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崇祯元年,开局逆转亡国局 > 第66章 暗流涌动,各显神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6章 暗流涌动,各显神通

崇祯的旨意如同在滚沸的油锅里滴入冷水,让原本就暗流涌动的朝局更加微妙。林宸一派虽心有不甘,但圣意难违,只能暂时按下水师扩建之事,将精力集中在巩固现有成果上。

登州和天津的市舶司在官方力量的支持下,贸易量稳步提升。陈永华展现出出色的管理才能,将市舶司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吸引了越来越多原本观望的商人前来贸易。来自南洋的香料、象牙、珍珠,日本的倭刀、扇子,乃至少量通过澳门流入的西洋钟表、望远镜,开始出现在北方的市场上。虽然规模远不及郑芝龙控制的走私贸易,但已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神机新军的训练也未曾松懈。林宸借着厦门湾海战中火器表现突出的由头,奏请扩大神机新军规模,并加强对京营其他部队的火器操练。这一次,崇祯准奏了。毕竟,陆上防务是根本,加强京营战力符合皇帝的心意。

然而,周延儒一派并未闲着。正面强攻不成,他们便采取了更隐蔽的策略。

这一日,几位与周延儒交好的江南籍官员设宴,邀请了不少在京城颇有影响力的士绅和清流文人。酒过三巡,话题便引到了开海之事上。

一位白发老儒摇头晃脑地叹道:“唉,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啊!如今朝廷竟公然鼓励商贾逐利,与民争利,长此以往,恐礼崩乐坏,国将不国啊!”

另一位官员接口道:“刘老所言极是!《大学》有云:‘德者本也,财者末也’。重利轻义,非治国之道。况且,这海贸之利,尽入商贾与某些……咳咳,权贵之手,于国何益?于民何益?”他话中暗指林宸等人从中牟利。

席间顿时议论纷纷,大多是对开海政策的质疑和抨击。这些言论通过士林清议的渠道传播开来,渐渐形成了一股反对开海的舆论浪潮。

与此同时,在东南,郑芝龙在接到崇祯“既往不咎”的旨意后,表面上解除了对月港的封锁,允许朝廷市舶司运作,但暗地里的小动作却从未停止。

月港市舶司内,陈永华正为一批即将运往日本的生丝办理手续,一名税吏匆匆跑来,面带难色:“陈大人,不好了!我们定好的船队,突然有好几家船行说船只破损,无法出航了!”

陈永华眉头一皱:“是哪几家?”

税吏报了几个名字,都是与郑家关系密切的船行。

“哼,又是郑芝龙搞的鬼!”陈永华冷哼一声。这种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了,郑芝龙利用其在东南航运界的垄断地位,暗中胁迫船行,阻碍朝廷组织的贸易。

“大人,还有更麻烦的。”另一名负责核查货物的吏员也跑来禀报,“我们刚从南洋进来的那批胡椒和檀香,在码头被一群‘渔民’围住了,说我们的船撞坏了他们的渔网,索要巨额赔偿,不给就不让卸货!”

陈永华走到窗边,看向码头,果然见到一群彪形大汉围住了市舶司的货船,吵吵嚷嚷。他心中明镜似的,这又是郑芝龙唆使地方泼皮无赖前来捣乱。

“去,请海防同知派兵弹压!就说有歹人冲击朝廷衙门!”陈永华果断下令。他知道,对这种地头蛇,绝不能示弱。

类似这样的摩擦,在月港、在泉州,时有发生。郑芝龙用这种“软刀子”不断给朝廷市舶司制造麻烦,消耗其精力,限制其发展。

消息传到京城,林宸心知肚明这是郑芝龙和周延儒的联合绞杀。他召来苏明远和张典史商议对策。

“大人,郑芝龙在东南根基太深,我们远在京城,鞭长莫及啊!”苏明远忧心忡忡。

张典史愤然道:“要我说,还是得靠水师!只要咱们水师够强,直接开到安平(郑芝龙老巢)去,看他还敢不敢耍这些小花招!”

林宸摇摇头:“陛下暂停水师扩建,此时不宜再提。况且,对付这种阴招,武力并非上策。”

他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们能玩阴的,我们也能!明远,你立刻去办两件事。”

“大人请吩咐!”

“第一,让我们在江南的人,暗中散播消息,就说郑芝龙因与朝廷对抗,海上损失惨重,如今已是外强中干,其麾下部分头目心生异志。记住,消息要模糊,来源要隐秘。”

“第二,以市舶司的名义,发布高额悬赏,招募熟悉南洋、日本航路的船长、水手,尤其是那些曾为郑家效力,如今不得志的!我们要釜底抽薪,分化瓦解郑芝龙的根基!”

苏明远眼睛一亮:“妙计!如此一来,既可动摇郑芝龙军心,又能为我们招揽人才!学生这就去办!”

“还有,”林宸叫住他,“让陈永华在月港挺住!告诉他,朝廷是他最大的后盾。遇到地痞捣乱,就让邹维琏巡抚派兵!遇到商业打压,我们就用更高的价格收购货物,用更优厚的条件吸引商船!拼财力,我们背后是整个朝廷,未必输给他郑芝龙!”

“是!”

就在林宸与对手在海上、在商场、在舆论场多线交锋的同时,一个意外的访客,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这日,一位名叫汤若望的西洋传教士,通过李国普的关系,求见林宸。

汤若望,德国耶稣会士,精通天文、历法、火器制造,此时已在京城居住多年,与徐光启等开明士大夫交好。

林宸在都察院衙署接见了他。汤若望穿着一身儒衫,汉语说得相当流利:“林大人,久仰大名。鄙人听闻大人致力于强军富国,开放海贸,十分钦佩。”

“汤先生过奖了。”林宸客气地回应,心中猜测着对方的来意。

汤若望开门见山:“大人,鄙人近日收到来自澳门的信件。葡萄牙人对大人开放海贸的举措十分关注。他们表示,愿意与朝廷直接贸易,并提供……一些大人可能感兴趣的东西。”

“哦?什么东西?”林宸心中一动。

“比如,更先进的火炮铸造技术,大型战舰的设计图,甚至……可以帮助朝廷训练炮手和船员。”汤若望缓缓说道,“当然,他们希望朝廷能允许他们在指定的港口进行贸易,并给予一定的……优待。”

林宸立刻明白了。这是西洋殖民者看到大明内部海权争斗,想要趁机插手,谋取利益。与葡萄牙人合作,固然能快速获得急需的技术,但无疑是引狼入室,后患无穷。

他沉吟良久,方才开口道:“汤先生,感谢您带来的消息。与西洋诸国通商,本是朝廷所愿。然具体事宜,需从长计议,容本官奏明陛下再定。”

送走汤若望,林宸站在窗前,心潮起伏。国内的对手尚未平息,海外的豺狼又已嗅到了气味。这盘棋,是越来越复杂了。

但他嘴角却勾起一抹弧度。危机,危机,危中有机。或许,这西洋人的介入,能成为一个打破僵局的契机?

---

(第六十七章,西风东渐,借力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