送密令的船会焊这种铜片,寻常运粮船根本没有。“是‘出洞蛟’童威的人,”他指着“沂字三号”的船舱窗口,“窗纸上贴着的黄符,角上画着‘水’纹,是童威的暗号——他和弟弟童猛管沂河、泗水的水路粮道,最喜欢用渡船藏东西,船底通常有暗格。”

渡头旁的茶棚老板张老爹端着碗热汤走过来,碗沿沾着点面渣,他放下碗时,手还在抖:“官爷,你们别靠近那艘青灯笼船,”他声音压得极低,眼神往船舱方向瞟了瞟,“俺侄子张小五,三天前被船上的人抓去撑船,说‘撑完两趟就放回来’,可昨天俺看到他跟着船往上游走,船上盖着的油布露着铜片,俺喊他,他都不敢抬头!”张老爹说着,从怀里掏出个磨旧的铜哨,是从小五身上拿的,哨子上刻着个“渡”字——是小五爹给他做的,用来在雾天喊船。

铁牛扛着根粗木桨走过来,桨柄上还沾着渡头的泥,二柱、阿强跟在后面,二柱手里拿着张皱巴巴的纸条,是从“沂字三号”船缝里掉出来的,上面只有一行潦草的字:“子时一刻,船往泗水,送‘坛令’。”“俺们刚才去船边看了,”铁牛压低嗓门,“有五个喽啰守着,个个手里拿着短刀,腰间别着个油布包,看着像火折子。”

苏婉提着药箱,还挎着个小竹篮,里面装着熬好的姜汤——给茶棚老板和路过的船夫驱寒,也能给被抓去撑船的人暖身子。她蹲下身,给张老爹的手涂了点药膏:“您别慌,俺们会找到小五,也会查清楚船上藏的东西。”药箱里除了常用的药膏,还多了个小陶罐,装着“避火粉”——要是遇到喽啰用火折子,能派上用场。

王月瑶没背地图,这次她手里拿着张画满符号的纸,是她从渡头老船夫那问来的沂河水道图,上面用红笔标着浅滩、暗礁的位置:“刚才去上游的杂货铺打听,”她指着图上的红点,“童威每天子时会亲自押船往泗水,船上除了粮,还有个铁匣子,锁得严实,喽啰们都不敢碰,只知道叫‘坛令’。”

乔郓接过二柱手里的纸条,又展开王月瑶的水道图,指尖在“沂字三号”和“泗水渡”之间划了条线——这是船的必经之路。他激活信息探查扫过渡船和水道:

【据点信息:沂州沂河渡“沂字三号”船(船底有三层暗格,藏密令1封、救荒粮种30石;暗格深处有梁山总坛印信)】

【核心冲突:童威负责沂河水道(用渡船作据点,胁迫船夫运密令,船往泗水集结)+ 梁山总坛“坛令”(铁匣内为宋江亲写的秋收后行动令,涉及各州府粮道调度)+ 船夫被胁迫(李船夫、张小五等十五余人被抓,反抗者遭关押)】

【破局关键:周壮识得渡船暗号(青布灯笼“梁”字对应暗格开关,在船尾的第三块木板下);船子时出渡头,途中有段浅滩,适合截船;童威擅长用水,却怕苏婉的避火粉(火能烧船帆,断他退路);铁匣钥匙藏在童威的腰带内侧】

【石勇定位:负责在浅滩截船,用流星锤缠船桨,牵制童威的喽啰;避免伤船夫,重点夺铁匣;协助周壮开启暗格】

“这次不找地窖、不拦粮车,先救船夫,再夺坛令,查清水道据点,”乔郓召集团队和护粮队围在茶棚后,声音压得坚定,“林砚,你去渡头上游盯着渡船,看到船出渡头就发信号——举红灯笼;陈先生,你带护粮队的人去浅滩设伏,用绳索和木桨拦船,别伤着被胁迫的船夫;赵虎,你跟阿强去渡头下游,等我们截船,就把下游的船都划开,不让童威跑;苏婉,你带避火粉,要是童威用水攻,就撒在船帆上;王月瑶,你留在茶棚,接应被救的船夫,给他们递姜汤;周壮,你跟我去渡船边,找暗格开关;石勇,你去浅滩跟陈先生汇合,等船到,先缠船桨,再夺铁匣。”

石勇接过乔郓递来的绳索——缠船桨用的,他看了眼张老爹,轻声道:“俺会护住渡船,也会找到小五,不让他再受欺负。”他往浅滩走时,路过“沂字三号”船边,听到舱里传来船夫的咳嗽声,心里更急了——得赶紧救他们出来。

