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陆海双翼刚刚展现出震慑四方的力量,内部的暗流与远方的威胁便如同嗅到血腥的鲨鱼,再次聚拢而来。功高震主的猜忌、旧利益集团的反扑、以及潜在强敌的窥伺,交织成一张巨大的网,向着权倾朝野却又如履薄冰的林宸,悄然罩下。
一、 朝堂风雨,明枪暗箭
大朝会,气氛诡谲。北疆与南洋的捷报余音尚在,弹劾的奏疏却已如雪片般飞至通政司。这一次,矛头不再直接指向铁路或蒸汽机,而是变得更加隐晦与恶毒。
一位素以“清流”自居的御史,手持玉笏,痛心疾首:
“陛下!臣闻北疆雅克萨之战,我军虽胜,然有边将贪功,擅杀已降罗刹俘虏,有伤天和,恐招致更烈之报复,坏我大明仁德之名!此风断不可长!”
另一人则看似忧国忧民:“南洋海战,耗费国帑无数,虽暂退西夷,然听闻海军将士赏赐过厚,远超陆师旧例,长此以往,恐引军心不平,陆海失衡,非国家之福啊!”
更有甚者,将矛头指向了根本:“臣近日观京通铁路营运账目,虽收入不菲,然其修建、维护,皆由‘铁路总局’与‘远洋公司’等衙署专营,利权过于集中,恐非朝廷之利,易生贪腐壅蔽之弊……”
这些奏疏,避实就虚,专攻“道德”、“平衡”、“制度”等软肋,其背后显然有高人指点,意在离间君臣,挑动军方矛盾,并试图将林宸体系下的新兴产业重新纳入传统官僚体系的掌控之中。
龙椅上的崇祯,面色平静地听着,手指却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捷报带来的喜悦,迅速被这些提醒他“林宸势力过大”的言论所冲淡。他需要林宸的能力来维系帝国的强大,但也无时无刻不想着如何制衡。
林宸立于殿下,面无表情。他知道,这是旧势力在雅克萨和南洋两次“技术碾压”式胜利后,意识到正面抗衡已无可能,转而发起的政治绞杀。他出列,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大殿:
“陛下,雅克萨受降,乃曹变蛟将军依军律行事,罗刹人负隅顽抗,伤亡皆在阵前,何来擅杀已降?若有人质疑,可调前线详细战报及俘虏名录一阅便知。至于海军赏赐,南洋将士蹈海浴血,扞卫国权,赏功罚过,乃激励士气之本,陆师将士若有功于国,朝廷亦从不吝赏,何来失衡之说?”
他先干净利落地驳斥了前两条无稽之谈,随即话锋一转,指向核心:
“至于铁路、公司营生,其账目清晰,每年利润皆有定额上缴国库与内帑,章程俱在,可供诸公随时核查。设立专衙,乃为效率计,避免旧有衙门推诿掣肘。若诸公认为此制不妥,敢问可有更高效、更利于国之策?莫非重归以往漕运、织造之旧弊,方是正理?”
他不辩解,不哀求,而是以事实和数据反击,并将问题抛回给对方,逼他们拿出替代方案。这番应对,有理有据,气势不坠。
崇祯看着林宸那坦荡而自信的姿态,心中权衡。他知道这些弹劾大多空泛,但其背后代表的政治压力却真实存在。他需要安抚。
“林爱卿所言在理。功必赏,过必罚,此乃朝廷法度。铁路、公司之利,朕亦深知。然,诸位爱卿所虑,亦是为国之心。”崇祯采取了和稀泥的态度,“日后相关事宜,需更加公开透明,各部亦当协同,共谋国是。”
这番各打五十大板的表态,看似平息了争论,实则加深了双方的隔阂与猜忌。
二、 林家应对,固本培元
退朝回府,林宸深知,政治上的攻击只会愈演愈烈。
“明远,加强对朝中各方动向的监控,尤其是那几个跳得最欢的御史背后之人。他们今日敢空言弹劾,明日就敢罗织罪名。”
“萧儿,你负责的与各方协调事务,所有文书往来、账目收支,务必做到无懈可击,随时备查。我们要让人抓不到任何实实在在的把柄。”
林宸决定采取守势,先确保自身阵营的稳固与清白。
同时,他更加注重培养下一代的力量。他将林萧带在身边,亲自教导他如何审阅复杂的政令、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如何从纷繁的信息中判断真伪与趋势。林萧的沉稳与悟性,让他深感欣慰。
而林玥,则被他有意识地保护在格物院的技术世界里,让她远离政治的污浊,专注于能真正改变世界的发明创造。
三、 远方警讯,新的阴影
就在内部纷争暂告一段落时,来自西域和海洋的新的警讯,再次敲响了帝国的警钟。
苏明远带来了两个坏消息:
其一,通过中亚商队获悉,沙俄在雅克萨受挫后,并未放弃东扩野心,正从中亚方向调集更多哥萨克和资源,并试图与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勾结,意图从西线牵制大明。
其二,潜伏在澳门的眼线传回密报,荷兰与西班牙的联合舰队虽暂时受挫,但其国内正在酝酿派遣规模更大的远征军,且英吉利(英国)的东印度公司船只也开始频繁出现在印度洋,其对远东的兴趣日益浓厚。
陆上与海上,更强大的敌人正在远处虎视眈眈。帝国面临的,不再是边境摩擦或区域性挑战,而是来自两个方向的、具有国家意志的、战略层面的长期压力。
四、 格物不息,创新破局
外部的压力,反而更加坚定了林宸推动技术革命的决心。他知道,唯有保持技术上的代差优势,才能弥补帝国在地缘上的不利态势,应对多线挑战。
格物院内,小林玥主导的多个项目取得了关键进展。
第二代高压蒸汽机的原型机试验成功,热效率和功率大幅提升,为更大吨位的战舰和更高效的工厂提供了可能。
基于电磁原理的“电报”设想,虽然距离实用还遥遥无期,但基础的信号发送与接收装置已经能够在实验室内实现短距离通信,这无疑是一个革命性的开端。
此外,利用新式机床,枪炮零件的标准化和精度再上台阶,为未来军队的全面换装奠定了基础。
技术,是林宸应对一切内外挑战最坚实的底气。
五、 帝国前路,在险峰
内有权臣猜忌与旧势力反扑,外有强敌环伺与战略挤压,林宸与他所引领的帝国,真正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境地。
然而,站在权力的漩涡中心,林宸的眼神却愈发锐利与坚定。他深知,退缩意味着前功尽弃,意味着帝国将重回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老路。
唯有顶住压力,继续深化改革,加速科技飞跃,将帝国真正打造成为一个陆海兼备、工商繁荣、武力强盛的现代国家,才能在这波谲云诡的大争之世,杀出一条生路,博得一个辉煌未来。
前方的道路布满荆棘,通往的却是唯有勇者与智者才能抵达的险峰。帝国的命运,系于他接下来的每一个抉择,每一步前行。
---
(第一百四十八章 砥柱中流,破局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