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崇祯元年,开局逆转亡国局 > 第82章 忠魂涅盘,曙光血染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2章 忠魂涅盘,曙光血染

崇祯七年的春晨,本该充满生机,但居庸关前弥漫的硝烟与血腥,却让黎明显得格外惨淡。关墙上下,尸骸枕藉,残破的旗帜在晨风中无力地飘动。孙传庭与残余的将士们,已抱定必死之心,准备用最后的热血浸染这座雄关。

一、 关墙鏖兵,忠魂涅盘

“呜——呜——”

低沉而苍凉的号角声再次从清军大营中响起,如同死神的召唤。经过一夜休整(更可能是在调兵遣将),多尔衮麾下的八旗精锐,如同潮水般再次涌向居庸关。这一次,攻势更猛,投入的兵力更多,显然意图一举拿下这座通往京师的最后屏障。

“火炮!瞄准云梯和盾车!放!”孙传庭的声音已经嘶哑得几乎听不见,但他依旧屹立在关楼最显眼的位置,挥舞着令旗。

关墙上仅存的几门火炮发出怒吼,但很快就被清军更密集的炮火压制。无数云梯搭上墙头,悍不畏死的八旗兵口衔利刃,蜂拥而上。

“杀!”尤世威浑身是血,左臂软软垂下,显然已经折断,仅凭右手挥舞着一把卷刃的大刀,如同磐石般守在垛口,他面前堆积的清军尸体几乎成了新的矮墙。

“将军!小心!”一名亲兵猛地推开尤世威,自己却被冷箭射中咽喉。

“兄弟!”尤世威目眦欲裂,怒吼着将一名刚冒头的白甲兵劈下城去。

惨烈的肉搏在每一寸城墙上展开。明军将士们知道已无退路,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往往抱着冲上来的清兵一同坠下高高的关墙。燧发枪早已打光了弹药,变成了沉重的铁棍;箭矢用尽,便拆下城楼的砖木往下砸。

孙传庭也亲自加入了战团,他的剑术虽不及尤世威悍勇,但胜在精准狠辣,专攻敌人要害,身边亲兵护卫更是拼死力战,形成一个小的血肉漩涡。

然而,兵力与体力的绝对劣势,让防线不断被撕开缺口。越来越多的清军涌上关墙,明军被分割、包围,各自为战。

“督师!东面垛口失守!”

“督师!西面箭楼被占!”

坏消息不断传来。孙传庭环顾四周,身边能站着的部下已寥寥无几。他看了一眼尤世威的方向,那位老将背靠着垛口,大刀拄地,浑身插满了箭矢,已然气绝,却兀自怒目圆睁,不曾倒下!

“世威……好兄弟……”孙传庭心中一痛,一股悲怆与豪情涌上心头,他举剑向天,用尽最后力气嘶吼:“大明——万胜!”

这声怒吼,如同垂死巨龙的咆哮,震撼着战场。残余的明军将士仿佛被注入了最后的力量,发出了震天的回应:“万胜!万胜!” 然后如同扑火的飞蛾,向着数倍于己的敌人发起了决死的反冲锋!

鲜血,染红了初升的朝阳。居庸关,这座古老的雄关,见证了又一批忠魂的涅盘。

二、 林府晨课,稚子忧国

与此同时,京城林府内,气氛同样压抑。虽然高墙隔绝了战场的声音,但紧张的氛围无处不在。

清晨,小林萧(已近五岁)穿着一身利落的短打,正在庭院中一丝不苟地练习林宸教他的基础拳脚和呼吸法门。他小脸紧绷,眼神专注,一招一式颇有章法,显然下了苦功。妹妹林玥(三岁多)则坐在旁边的石凳上,由奶娘陪着,眨着大眼睛看着哥哥。

一套拳打完,林萧收势,气息微喘。他没有像往常一样跑去玩耍,而是走到院中那棵老槐树下,仰头望着北方,小眉头紧紧皱着。

“哥哥,你看什么呀?”林玥奶声奶气地问。

“看北方。”林萧的声音带着超越年龄的沉重,“爹说,孙伯伯和很多叔叔在那里打坏人。不知道……他们赢了没有。”

奶娘叹了口气,安抚道:“小少爷别担心,孙督师和林大人他们一定能打赢的。”

这时,苏明远匆匆从外面回来,脸色凝重,正要前往书房,却被林萧叫住。

“苏先生!”林萧跑过去,仰着小脸,认真地问,“苏先生,前线……是不是很不好?”

苏明远看着这孩子清澈而早慧的眼睛,不忍欺骗,蹲下身低声道:“小少爷,战事确实吃紧。居庸关……正在血战。”

林萧的小拳头一下子握紧了,他沉默片刻,忽然道:“苏先生,我爹是不是很累?他昨晚书房灯亮了一夜。”

苏明远心中一酸,摸了摸林萧的头:“大人是为了国家,为了百姓。”

“我知道。”林萧重重地点点头,“我会努力读书,努力练武,快点长大,帮爹爹分忧!保护娘亲,保护妹妹!”

