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崇祯元年,开局逆转亡国局 > 第92章 步步为营,积势待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2章 步步为营,积势待发

崇祯八年的春天,在希望与挣扎中姗姗来迟。保定、真定两府的试点,如同投入死水潭的石子,虽未立时掀起惊涛骇浪,却让潭底沉积百年的淤泥,开始不安地翻腾。

一、 田垄之间,悲喜交锋

保定府清苑县,赵家庄。

里长赵老实,一个脸上刻满风霜皱纹的老农,正带着两个顺天府派来的书办,在一片田埂上指指画画。周围围了不少忐忑的村民。

“官爷,您看,这片地,原本是村里李三娃家的。”赵老实指着一片刚冒出青苗的田地,声音带着小心,“前年遭了灾,欠了城里王老爷印子钱,地……地就抵给王老爷了。”

书办甲拿着册子,边记边问:“可有地契过户文书?”

“有是有……”赵老实搓着手,“可当时三娃病着,摁手印的时候迷迷糊糊的,这……这算数吗?”

书办乙冷哼一声:“迷糊?白纸黑字,红手印,到了哪里都算数!朝廷是来清丈田亩,安抚流民,不是来给你们断糊涂官司的!”

这时,一个穿着绸衫、管家模样的人带着几个家丁晃了过来,正是本地士绅王守财的管家,王福。

“哟,赵里长,带着官爷们查地呢?”王福皮笑肉不笑,“我们家老爷这片地,手续可是齐全的,县衙里都备着案呢!官爷们可要明察秋毫啊!”他悄悄给两个书办手里各塞了一个小银锭。

书办甲感觉手心的硬物,脸上闪过一丝犹豫。书办乙则干脆将银子揣进怀里,打着官腔:“放心,王管家,朝廷法度在呢,该是谁的地,就是谁的地!”

躲在人群后、面色蜡黄的李三娃,听着这话,眼神瞬间黯淡下去,佝偻着背,默默转身离开。他原本指望朝廷“清理占田”能让他拿回活命的地,现在看来,不过是镜花水月。

二、 顺天府衙,暗流汇报

夜晚,顺天府后堂。

苏明远风尘仆仆地从保定赶回,正向林宸汇报。

“大人,情况不容乐观。”苏明远语气沉重,“下面的人回报,像清苑县王守财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士绅豪强利用灾荒、债务,巧取豪夺民田,手续看似完备,实则内藏龌龊。我们派去的书办,有的被收买,有的被威胁,真正能顶住压力为民做主的,少之又少。”

林宸听着,手指轻轻敲击桌面,脸上看不出喜怒:“‘以工代赈’呢?”

“这个稍好些。”苏明远精神微振,“修缮官道、水利,确实招募到了一些流民,每日发放的工钱和粮食,也让他们有了活路。但……杯水车薪,而且当地胥吏克扣工钱、以次充好的情况,依然存在。”

“意料之中。”林宸淡淡道,“几百年积弊,岂是一朝一夕能改?我们播下的种子,能有一两颗发芽,便是成功。明远,你记下,将那些被收买、被威胁的书办名字,以及像王守财这样跳得最欢的士绅,还有克扣工钱的胥吏,一一记录在案。现在不动他们,不代表以后不动。”

“学生明白!”苏明远知道,大人这是在积攒证据,等待时机。

“还有,”林宸眼中闪过一丝精光,“那个李三娃,找个可靠的人,私下接触一下,问问他还愿不愿意,或者说,敢不敢,站出来告那王守财一状。告诉他,朝廷,或许会给他做主。”

三、 周府夜宴,得意与算计

与此同时,周延儒府邸却是另一番景象。灯火通明,丝竹悦耳,一场小型的夜宴正在举行。在座的除了杨嗣昌、王应熊等心腹,还有几位来自江南和京畿的富商巨贾,其中就包括通过关系搭上线的王守财。

“周阁老,您是不知道,那林宸派去的人,在下面寸步难行!”王守财几杯酒下肚,满面红光,带着几分得意,“想动咱们的地?门都没有!下面那些官儿,哪个不是明白人?再说了,白纸黑字,走到天边也是咱们占理!”

一个江南丝商也附和道:“是啊,阁老。听说那林宸还有意整顿漕运,清查盐课?这要是让他搞下去,咱们的生意还怎么做?阁老,您可得为我们做主啊!”