子时一到,上游方向突然亮起一盏红灯笼——林砚的信号,渡船要出渡头了!乔郓和周壮趁机摸上“沂字三号”船尾,船尾的木板上积着层薄灰,周壮蹲在地上,逐个敲着木板,当敲到第三块时,木板发出“空”的声响:“是这儿!”他伸手抠住木板边缘,乔郓帮忙一起抬,木板下露出个黑黝黝的暗格,里面飘出股潮湿的纸味。

“你们是谁?”暗格旁突然传来脚步声,两个喽啰举着灯走过来,周壮眼疾手快,抄起身边的木桨砸过去,灯灭了,乔郓趁机冲上去,按住一个喽啰的肩膀,轻声道:“不想被绑去府衙,就别喊。”喽啰吓得不敢动,乖乖指了指暗格深处:“船夫……船夫关在最里面的舱室,密令在中层的铁匣里,粮种在……在最底层的暗格里。”

与此同时,浅滩里的渡船到了——“沂字三号”慢慢驶入浅滩,船桨划着水,发出“哗啦”的声响。张小五就在船尾撑桨,双手被麻绳捆着,脸上沾着水,看到浅滩里的护粮队,眼里突然亮了起来。童威坐在船头,手里拿着个水瓢,里面装着水,刚要往护粮队泼去,苏婉突然从浅滩边跑出来,手里的避火粉往船帆上一撒,童威顿时愣了——他最怕火,船帆要是烧了,船就动不了了。

“谁在撒东西?”童威怒喝着站起来,手里握着把短刀,刚要冲过去,石勇突然甩出流星锤,链节“咻”地缠住了船桨,船桨顿时停住。“你的对手是俺,”石勇挡在苏婉面前,“胁迫船夫运密令,算什么本事?”

喽啰们刚要动手,陈先生带着护粮队的人从浅滩里钻出来,铁牛、二柱冲上去,把喽啰们的刀都缴了——被绑的船夫看到救兵,激动得喊出声,张小五也挣脱了嘴里的布,喊着“叔!俺在这儿!”

童威一看大势已去,转身就想往舱里躲,周壮突然从船尾冲过来——他和乔郓救了舱里的船夫,特意赶来拦童威。“想跑?”周壮伸脚绊倒童威,乔郓趁机冲上去,从他的腰带内侧摸出把银钥匙——是铁匣的钥匙。

等众人打开铁匣,里面果然装着封密令,信封上盖着个鲜红的“宋”字印,打开一看,上面写着:“各州府粮道于九月初五前将粮运抵梁山总坛,九月初九聚义后,分三路……”后面的字被墨汁盖住了,只隐约看到“攻”“城”两个字。

“是宋江的亲令!”周壮看着印信,脸色凝重,“九月初九聚义后要攻城,他们把各州府的粮都运去总坛,是为了囤粮备战!”

被救的船夫围着渡船,张老爹抱着张小五,哭得说不出话:“俺还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张小五擦着眼泪,指着船舱的方向:“里面还有十几个船夫,被关在舱室里,俺们……俺们还看到童威往泗水送过两趟密令,每次都有个穿青衣服的人来接。”

乔郓让林砚去府衙报官,自己带着石勇、周壮去船舱暗格——暗格里果然藏着三十石救荒粮种,袋口印着“朝廷救荒”的红字,最底层的暗格里,还藏着个账本,上面记着各水道运粮的数量:海州粮80石、沂州粮50石、泗水粮60石……

等府衙的捕快赶到时,童威已经被绑得严实,船上的粮种也全被清点登记,要分给沂州的农户。张老爹拉着张小五,给乔郓、石勇他们磕头:“俺们这辈子都忘不了你们的恩!”

夜色渐浓,沂河渡的灯笼亮了起来,映着被救船夫的笑脸,也映着那封没看完的密令。乔郓拿着密令,指尖触到鲜红的“宋”字印,心里清楚——梁山的计划远不止囤粮,九月初九的聚义,怕是要掀起一场大乱。周壮凑过来,看着密令上的字迹:“这是‘圣手书生’萧让的字,他管梁山的文书,能让他写密令,肯定是宋江的死命令。”

石勇握着流星锤,目光落在泗水的方向——那里是船要去的地方,密令就是往那边送的。“下一站去泗水?”他问乔郓,语气里带着点坚定。

乔郓点头,把密令折好放进怀里:“去泗水,找下一个水道据点,弄清楚梁山要攻哪三座城。”风从渡头吹过来,带着点河水的凉意,老柳树的枝桠在灯笼光下,显得格外萧瑟——这只是梁山水路粮网的一个据点,还有更多的暗点,藏在沂河、泗水的河道里,等着他们去破。

没人注意到,“沂字三号”船底的最底层暗格里,有个被遗忘的小木盒,盒盖上刻着个小小的“泗”字——那是下一个水道据点的标记,也是梁山留给他们的下一个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