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天。

杨大帅府发出一道命令,使得整个三封城都震动。

防御工事不再仅限于城外荒原的陷阱与壕沟。

一项更为宏大、也更为艰巨的工程被提上日程,并迅速以不容置疑的姿态推行。

那就是扩建城墙。

将三封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那三万亩经过邪祟生态改造的荒地粮仓,彻底纳入城内保护范围!

新的城墙规划。

将以现有城墙为基础,向外大幅度延伸,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巨大弧形,将整生态区牢牢包裹在内。

这道新的生命线,长度将达到惊人的数十里,高度需超过十丈,基座宽度亦需三丈以上,足以抵御最猛烈的冲击。

命令下达,整个三封城为之震动。

西北军展现了其铁血的一面。

军令如山,所有适龄劳动力,无论男女,除必要维持城市基本运转者外,一律纳入筑城役。

以户籍和坊里为单位进行编组,由西北军士官统一指挥调度。

拒绝服役者,视为自动放弃三封城居民身份,立即驱逐出城,不得携带任何粮食财物!

这道命令,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本就暗流汹涌的池塘,瞬间激起了巨大的浪花。

最先跳出来反对的,是那些家底殷实、习惯了人上人生活的富商和部分旧势力代表。

“西北军此举是否太过严苛?”

一位经营着多家绸缎庄的富商在临时召集的各界会议上,脸色涨红地抗议。

“我等效忠城邦,自当出力,但让家中妇孺、账房管事都去搬石运土,成何体统。”

“这简直是斯文扫地啊…!”

“我们可以出钱,出粮,雇佣流民去做便是!”

“是啊!”另一位乡绅附和道。

“如此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恐失民心啊!况且,建筑材料从何而来?”

“如此巨量的砖石木料,岂是朝夕可得,万一城墙未成,异族已至,岂不白白耗费力气?”

城中黑帮虽然不敢明着反对,但也私下里对手下抱怨。

“他娘的,这是要把咱们最后一点家底都掏空啊,让兄弟们去搬石头?以后还怎么在道上混?”

面对这些质疑和潜在的抵触情绪,杨业甚至没有亲自出面。

周参军代表帅府,只冷冷地回了一句话。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法。”

“三封城存亡,在此一举。”

“愿与城邦共存亡者,留下,出力。”

“贪图安逸,惜身惜力者,帅府不强留,城门开着,现在就可以走。”

“但出了这个门,便永远不再是三封城之人,生死自负,休想再回头分一粒粮食!”

与此同时,韩副将亲自带着一队杀气腾腾的亲卫,直接拜访了几个闹得最凶的富商和帮派头目。

没有多余的废话,只有冰冷的刀锋和更加冰冷的眼神。

态度强硬,手段铁腕。

在生存与毁灭的单选题面前。

所有的,斯文、体面,和规矩都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抗议的声音迅速被压了下去。

富商们悻悻地闭上了嘴,开始不情不愿地组织家仆、伙计,甚至亲自上阵,以换取家族在城中的存续。

黑帮的混混们也被编入了建设队伍,在军士的皮鞭和呵斥下,开始了他们从未想过的苦力生涯。

没有选择,没有退路。

整个三封城,除了必要的警戒和维持基本生计的行业,几乎所有的活动都停滞了。

所有的力量,所有的人流、物流,都被强行拧成了一股绳,投向那宏大的筑城工程。

一幅前所未有的景象出现在三封城外。

数十万军民,如同迁徙的工蚁,密密麻麻地铺满了规划中的新城墙沿线。

男人负责开山采石、挖掘地基、搬运巨木和烧制好的青砖。

女人和半大的孩子则组成传递的队伍,用篮子、推车,将一块块砖石、一筐筐泥土,运送到不断增高的墙基上。

号子声震天动地,压过了所有的抱怨与哀叹。

汗水浸透了每个人的衣衫,尘土沾染了每一张面孔。

巨大的夯锤被数十人合力拉起,再重重砸下,发出沉闷的“咚!咚!”声。

仿佛大地的心跳,宣示着生存的意志。

工程以惊人的速度推进着。

依托镇邪馆工程队利用铁蚁祟规则改良过的松土和夯实技术,地基的挖掘和加固效率远超寻常。

吴风带领的工匠队伍,则负责最关键的砌墙和结构指导,确保城墙的坚固。

每天,人们都能肉眼看到那道灰色的“生命线”在向外延伸,在向上生长。

如同一条渐渐苏醒的巨龙,盘绕在绿色生态区外围。

而支撑这庞大工程的物资消耗,同样是一个天文数字。

幸运的是,三封城作为曾经的边贸重镇,底蕴犹在。

多年的商业积累,使得城内储存了大量的建筑材料。

各大商会的仓库被征用,囤积的青砖、木材、石料被源源不断地运往工地。

城外的几处黏土矿和石场也开始了最大规模的开采。

消耗是巨大的,几乎每一天都在吞噬着三封城过往的商业积累。

但令人稍感安心的是,库存和产能,竟然刚刚好能够跟上这疯狂的建设速度,没有出现致命的短缺。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是这座城池过往繁荣所留下的最后遗产在发挥作用。

汇通天下的朱会长,看着自家仓库飞速清空的建材,肉痛得嘴角直抽搐,但他更明白,如果城破了,这些东西只会便宜蛮子。

他咬着牙,几乎将商会能动用的所有运输力量都投入了进去,甚至主动联系南方,试图采购更多的物资,虽然路途遥远,希望渺茫。

在这近乎疯狂的全民动员下,一道规模远超旧城、寄托着数十万人求生希望的巨大城墙,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三封城外拔地而起。

它不仅仅是一道物理上的屏障。

更是一种意志的象征,象征着这座城池在绝境中爆发出的、与命运抗争的磅礴力量。

远方的尘烟越来越近,战争的脚步已清晰可闻。

而三封城回应它的,是数十万军民不分昼夜的奋战。

是那不断垒砌升高的石头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