他那稚嫩却坚定的语气,让苏明远这个见惯了风雨的幕僚也不禁动容。

三、 绝处逢生,援军天降

居庸关上的血战已接近尾声。孙传庭身边只剩下不足百人,被压缩在关楼附近,四面八方都是涌来的清兵。他宝剑已折,手持一把不知从何处捡来的长枪,浑身浴血,多处负伤,全靠意志支撑。

“孙传庭!纳命来!”一名清军骁将看出他是主帅,狞笑着挥刀扑来。

孙传庭勉力举枪格挡,却被震得踉跄后退,旧伤崩裂,一口鲜血喷出。

“督师!”亲兵们惊呼,拼死上前阻拦。

眼看孙传庭就要殒命当场——

“嗖!嗖!嗖!”

一阵异常密集而精准的箭雨,如同长了眼睛般,从关墙内侧方向射来!扑向孙传庭的那名清军骁将和周围数名清兵,瞬间被射成了刺猬!

紧接着,震天的喊杀声从关内传来!一面“卢”字大旗,如同撕裂阴云的闪电,出现在关墙之上!

“是卢象升!卢督师来了!”残存的明军发出了劫后余生的狂喜呐喊!

只见一员大将,身穿山文甲,手持大刀,如同天神下凡,率领着精锐的天雄军(卢象升所部)将士,从关内马道蜂拥而上,如同摧枯拉朽般,将登上关墙的清军杀得人仰马翻!

卢象升,这位明末另一根擎天玉柱,在接到孙传庭求援和朝廷严令后,终于率领麾下精锐,日夜兼程,在最关键的时刻,赶到了居庸关!

“建奴休得猖狂!卢象升在此!”卢象升声若洪钟,大刀挥舞间,清兵纷纷倒地。他冲到孙传庭面前,看到老友惨状,虎目含泪,“孙兄!卢某来迟了!”

孙传庭看到卢象升,心中一松,强撑的那口气泄去,再也支撑不住,身体一晃。卢象升急忙扶住他:“孙兄!”

“卢……卢兄……关……交给你了……”孙传庭说完,便昏死过去。

卢象升将孙传庭交给亲兵救护,旋即转身,大刀指向关外惊疑不定的清军,怒吼道:“天雄军的儿郎们!随我杀敌!收复关墙!”

生力军的加入,瞬间扭转了战局。士气大振的明军发起猛烈反击,将立足未稳的清军一步步赶下关墙。多尔衮见明军援兵已至,攻势受挫,己方伤亡亦是不小,只得恨恨地下令退兵。

居庸关,在无数忠魂的血肉浇铸下,在援军及时赶到下,终于守住了!

四、 京城反响,悲喜交加

居庸关惨胜、孙传庭重伤、尤世威殉国、卢象升来援的消息,如同重磅炸弹,在京城掀起了巨大波澜。

崇祯皇帝闻讯,先是狂喜于关城未失,继而得知孙传庭重伤、尤世威战死,又不禁潸然泪下,下旨厚恤英烈,令太医不惜一切代价救治孙传庭。

林宸在府中接到消息,亦是悲喜交加。喜的是雄关得保,卢象升到来;悲的是孙传庭重伤,尤世威这等猛将陨落。他立刻吩咐准备车马,欲前往探视孙传庭。

“爹爹!”小林萧跑到林宸面前,小手拉住他的衣角,仰着头,大眼睛里满是担忧,“孙伯伯……他没事吧?您要去很危险的地方吗?”

林宸看着儿子,心中一软,蹲下身温言道:“萧儿放心,孙伯伯是英雄,会好起来的。爹爹不去危险的地方,只是去看看孙伯伯。你在家要乖乖听娘亲的话,照顾好妹妹。”

“嗯!”林萧用力点头,像个小大人似的保证,“爹爹放心,萧儿会保护好家里的!”

看着儿子稚嫩却坚定的脸庞,林宸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和更沉重的责任。他摸了摸儿子的头,起身离去。身后,是儿女担忧的目光,和这风雨飘摇中,需要他守护的家。

五、 余波未平,前路漫漫

居庸关的血战暂时平息,但战争的阴云远未散去。皇太极的主力仍在,宣府局势依旧危急,大同曹变蛟独木难支。卢象升的到来稳住了京西防线,但整个北疆,依旧如同一个巨大的火药桶。

周延儒一党虽因王朴之事暂时受挫,但根基未动,在朝中的影响力依然巨大。杨嗣昌依旧把持着户部钱粮。

林宸知道,击退多尔衮只是喘息之机。救治孙传庭、支援卢象升、稳定朝局、打通粮道、乃至谋划反击……千头万绪,困难重重。黎明的曙光已经显现,但那曙光,是由无数忠魂的鲜血染就,而要迎来真正的白昼,还需要更多的人前赴后继,在这漫漫长路上,砥砺前行。

忠魂涅盘,铸就了不倒的关墙;而生的希望与责任,则落在了活着的人肩上。林宸望着北方那片被血与火浸透的天空,目光坚定,他知道,他的战斗,还远未结束。

---

(第八十三章, 重整旗鼓,暗潮再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