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八年的盛夏,一场比天气更为炽烈的风暴,在紫禁城的文华殿内骤然爆发。林宸选择在一个看似寻常的朝会上,投下了那颗准备已久的、关于漕运积弊的重磅炸弹。
一、 朝堂之上,图穷匕见
“……故臣以为,漕运之弊,非止于鼠窃狗偷,实乃上下勾结,体系性贪墨!岁损国帑,何止百万!此乃蠹虫吸血,动摇国本!”林宸手持奏疏,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锤,敲击在寂静的大殿上。他没有急于抛出全部证据,而是先定性地将问题提升到“动摇国本”的高度。
周延儒眼皮微跳,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林部堂此言,未免危言耸听。漕运千里,损耗在所难免,李宏督管漕运以来,已有改善,并主动上陈积弊,追缴亏空,其心可鉴。岂可因些许瑕疵,便否定全局,寒了办事官员之心?”他试图将水搅浑,将大事化小。
杨嗣昌立刻附和:“首辅所言极是!林部堂捕风捉影,罗织罪名,莫非是想借此排除异己,揽权自重?”
面对攻讦,林宸不慌不忙,从袖中取出另一份文书:“陛下,臣是否捕风捉影,罗织罪名,有此物为证!”他高举文书,“此乃前漕运参议张文焕,冒死保留之证物!内录历年漕粮虚报损耗之细目,沿途关卡索贿之记录,更有与前任漕督、乃至……与朝中某些官员往来分润之密信抄本!其中涉及粮款,仅近三年,便有八十万两之巨,不知所踪!”
“八十万两?!”这个数字让端坐的崇祯皇帝都猛地一震!他脸色瞬间阴沉下来,“呈上来!”
王承恩连忙将文书接过,恭敬地送到御前。崇祯快速翻阅,越看脸色越青,呼吸都粗重起来。那上面一笔笔,触目惊心!
林宸不给对手喘息之机,继续道:“陛下,此乃人证物证之一。臣另已查实,通州仓场大使等人,勾结米商,以次充好,倒卖官粮;更有漕丁、老吏多人,可证明漕粮入库前淋水增重、途中调包之实!人证,臣已安排于殿外候旨!”
二、 殿外候旨,人心百态
文华殿外,烈日炎炎。以张文焕为首,几名面容憔悴但眼神坚定的漕丁、老吏,正忐忑不安地等候传唤。他们穿着浆洗得发白的旧衣,与周围金碧辉煌的宫殿格格不入。
一个年轻漕丁紧张地搓着手,低声问张文焕:“张……张大人,咱们……咱们真的能告倒那些大老爷吗?会不会……”
张文焕虽然心中也无十足把握,但此刻只能强自镇定,低喝道:“噤声!林青天既然敢让我们来,自有道理!记住,待会儿面圣,只需照实说!有一说一,切莫夸大,也不可隐瞒!”
另一名老吏叹了口气,喃喃道:“一辈子在漕上,见的腌臜事太多了……本以为要带进棺材里,没想到……唉,是福是祸,听天由命吧!”
而在不远处廊檐下阴影里,几个显然是周党一系的官员,正冷眼打量着这群“泥腿子”,眼神中充满了不屑与隐隐的担忧,互相低声交换着眼色。
三、 周府密室,惊慌失措
朝会上的消息,如同插上翅膀,飞快传到了周府。
“什么?!张文焕那老匹夫竟然还留着那些东西?!”杨嗣昌得到心腹密报,惊得直接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再无平日沉稳模样。
王应熊也脸色发白:“还有漕丁人证……林宸这是有备而来!李宏那个废物!让他清理首尾,他是怎么清理的?!”
周延儒相对镇定,但紧握茶杯发白的手指暴露了他内心的波澜。他深吸一口气,强压怒火:“慌什么!不过是些下面人的往来,牵扯不到我们头上!立刻去办两件事!”
“阁老请吩咐!”
“第一,让李宏立刻上请罪折子,把所有责任都揽下来!就说是他御下不严,失察之罪,愿意倾家荡产弥补亏空!记住,只能是失察!绝不能牵扯其他!”