周延儒慢条斯理地品着酒,听着众人的奉承与诉苦,脸上挂着高深莫测的笑容:“诸位稍安勿躁。林宸小儿,不过是一时侥幸,得了圣眷。他那些所谓的‘新政’,触动的是天下士绅的根本,岂能长久?陛下……迟早会明白,谁是真正的国之柱石,谁是只会空谈、惹是生非的狂徒。”

杨嗣昌阴恻恻地补充:“让他闹吧,闹得越大,得罪的人越多,到时候,不用我们动手,自然有人会让他……身败名裂!”

王应熊笑道:“还是阁老和杨部堂高见!来,我等敬阁老一杯,祝阁老福寿安康,永镇朝纲!”

觥筹交错间,充满了对林宸改革的不屑与对自己权势的自信。

四、 林府家常,希望与隐忧

林府晚膳时间,气氛比往日稍显沉闷。

小林萧扒拉着饭,突然抬头问:“爹爹,苏先生说,外面有很多坏人,不让我们帮那些没饭吃的百姓,是真的吗?”

林宸夹菜的手顿了顿,看着儿子清澈的眼睛,沉吟片刻,选择了一种他能理解的方式:“萧儿,这世上有好人,也有坏人。但更多的是,在好与坏之间摇摆的人。爹爹现在做的事情,就是想让那些摇摆的人,多一些选择做好人的机会,让那些做坏事的人,不敢那么肆无忌惮。”

林萧似懂非懂:“那……我们能成功吗?”

林宸笑了笑,摸了摸他的头:“只要我们做的是对的,是为了让更多人能吃饱饭,能活下去,就算路上有很多石头,我们一块一块搬开,总能往前走。”

一直安静吃饭的林玥,忽然放下小勺子,奶声奶气地说:“爹爹,搬石头……累。可以用……用棍子撬。”她边说边用两只小手比划着一个杠杆的动作。

林宸和夫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林宸笑着夸赞:“玥儿真聪明!对,有时候光用蛮力不行,得用巧劲。”

这童言稚语,却让林宸心中一动。或许,对付那些盘根错节的势力,也需要更多的“巧劲”和“杠杆”。

五、 御前机锋,风向微调

几日后的平台召对,话题不可避免地又回到了试点情况。

杨嗣昌率先发难:“陛下,保定、真定试点,推行已有时日,然据臣所知,地方怨言颇多,士绅不安,胥吏疲敝,所谓‘清理占田’更是引发无数诉讼纠纷,几近停滞!长此以往,恐生民变!臣请陛下下旨,暂停试点,从长计议!”

林宸早有准备,出列奏对:“陛下,杨大人所言‘怨言’,乃触动既得利益者之怨言;所谓‘纠纷’,正是积弊暴露之明证!若因些许阻力便畏缩不前,则天下弊政永无革除之日!臣已收到保定府禀报,‘以工代赈’已使数千流民得以活命,数百里官道、水利得以修缮,此乃实实在在的惠民之功!至于清理占田,确遇阻力,正说明此事之必要与紧迫!臣请陛下,给予时日,并授予臣与地方官员更大权限,以查清真相,惩处不法!”

崇祯听着双方各执一词,心中犹豫。他既希望改革见效,又害怕引发动荡。

这时,一直沉默的骆养性忽然出列:“陛下,臣收到一些风闻,保定府清苑县士绅王守财,近日频繁宴请地方官员,其管家亦曾接触过朝廷派去的书办。此外,漕运总督衙门亦有官员,与江南某些商号往来过密……”他没有明说,但暗示的意味十足。

崇祯眉头一皱,看向杨嗣昌和林宸的目光,多了几分审视。

最终,崇祯没有叫停试点,但也没有给予林宸更大的权限,只是下旨“着林宸、杨嗣昌会同有司,妥善处置试点事宜,务求稳妥,勿生事端”。

一场交锋,看似平手,但林宸知道,皇帝心中的天平,并未完全倒向保守派。他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也暴露了对手的软肋。他需要更快地积累实绩,也需要找到那个能撬动全局的“杠杆”。

步步为营,积势待发。改革的火种已在寒风中点燃,虽微弱,却顽强。而围绕这火种的争夺与扑杀,将更加残酷与激烈。人性的贪婪、恐惧、忠诚与狡诈,在这时代的洪流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

(第九十三章, 杠杆撬动,破冰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