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崇祯元年,开局逆转亡国局 > 第112章 风起南洋,暗礁密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2章 风起南洋,暗礁密布

林宸的“官督商办,以战养战”之策,以极高的效率推行开来。以登莱水师为骨架,吸纳改造部分大型福船、广船,配属初步改良的火炮,挂上“大明远洋贸易公司”与大明龙旗的混合旗帜,第一支肩负着贸易与开拓使命的混合舰队,在黄龙的指挥下,缓缓驶离天津卫,目标直指南洋。

然而,平静的海面之下,暗流汹涌。大明的举动,早已触动了盘踞在南洋的各方势力的神经。

一、 马尼拉交锋,唇枪舌剑

舰队的第一站,是西班牙人控制的吕宋(菲律宾)马尼拉港。这里是大明海商传统的重要贸易点,也是西班牙在远东的重要据点。

舰队副总管,兼任“公司”商务代表的沈廷扬,代表大明,与西班牙驻吕宋总督萨尔塞多进行了正式会晤。会场设在总督府,气氛看似友好,实则暗藏机锋。

萨尔塞多总督是个留着浓密胡须的中年贵族,他端着葡萄酒杯,语气带着殖民者惯有的傲慢与试探:“尊敬的特使先生,欢迎来到马尼拉。贵国此次派出如此规模的舰队,真是令人惊讶。不知是纯粹的商业行为,还是……另有所图?”

沈廷扬历经商海沉浮,又在林宸身边熏陶多时,早已非吴下阿蒙。他微微一笑,举止从容:“总督阁下多虑了。我大明皇帝陛下胸怀四海,愿与天下万国友好通商。此次前来,一是为了恢复并扩大与吕宋的传统贸易,二是希望能与贵国建立更稳定的商贸关系。毕竟,将中国的丝绸、瓷器直接运往新西班牙(墨西哥)乃至欧罗巴,对贵我双方,都是有利可图的事情,不是吗?”

他直接点出了跨太平洋贸易的巨大利益,试图吸引西班牙人的合作。

萨尔塞多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当然知道这其中的利润,但他更担心大明势力的介入会动摇西班牙在远东的垄断地位。“特使先生说得不错。不过,贸易需要规则和秩序。马尼拉港自有其运行多年的规矩,贵国商船前来贸易,我们欢迎,但必须遵守我们的税法和管理。至于贵国舰队……似乎超出了普通商船护卫的范畴?”

沈廷扬早有准备,不卑不亢地回应:“总督阁下,如今海上并不太平,海盗猖獗,更有一些……不守规矩的势力(暗指荷兰人)时常劫掠商船。我大明舰队此行,一为护航,保障商路安全,此乃天朝对子民之责任;二则为彰显友好,若有必要,亦可与贵国携手,共同维护这片海域的和平与秩序。至于规矩……我大明乃礼仪之邦,自然尊重当地的合理法规,但也希望贵国能给予我大明商民公平待遇,莫要再发生以往那种随意加税、甚至欺凌我商民之事。”

他语气平和,却绵里藏针,既说明了舰队的必要性,又暗指西班牙人以往的不公行为,更提出了“共同维护秩序”的可能,将大明摆在了与西班牙平等的对话者位置上。

萨尔塞多脸色微沉,他听出了沈廷扬话语中的分量。眼前这个大明使者,不像以往那些唯唯诺诺的商人,其背后站着的是一个似乎正在重新凝聚力量的庞大帝国。“特使先生,维护秩序是殖民政府的职责,不劳贵国舰队费心。至于公平待遇,只要贵国商民遵守法令,自然无事。”

会谈在看似友好,实则互不信任的氛围中结束。沈廷扬知道,仅靠口舌无法让这些老牌殖民者轻易让步,真正的较量,还在后面。

二、 巴达维亚危机,武力慑服

离开马尼拉,舰队继续南下,目标是被荷兰东印度公司控制的巴达维亚(今雅加达)。与相对“文明”的西班牙人不同,荷兰东印度公司更像一个武装到牙齿的巨型商业军事复合体,作风更为强硬霸道。

果然,大明舰队刚刚抵达巴达维亚外海,荷兰舰队便气势汹汹地迎了上来,摆出防御姿态,拒绝大明舰队靠近港口,只允许少量商船入港贸易,并要求接受荷兰人的苛刻检查。

旗舰“靖海”号上,舰队司令黄龙面色凝重。沈廷扬看向随行的海军参谋(由林宸从边军和格物院中选拔培养的年轻军官担任):“赵参谋,依你之见?”

赵参谋年轻气盛,但经过严格培训,分析道:“沈大人,黄军门,荷兰人恃强凌弱,意在打压我大明商民,垄断贸易。若此次退让,则我大明在南洋将威信扫地,日后商船亦将举步维艰。必须展示力量,让其知难而退!”

黄龙沉吟道:“荷兰舰船火炮犀利,接舷战亦十分悍勇,不可小觑。然我舰新炮射程占优,或可扬长避短。”

沈廷扬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决断:“林太师有令,开拓之初,当以威慑为主,避免全面冲突,但绝不能示弱!可效仿古人‘围猎’之法,迫其就范!”

