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崇祯元年,开局逆转亡国局 > 第105章 北疆烽火,家国安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5章 北疆烽火,家国安危

皇太极的再次入寇,如同一块试金石,检验着新政之下大明帝国的成色。烽火照彻北疆,也映照出朝堂内外的人心鬼蜮。林宸立于风暴中心,运筹帷幄,既要决胜于千里之外,亦要防备那近在咫尺的毒牙。

一、 朝堂争饷,舌战群儒

军情紧急,首要之事便是粮饷。然而,户部账面上依旧捉襟见肘。尽管新政增加了收入,但填补历年亏空、维持庞大帝国运转已是不易,骤然面对大战,银钱立刻显得左支右绌。

户部尚书(林宸提拔)面露难色:“陛下,林阁老,国库现存银两,仅够支撑卢督师所部一月之用。若要支撑全线防御,乃至跨海远征,至少还需百万两之巨……”

话音未落,朝堂上便响起了反对之声。

一位素以“清廉”着称的都御史出列,痛心疾首:“陛下!国用艰难,百姓困苦,岂可再行加派,徒增民怨?臣闻林阁老新政,于江南抄没逆产甚巨,何不先以此充作军费,待日后国库充裕再行弥补?何必急于一时,再兴兵戈,耗费无度?”

此议看似为国为民,实则包藏祸心。一来将战争责任隐隐推给林宸的“兴兵”,二来试图动用那笔林宸打算用于江南重建和激励工商的“逆产”资金,打断新政的持续性。

林宸目光一寒,立刻出列反驳,声音冷冽如冰:“张御史此言,本阁不敢苟同!虏寇入侵,非我欲战,乃彼寻衅!莫非依张御史之见,皇太极铁骑南下,我等便该敞开国门,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届时,被掳掠的百姓,被焚毁的城池,这笔账又该算在谁的头上?!”

他步步紧逼,不给对方喘息之机:“至于江南逆产,乃朝廷法度所得,正当用于安抚地方、兴利除弊,以固新政根基!若挪作军费,无异于饮鸩止渴!今日挪一笔,明日挪一笔,则新政名存实亡,江南必将再生乱象!届时,北有虏患,南有内乱,张御史可能担此亡国之责?!”

他直接将“亡国之责”的大帽子反扣回去,气势凌厉。

那都御史被噎得面红耳赤,强辩道:“即便不用逆产,也不该再加赋于民!当此之时,正该与民休息!”

“与民休息?”林宸嗤笑一声,从袖中取出一份文书,“这是北直隶、山东等地,试行‘摊丁入亩’后的税赋统计!实行新政之地,多数农户负担实为减轻!朝廷如今短缺的,并非来自小民的丁银,而是来自那些昔日隐匿田产、偷漏税赋的豪强之家!本阁已行文各地,令其追缴历年积欠,并预征部分今年田赋(主要针对大地主)!此乃取之于豪强,用之于社稷,何来‘加赋于民’之说?!张御史不去督促各地催缴积欠,反倒在此空谈‘与民休息’,莫非是想包庇那些蠹虫,任由国库空虚,边关将士饿着肚子打仗吗?!”

一番连消带打,既有数据支撑,又有逻辑推理,更暗指对方立场有问题。那都御史彻底哑火,讪讪退下。

崇祯皇帝听得连连点头,当即下旨:“便依林爱卿所奏!严令各地,追缴积欠,预征部分田赋(主要针对大户),务必保障北疆军需!若有拖延、抗拒者,严惩不贷!”

二、 军机部署,料敌先机

朝堂争饷只是序幕,真正的较量在军机部署。

兵部值房内,灯火通明。林宸与兵部尚书、几位核心将领(包括刚刚被紧急召回的赵率教)对着巨大的沙盘,推演战局。

“卢督师已按计划,于蓟州、宣府一线构筑防线。曹变蛟将军的骑兵也已出塞,尾随皇太极主力。”兵部尚书汇报。

赵率教盯着沙盘,眉头紧锁:“阁老,皇太极亲率主力,其志不小。曹将军虽勇,但兵力有限,恐难对其造成致命打击。若其不顾后路,强行突破边墙……”

林宸手指点在蓟州一带,目光深邃:“皇太极此次,求的是速战速决,携去年之威,一举震动京畿,迫我求和。他不会,也不敢过于恋战。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他碰得头破血流!”

他看向赵率教:“率教,你熟悉京营,我予你两万精锐,火速增援蓟州!不必与虏寇野战,只需依托卢督师布置的防线,稳守营垒,大量配备弓弩火器,消耗其兵力锐气!记住,你的任务不是歼敌,是挫敌!要让皇太极每前进一步,都付出血的代价!”

“末将明白!”赵率教抱拳,眼中燃起战意。

“至于登莱水师,”林宸的手指滑向辽东半岛,“告诉曾樱和黄龙,动作要快,要狠!不必强攻坚城,专挑其防御薄弱处,焚其粮草,毁其船坞,掳其人口!要把声势造大,让皇太极感觉他的老巢岌岌可危!同时,散布谣言,就说蒙古各部见其后方不稳,已有异动!”

这是一场心理战与战略欺骗的结合。林宸不仅要守住边关,更要动摇皇太极的决心,甚至引发其后方的恐慌。

三、 家中遇险,将计就计

就在林宸全神贯注于北疆战事时,那潜伏在暗处的毒蛇,终于发动了攻击。

这日,小林萧在几名护卫的陪同下,前往京郊的一处书院参加文会(林宸有意让他接触外界)。行至半路,道旁山林中突然射出数支冷箭,目标直指小林萧的马车!

