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科幻小说 > 错位法则 > 第16章 混元聚,力场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信立刻将书包里的手稿取出,强忍火急火燎的心情,小心翼翼地摊开在书桌上。

窗外天光正好,四月天难得好天气,但李信只觉得光线刺眼,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流逝。他让自己沉下心,目光贪婪地锁定在那些熟悉又深奥的文字和图录上,直接跳过前面已理解的基础部分,直指上次让他感到困惑和阻滞的《混元真气录》进阶篇章——“归窍凝神,意通八极”。

“精神力之基,源于气海,然气海有涯,神意无极。欲破桎梏,当引混元之气,逆冲百会,贯泥丸,开紫府……以神御气,以气养神,混元相生,方窥神游之境……” 李信低声念诵着,眉头紧锁。这段文字艰涩,配图更是复杂的人体经络图,标注着几条前所未闻的、仿佛违背常理的行气路线。

逐句逐字的理解,之后生怕会错意,李信将隐了去的智能体小乔唤醒,让其重新按智能的理解讲述一遍。

并非李信生性如此小心,而是他对手稿期望太高,留给自己的时间又太少,且不知结果如何,所以只能先确保能做到万无一失。

关键是错不起。

“逆冲百会?开紫府?” 李信感到太阳穴突突直跳。这描述听起来极其凶险,稍有不慎,轻则精神错乱,重则……他不敢想。但预知画面中家人倒在血泊里的惨状再次无比清晰地浮现,像烧红的烙铁烫在他的灵魂上。恐惧和绝望瞬间被一股更加蛮横的决心取代。

“没有退路了!” 李信眼神变得无比锐利,像泛着冷光的刀锋。他盘膝坐在地板上,闭上双眼,按照手稿中的心法,开始尝试引导体内丹田夯实无比的混元之气。

起初毫无头绪,意念在复杂的经络路径中如同无头苍蝇。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李信的额头布满细密的汗珠,身体因为高度集中精神而微微颤抖。他反复尝试着那“逆冲”的意念,每一次,丹田引来的混元之气,都在脆弱的意念下,去撞击一堵无形的铜墙铁壁,换来的是剧烈的头痛和阵阵眩晕。

“不行……还是不行……” 剧痛让他几乎想要放弃,眼前阵阵发黑。就在意识即将被痛苦淹没的瞬间,他猛地咬破了自己的舌尖!一股腥甜的铁锈味在口中弥漫开来,尖锐的剧痛如同电流般刺入大脑,让他濒临涣散的意志力骤然凝聚!

“给我滚开——破!” 李信在心底发出一声无声的咆哮,将所有的意念、所有的求生欲、对家人的守护执念,化作一股决绝的,狠狠地、不顾一切地把引上的混元之气凝炼成洪流,朝着“百会穴”的位置冲击而去!

“嗡——!”

仿佛脑海中炸开了一道无声的惊雷!李信感觉整个头颅都像是被重锤狠狠砸了一下,眼前金星乱冒,耳朵里充满了尖锐的蜂鸣,一股温热的液体从鼻腔里缓缓流下——是鼻血。

剧烈的痛苦让李信蜷缩起来,浑身痉挛。

然而,就在这极致的痛苦之中,同时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奇异的“空明”感骤然降临!

那堵横亘在前的无形壁垒……消失了!

一股远比之前精纯、浩大的精神力洪流,仿佛凭空诞生,自“百会”倾泻而下,瞬间贯通了他意念中那条艰险的路径,直抵眉心深处一个难以言喻的“点”——紫府?没有类比形容的清凉和通透感弥漫开来,仿佛蒙尘的镜子被瞬间擦亮,整个世界在他“感知”中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

李信甚至能“听”到楼下厨房里母亲切菜的细微声响,能“感知”到窗外树叶在微风中的摇曳轨迹,能“看清”书桌上尘埃漂浮的缓慢路径!精神力的范围和精度,呈几何级数暴涨!

“成了!混元归窍!终于突破精神凝聚境!” 李信猛地睁开眼,虽然头痛欲裂,身体虚弱,鼻血仍在滴落,但他的眼中却爆发出狂喜的光芒!那是一种绝境逢生的激动!

来不及擦去鼻血,李信立刻从书包夹层里掏出那个不起眼的金属圆球——“漏洞制造生发器”二代机。他强忍着头痛,将刚刚突破、尚且狂暴不驯的庞大精神力小心翼翼地注入其中。

嗡!

生发器表面那些原本黯淡的、如同电路板走线般的细微纹路骤然亮起!发出一种幽蓝色的、仿佛液态般流动的光芒!一股无形的、强大的力场瞬间以李信为中心扩散开来,房间里的书本纸张无风自动,桌上的笔轻轻滚动了一下。

“力量……好强的力量!” 李信清晰地感觉到,此刻生发器能调动的“漏洞”能量,远非之前可比!

如果说之前只是能制造一些微小的、不稳定的空间褶皱,那么现在,李信似乎能短暂地、局部地“扭曲”某些物理规则!“比如在极短时间内改变物体表面分子大小,从而改变摩擦力大小;同样在短时间内,改变部分物质的分子空隙距离,使其呈现需要的特性。”

他之所这么肯定,是因为一年前刚发明漏洞制造生发器概念机时,就实用救人。先是通过它助力改变了人的意识。之后拓展增加功能,就是改变空间,让人产生偏移。并在实验中完成轻微漂移。

随着自身能力的提升,经过多次调试,特别是造出漏洞制造生发器第二代,终于具备了更强的性能,李信也因此底气十足。

各种的想法接二连三。同时,开始仔看手稿,不放过任何有字的地方,同时,他也要短时内全都记住,争取在父亲回来时放到原处。

并没有多厚的手稿很快看完,顿时明白了,父亲的手稿只是抄录了一部分,如此看来,父亲不是还有更详细的内容,就是他的能力所限。不过,已经达到预想的成果,该满足了。

那么趁母亲没喊吃饭,捋一捋接下来怎么办?

不一会儿,头脑立马形成几个大概但可行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