“第二,”周延儒眼中闪过一丝狠辣,“去找骆养性!不,直接去找东厂的人!让他们想办法,在张文焕和那些漕丁离开皇宫之后……”他没有说下去,但意思不言而喻。
杨嗣昌犹豫道:“阁老,在京城,天子脚下,对证人下手,风险太大了吧?”
周延儒冷冷道:“顾不了那么多了!必须掐断线索!做得干净点,伪装成意外!只要死无对证,林宸就算有通天本事,也只能到此为止!”
四、 市井茶馆,众说纷纭
朝堂上的惊涛骇浪,很快也在市井间传开。茶馆里,人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听说了吗?林青天在朝堂上把漕运的老底给掀了!贪了八十万两啊!”
“八十万两?!我的老天爷!这得是多少粮食啊!怪不得米价老是下不来!”
“我就说林青天是真心为咱老百姓办事的!查得好!”
“好什么好?漕运上多少官儿指着这个吃饭?林青天这是捅了马蜂窝了!我看啊,悬!”
“怕什么?有皇上做主呢!”
“皇上?哼,皇上身边……唉,难说哟!”一个老成些的茶客压低声音,摇了摇头。
五、 林府后院,稚子忧心
林府内,气氛也因为朝堂上的风波而有些紧张。小林萧练武都有些心不在焉,频频望向府门方向。
“娘,爹爹今天能打赢那些坏人吗?”他跑到正在绣花的母亲身边,担忧地问。
林夫人放下手中的活计,温柔地搂住儿子:“萧儿放心,你爹爹做事,自有分寸。他是在做对的事情,对的的事情,就不用怕。”
小林玥也凑过来,仰着小脸,递过一块她最爱吃的桂花糕:“爹爹,累,吃糕糕。”
看着一双儿女,林夫人心中既温暖又酸楚。她知道丈夫走的是一条布满荆棘的路,每一步都可能万劫不复。她只能默默支持,照顾好这个家,让他无后顾之忧。
六、 乾清宫内,帝心震怒
文华殿的朝会最终在不欢而散中结束。崇祯皇帝带着一肚子怒火回到了乾清宫,将那本文书狠狠摔在龙案上。
“混账!统统都是混账!”他气得胸膛起伏,“八十万两!就在朕的眼皮子底下!他们眼里还有没有朕这个皇帝?!还有没有王法?!”
王承恩跪在一旁,小心翼翼地劝慰:“皇爷息怒,保重龙体啊……如今林宸既然已查实,正好借此机会,狠狠整顿一番……”
“整顿?怎么整顿?”崇祯猛地转身,眼中布满血丝,“漕运牵扯多少人?多少衙门?查下去,这朝廷还要不要运转?!”他既痛恨贪墨,又害怕引发更大的动荡,这种矛盾让他无比痛苦。他知道林宸是对的,但又觉得林宸把事情闹得太大了。
七、 夜色深沉,暗杀与反制
夜幕降临。张文焕等人被暂时安置在驿馆,由顺天府的人看守。然而,黑暗中,几道鬼魅般的身影,正悄然向驿馆靠近。
就在他们准备行动时,四周突然火把通明!
“锦衣卫办案!束手就擒!”骆养性一身飞鱼服,手持绣春刀,带着大批锦衣卫现身,将那几个黑衣人团团围住!
原来,林宸早已料到对方可能狗急跳墙,提前与骆养性达成了交易,由锦衣卫暗中保护证人!骆养性也乐得借此机会,打击一下不把他放在眼里、试图绕过他直接联系东厂的周党。
人赃并获!刺杀朝廷重要证人的罪名,比漕运贪墨本身,更加致命!
消息传回周府,周延儒手中的茶杯终于跌落在地,摔得粉碎。他知道,这一次,麻烦真的大了。林宸的雷霆一击,不仅撕开了漕运的黑幕,更巧妙地利用了他们自己的昏招,将绞索套得更紧。
漕案惊涛,已席卷朝野。接下来的,将是更加残酷的清算与博弈。而林宸,凭借其精准的谋划与对人性阴暗面的预判,在这场惊涛骇浪中,稳稳地踏出了关键一步。
---
(第九十五章, 清算伊始,余波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