护卫们反应迅速,立刻结阵防御。然而,刺客显然经过精心策划,人数众多,且悍不畏死,瞬间与护卫缠斗在一起。眼看一名刺客突破防线,狞笑着举刀扑向马车——

千钧一发之际,道旁“恰好”经过的一队巡城兵马司的兵丁,在一位“热心”的年轻小旗官带领下,如同神兵天降,加入战团,迅速击溃了刺客,并“拼死”护住了马车。那小旗官更是“奋不顾身”,为小林萧挡了一刀,手臂受伤。

消息传回林府,举家震惊。林夫人后怕不已,紧紧搂住儿子。小林萧虽受了惊吓,但在父亲平日的教导下,尚能保持镇定。

林宸闻讯赶回,面沉如水。他仔细询问了事发经过,尤其是那队“恰好”出现的巡城兵丁和那位“英勇负伤”的小旗官。

苏明远低声道:“大人,查过了,那小旗官名叫赵四,背景干净,平日表现也寻常,此次……似乎是巧合?”

“巧合?”林宸眼中寒光一闪,“太过完美的巧合,往往就是阴谋!他们这次的目标,恐怕不是刺杀,而是……‘施恩’!”

他立刻下令:“明远,你亲自去查这个赵四!他最近接触过什么人?家里有什么变故?还有,那些刺客的尸体,让骆养性的人去验,看能否找到不属于他们的东西!”

果然,锦衣卫的仵作在几名刺客的尸体上,发现了细微的、不属于搏斗痕迹的针孔!而苏明远也查到,赵四嗜赌的弟弟,前几日突然还清了一大笔赌债,资金来源不明!

“果然如此!”林宸冷笑,“他们是想演一出‘舍身救主’的戏码,将这赵四送到我身边,成为一颗随时可以引爆的钉子!甚至可能借此机会,栽赃陷害是其他势力所为,挑起新的党争!”

好毒的计策!一石二鸟!

四、 顺藤摸瓜,雷霆反击

林宸没有立刻揭穿,而是决定将计就计。

他亲自去“探望”了“英勇负伤”的赵四,温言抚慰,并重金赏赐,将其调入林府担任护卫副头领,以示信任和感激。暗地里,则让苏明远和骆养性的人,对赵四及其社会关系进行严密布控。

赵四得到“重用”,心中窃喜,却不知自己已成了钓出大鱼的诱饵。

很快,通过监控赵四与外界的秘密联络渠道,骆养性顺藤摸瓜,锁定了幕后指使者——竟是宫中一位不得势、却与某些勋贵往来密切的老太监!而线索,隐隐指向了与永嘉伯有姻亲关系的成安侯!

林宸不再犹豫,立刻将确凿证据呈报崇祯。皇帝闻听宫中宦官竟与外臣勾结,谋害阁臣子嗣,意图操控朝局,勃然大怒!

骆养性的锦衣卫再次出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那名老太监、成安侯及其核心党羽一网打尽!抄家之下,不仅坐实了谋害之事,更发现了其与江南某些残余势力、乃至与边境将领私下往来的证据!

崇祯皇帝怒不可遏,下旨:成安侯夺爵,赐死!涉案宦官凌迟!其党羽或斩或流!并借此机会,再次清洗了一批与旧势力牵连过深的勋贵和宦官。

五、 北疆捷报,新政之威

就在京城风云激荡之际,北疆捷报陆续传来。

卢象升与赵率教依托坚固防线,凭借充足的粮饷和精良的火器,在蓟州外围连续击退皇太极主力的数次猛攻,使其寸步难行,伤亡惨重。

曹变蛟的骑兵则如同附骨之疽,不断袭扰皇太极的后勤线,焚毁其粮草,使其大军补给困难。

而登莱水师在黄龙的率领下,跨海远征,成功袭击了辽东半岛的数处要点,焚毁大量物资,并散布后金后方不稳的谣言,引发了沈阳等地的一阵恐慌。

皇太极见前线进展不利,后方又传来警报,深知此次入塞难以达到战略目的,恐陷入持久消耗,只得恨恨下令退兵。

北疆烽火,再次以虏寇的退却而告终。而这一次,大明凭借初步恢复的国力与全新的战略战术,赢得了比以往更加扎实的胜利。

六、 林家夜话,根基渐固

危机解除,林府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小林萧经过此事,似乎更加成熟了几分。“爹爹,我以后会更小心。也会更努力,不让坏人再有机会伤害我们家。”

林宸欣慰地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萧儿长大了。记住,强大的自身,和清醒的头脑,是最好的护身符。”

小林玥则拿出一个她新做的小巧机关铃铛,挂在哥哥的房门上:“哥哥,坏人……来,会响。”她的方式,总是如此直接而充满守护的意味。

北疆烽火暂熄,家中危机化解。林宸凭借其超凡的智慧与果决的手段,再次稳固了权位,推动了新政。然而,他站在权力的顶峰,俯瞰着这片古老的土地,深知内部的蠹虫并未完全清除,北方的恶邻仍在虎视眈眈。帝国的革新之路,在一次次危机与挑战中,艰难而坚定地向前延伸。

---

(第一百零六章, 盛世基石,暗影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