次日,大明舰队变换阵型,数艘装备最新式远程火炮的大型战舰前出,在荷兰人火炮射程边缘游弋,不时进行警告性射击,炮弹精准地落在荷兰巡逻舰船的前方航道上,激起冲天水柱,却不直接攻击船体。同时,派出速度快、吃水浅的哨船,不断骚扰、驱赶试图靠近的荷兰小船,切断其与港口的联系。

这一手“画圈为牢”,将荷兰主力舰队隐隐包围在港口附近,使其动弹不得,又保持克制,不主动开第一枪。荷兰人试图组织突围,但明军火炮的射程和精度超出了他们的预料,几次尝试都被猛烈的火力逼退,损失了几艘小型舰船。

僵持数日,巴达维亚城内物资开始紧张,商人们怨声载道。荷兰总督科恩又惊又怒,他从未见过如此战术,既展现了强大的武力,又留有谈判余地。他意识到,这支大明舰队与以往遇到的松散海商或羸弱官兵截然不同,其组织、装备和战术都透着一种陌生的、令人不安的严谨与高效。

最终,科恩不得不派出代表,请求谈判。

谈判桌上,沈廷扬底气十足:“总督先生,我大明舰队此行,只为自由贸易,保障商路。贵公司无故阻拦,甚至意图动武,是何道理?若贵方执意阻挠,破坏南洋和平,一切后果,由贵方承担!”

科恩的代表色厉内荏:“你们这是挑衅!这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海域!”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沈廷扬引用了一句经典,虽不完全适用海洋,但气势十足,“这南洋,何时成了荷兰一家之海?我大明舰炮所及之处,便是道理所在!今日,要么开放贸易,公平对待我大明商民;要么,咱们就在这海上,分个高下!”

在明军强大的武力威慑和下最后通牒般的姿态下,荷兰人最终被迫让步,同意大明商船在巴达维亚享有与荷兰商人基本平等的贸易权利,并承诺不再随意扣押、加税。

三、 朝堂捷报,暗流更疾

消息传回京城,朝野振奋。首次大规模出海,便在马尼拉站稳了脚跟,在巴达维亚逼退了强横的荷兰人,还带回了大量的香料、白银以及珍贵的西洋科技书籍、仪器(沈廷扬等人按照林宸指示刻意搜集)。

崇祯皇帝大喜过望,对林宸更是赞誉有加:“林爱卿真乃朕之肱骨!此南洋一役,扬我国威,更开财源,功在千秋!”

然而,赞誉声中,暗流更疾。

那些原本就反对开海,或因利益受损的保守派和旧势力,私下里的议论更加阴冷。

“哼,不过是侥幸胜了一场,便如此得意忘形!与西夷争利,无异于火中取栗!”

“听闻那林宸,将其心腹大量安插进这‘远洋公司’,更让那沈廷扬掌握巨万资财,此乃培养私兵、积聚私产之举!其心可诛!”

“还有,他搜罗那些奇技淫巧的西洋之物,意欲何为?莫非想以夷变夏?”

更有甚者,与南方海商利益勾结紧密的某些官员,开始暗中向皇帝进谗言:“陛下,林太师权柄日重,如今又掌控海上利权,结交外洋……长此以往,恐非国家之福啊。昔年郑和七下西洋,耗费无数,于国何益?前车之鉴,不可不察……”

四、 林家应对,未雨绸缪

林府书房,烛光摇曳。

苏明远汇报着朝中的暗流与南洋的最新进展。“大人,南洋初战告捷,然反对之声亦愈发尖锐。尤其是指控大人借‘公司’培植私势力……”

林宸放下手中的南洋地图,神色平静:“树欲静而风不止。他们害怕的,不是‘公司’,而是通过‘公司’展现出的新力量,以及这股力量带来的变革。至于培植私势力……”他嘴角泛起一丝冷笑,“‘公司’利润,七成入库,章程明晰,账目可查,何来私产?所用之人,皆经吏部、兵部核查,有功则赏,有过则罚,何来私兵?此等污蔑,不值一驳。”

他沉吟片刻,道:“不过,舆论亦不可轻视。明远,可让与我们交好的官员和士子,多撰写文章,宣扬开拓海疆于国于民之大利,描绘一番‘货通万国、利归黎庶’的盛世图景。同时,将此次带回的西洋书籍,挑选一些实用无害的,比如数学、几何、天文、地理图志,请格物院翻译注释,刊印流传,让世人知晓,西夷亦有可取之处,师夷长技,方能制夷。”

“是,大人。”苏明远领命,又道,“还有一事,荷兰人虽暂时退让,但据南洋传回的消息,他们与葡萄牙人接触频繁,似乎有联合针对我大明的迹象。”

林宸目光一凝:“意料之中。利益受损,自然会抱团取暖。传令黄龙、沈廷扬,加强戒备,继续向南洋诸土邦示好,扩大贸易,分化瓦解西夷联盟。必要时,可在关键航道附近,寻找合适的岛屿,建立我们自己的补给点和据点,步步为营。”

他走到窗前,望着南方星空,眼神锐利如鹰。“这南洋的风浪,才刚刚开始。但既然已经扬帆,就绝无后退之理!任何阻挡在我大明海船前方的暗礁,都将被无情碾碎!”

---

(第一百一十三章 魑魅魍魉,合纵连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