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 第125章 西汉最离谱"造反剧":淮南王兄弟把谋反玩成大型社死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5章 西汉最离谱"造反剧":淮南王兄弟把谋反玩成大型社死秀

在西汉的八卦圈里,淮南王刘安和衡山王刘赐这对兄弟,绝对能凭一场史上最拉胯谋反案勇夺年度热搜榜首。这出闹剧完美诠释了什么叫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把人按在地上疯狂摩擦,还顺带让数万吃瓜群众集体领了盒饭,堪称古代宫斗剧里最荒诞的戏码。

话说这淮南王刘安,平日里顶着个文化人的光环,天天带着门客鼓捣《淮南子》,搞搞学术创作,俨然一副岁月静好的模样。可谁能想到,这位文艺王爷心里藏着个惊天大秘密——他居然天天在王府里搞地下军事演习!想象一下那画面:一群文人墨客,抱着竹简讨论兵法,时不时还比划两下剑术,旁边的厨子都得兼职当武器维修工,这场景,简直比喜剧片还离谱。

衡山王刘赐这边也没闲着,兄弟俩暗搓搓达成造反同盟,制定了一个堪称史诗级的计划:先秘密招兵买马,再趁汉武帝不备来个突然袭击,一举拿下皇位!这计划听起来挺唬人,可实操起来却漏洞百出。他们压根没意识到,自家王府里早就混入了无数朝阳群众,眼线多得堪比筛子。

要说这兄弟俩的保密工作,简直差到让人无语。谋反这么机密的大事,他们愣是搞得跟菜市场唠嗑似的。刘安的孙子刘建,因为和老爹关系不好,转头就把爷爷的谋反计划卖给了朝廷;衡山王的儿子刘爽更绝,为了争王位,直接大义灭亲,把老爹的谋反证据打包上交。这波操作,直接把兄弟俩送上了社死之路。

朝廷接到举报时,估计都懵了:就这?就这几个连保密协议都签不好的王爷,也敢造反?汉武帝大手一挥,派出大军把淮南、衡山两地围了个水泄不通。刘安和刘赐这才如梦初醒,看着兵临城下的场面,彻底慌了神。原本幻想的黄袍加身,瞬间变成了牢底坐穿,最后只能选择自杀,给这场闹剧画上了尴尬的句号。

这场谋反案最离谱的是牵连范围。本来只是两个王爷的过家家,结果愣是扯出了一张巨大的关系网。上到朝廷列侯,下到地方豪杰,数万无辜群众莫名其妙被卷入这场风波,成了刀下冤魂。有的官员早上还在朝堂打卡,下午就因为和王爷有过一面之缘,直接被拖出去砍了头;有的江湖好汉,喝个酒吹个牛,说自己认识淮南王府的人,第二天就被当成谋反同党抓了起来。这场面,简直比现代的大数据误判还离谱。

这场闹剧不仅让西汉朝廷狠狠刷了一波存在感,也让所有人见识到了皇权的恐怖。汉武帝用实际行动告诉天下人:在我地盘上搞事情?一个都别想跑!这场风波过后,整个西汉官场都陷入了人人自危的状态,官员们见面打招呼都不敢多说两句话,生怕一不小心就被当成谋反分子。

司马光说

司马光老先生气得胡子都翘起来了,在《资治通鉴》里一顿猛批:这刘安、刘赐简直是愚蠢至极!空有王爷身份,不思报效朝廷,偏要学人家造反。更可笑的是,连个谋反都搞得漏洞百出,最后连累数万无辜之人送命,真是罪大恶极!这也警示后人,觊觎皇权者,必遭天谴!说罢,还重重地叹了口气,仿佛还在为那些冤死的人惋惜。

作者说

看完淮南王兄弟这场闹剧,我算是明白了:造反这事儿,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刘安和刘赐空有野心,却没那个实力和脑子,把谋反当儿戏,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纯属咎由自取。但这场悲剧最让人唏嘘的,还是那些无辜受牵连的人。他们或许只是和王爷有过点头之交,或许只是不巧住在王府附近,就因为两个王爷的愚蠢,白白丢了性命。这也让我们看到,在封建皇权社会,人命如草芥,权力斗争的代价实在太过沉重。所以说,做人还是得脚踏实地,别总想着搞那些不切实际的大动作,不然,下一个社死的可能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