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天幕:始皇之子的造反人生 > 第11章 此等农术,必属大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章 此等农术,必属大秦

(今天明天都多补一章。)

刀光剑影瞬间就被白起的气势给压了下来,根本不用不远处的嬴炎操心。

嬴炎:好评.jpg,不愧是老前辈。

谁懂啊!他们两个家伙吵起架来真是会拆家!!

观影上的内容并未一直停留在战争上,或许是因为认为必胜的结局没有什么好看的。它转向了咸阳城内部……

不,更加准确一点的话,其实是咸阳城郊外的一处地界。

那里,是仿佛无穷无尽的麦田。

金色的麦浪在微风中起伏,一直蔓延到视线的尽头,麦穗将秸秆压得微微弯腰……

那密度和穗头的大小,是在场这些或多或少都接触过农事的人从未见过的景象。

先前因为韩信、项羽争执而有些躁动的空气,瞬间被一种更沉重、更火热的寂静所取代。

“这……这是何等田地?”嬴驷的声音带着恍惚,他身体前倾,几乎要贴到那呈现景象的水幕上。

作为曾力行耕战、深知农事艰辛的国君,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样的麦田意味着什么。

田地的收成比,完完全全可以和国家兵力划上等号啊!

嬴稷眯起了眼,目光在那金黄的麦浪上扫视,仿佛在评估一支无敌的雄师。喃喃道:“若我大秦有此粮秣……”

嬴渠梁哼一声:“什么若我大秦有如此粮秣?这本来就是我大秦的!只不过是后世的大秦的罢了!再往后,产量还会增高!对吧?小炎子?”

小炎子大致估量了一下上面的产量,点点头:“对,这亩产还能长。”

毕竟“秦太宗”所支持的国库收入的百分之一投入农业发展可不是白投入的。

这都接近一百年了,再没有效果那才有鬼。

“那主君,我们这边什么时候也快一点搞?”韩信暂时忘却了和项羽的较劲,盯着那麦田,眼神发亮。

作为统帅,他太明白一支不需要为粮草发愁的军队能发挥出多么可怕的战斗力。“若有此粮,何须‘因粮于敌’?我军可直捣黄龙,再无滞碍!”

一谈到这个嬴炎就无奈起来:“就算是按照最快的速度,也不可能在你我有生之年达到如此产量的。”

韩信:“……”

我没有很失望。

白起在一旁沉默地看着田地,他那张惯常没什么表情的脸上,眉头也微微动了一下。

长平之战,他与赵国对峙,双方比拼的不仅是将士勇武,更是国力,是粮草。若有此等粮产……许多仗的打法,将截然不同。

“许行,”嬴政终于开口,问,“依你之见,此等麦田,亩产几何?”

现如今大秦在农业方面的投入多数都在建造水渠上,这样的百年之功嬴政确实是有支持,只是这支持终究不可能比得过天幕上的十九。

国库百分之一的收入,实在太多了。

嬴政喊的许行,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之一的农家之中的代表人物,主张“重农尚耕”,强调农业生产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此时这位老头早已看得目眩神迷,根本就无暇顾及大秦的君王对他近乎命令的口吻。

近乎是扑到水幕前,仔仔细细地观察着麦穗的密度和颗粒的饱满程度,声音因为极度的兴奋而尖锐变形:

“我……我不敢妄断!但观其穗大粒满,植株稠密,远胜我等所知之良田!若……若换算为我等熟知之亩产,恐……恐不下十石!甚至……更多!”

“十石?!”

“只多不少?!”

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响起。

这个数字超出了他们想象力的边界。在这个亩产两三石已算丰年的时代,十石以上,简直是神话!

水幕中的画面适时拉近,特写那饱满的、几乎要爆裂开来的麦粒,金灿灿的,仿佛凝聚了阳光的所有精华。

他们之中的有一些人早就知道后世会有高产的粮食,可知道和看到终究不一样。

嬴炎看着列祖列宗们失态的样子,忍不住摸了摸鼻子,心里嘀咕:

“这才哪到哪啊……要是让他们知道后世还有更夸张的杂交水稻、巨型蔬菜什么的,怕不是要当场激动得蹦起来?”

就在这时,水幕中传来了声音,是几个穿着利落短打、像是农官或管事的人正在田边交谈,语气中充满了收获的喜悦和自豪:

“…………此番良种配以新肥,长势果然远超预期。”

“据各田庄上报核算,平均亩产预计可达十二石以上!咸阳仓、栎阳仓恐需提前清点,以备收纳!”

“善!大善!有此祥瑞,我大秦根基稳矣!”

十二石!

平均亩产!

确认的数字如同惊雷,炸响在每个人心头。

“彩!!!”嬴荡第一个忍不住,猛地一拍大腿,喝彩出声。

这一次,没人觉得他吵闹。所有人的脸上,都浮现出激动难抑的红光。

农,是一国立国的根本。而此刻,他们看到了一个前所未有、坚不可摧的根基,正在未来的大秦,铺陈开来。

嬴政缓缓松开握紧的拳,笑了:“此等农术,必属大秦。”

观影——

【“彩——!!”秦明帝得到消息,抚掌大笑不止:“赏!朕重重有赏!!”

有了这样的亩产,国家初步显现出来的人地矛盾就可以直接压到最低,大秦最少也能再多存在一百年。

一百多年的国祚,就这样在他这一代钉下了!!

秦明帝对自己有自知之明。

他做不到曾祖父那样一统六国,做不到像是祖父那样的再造江山,也做不到父亲那样的绝对制衡。

他就是一个非常普普通通的明君!

国家在他手里不发生压制不了的暴乱就行。

他也确实是做到了——秦明帝掌权的接近二十年之间,除了一定会造反的北原郡之外,其他地方都是安安稳稳,连一点大一点的祸及整个郡的天灾都没有!

秦明帝自认做的非常好了,等百年之后下去见祖宗至少能交代。

可现如今不一样了!!

那样的亩产,最开始是由他这个帝王开始的。

历史,会永远、永远记住并且赞扬他……

大父、父亲……这样的功绩,就这样的直接留给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