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 第77章 刘邦的社死级团建:白登山七日求生记与古代版"和亲带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7章 刘邦的社死级团建:白登山七日求生记与古代版"和亲带货"

想象一下,你刚创业成功当上cEo,突然听说隔壁公司天天来你地盘搞破坏。这谁能忍?汉高祖刘邦一拍桌子:走!带兄弟抄家伙,让他们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结果这一趟亲征,直接变成了大型翻车现场,还意外催生了古代版的和亲外交。这场跌宕起伏的历史大戏,比电视剧还精彩!

话说公元前200年,北方草原上冒出个狠角色——匈奴冒顿单于。这位老兄可不是省油的灯,杀父夺权、吞并部落,短短几年就把匈奴打造成草原第一霸主。他瞅着中原刚结束楚汉争霸,正是元气大伤的时候,带着骑兵三天两头在汉朝边境打秋风,抢粮食、掳百姓,跟逛自家后花园似的。

刘邦一听就火了:朕连项羽都能收拾,还怕你个草原汉子?大臣们劝他刚建国,家底薄,先忍忍,他根本听不进去。大手一挥点了32万大军,连过年都没过,就浩浩荡荡往北边开拔。这阵仗,简直像要把匈奴老家给端了。

刚开始确实顺风顺水,汉军一路势如破竹,匈奴军队一碰就跑。刘邦看着捷报,尾巴都快翘到天上去了:都说匈奴厉害,也不过如此嘛!他哪知道,这全是冒顿单于的钓鱼执法——故意示弱,就等着汉军上钩呢!

轻敌的刘邦犯了个致命错误:带着先头部队一路狂飙,把大部队远远甩在后面。等他美滋滋地跑到平城(今山西大同),突然四周杀声四起!冒顿单于带着40万精锐骑兵,像铁桶一样把刘邦困在了白登山。这下可好,汉军成了饺子馅,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那七天七夜,估计是刘邦这辈子最漫长的时光。白登山寒风刺骨,汉军缺衣少食,匈奴的马蹄声日夜不停。刘邦站在山顶往下看,漫山遍野全是匈奴骑兵,马鞍上的弯刀在阳光下寒光闪闪,吓得他腿肚子直打颤。说好的吊打匈奴,咋变成被匈奴吊打了?

关键时刻,谋士陈平站了出来。这位古代点子王眼珠子一转,想出个曲线救国的损招——不找冒顿单于,专挑他老婆下手!陈平派人偷偷找到冒顿的阏氏(相当于皇后),献上一堆金银珠宝,还神秘兮兮地说:您知道的,汉朝美女多的是。要是我们陛下被困急了,把这些美人送给单于,您的地位可就危险啦!

阏氏一听就急眼了:这可不行!男人有钱就变坏,有了新欢忘了旧爱,这事儿我能忍?枕边风一吹,冒顿单于心里也犯嘀咕:万一汉朝援军到了,里外夹击可咋整?思来想去,他下令网开一面,放刘邦一条生路。就这样,刘邦灰头土脸地逃出了包围圈,这趟亲征成了他人生最大的黑历史。

经此一役,刘邦彻底认清了现实:匈奴不好惹,靠拳头解决不了问题。这时候,谋士娄敬站出来说了句大实话:陛下,咱们刚打完仗,百姓都盼着过安生日子。匈奴人擅长骑射,咱们硬拼吃亏。不如搞——把公主嫁给单于,再送点金银丝绸,化干戈为玉帛!

刘邦一听,差点把喝的水喷出来:把我闺女送过去吃苦?不行不行!但转念一想,好像也没别的办法,只好咬咬牙同意了。不过他留了个心眼,找了个宫女冒充公主,带着大批财宝、丝绸、粮食,浩浩荡荡送去匈奴。这一送不要紧,直接开启了汉朝长达数十年的和亲外交。

表面上看,和亲是送公主、送财宝,其实暗藏玄机。公主嫁过去带着大批工匠、书籍,把中原的农耕技术、纺织工艺全带到了草原;丝绸、茶叶这些硬通货,更是成了草原贵族的奢侈品。用现在的话说,这就是古代版的文化输出+经济统战,慢慢把匈奴变成了汉朝的大客户。

虽说和亲政策总被人吐槽,但不得不说,它给汉朝争取了宝贵的休养生息时间。从白登之围的狼狈逃窜,到后来汉武帝的绝地反击,这中间几十年的和平,全靠和亲政策撑着。不得不感叹,有时候也是一种智慧!

司马光说

(痛心疾首地拍案)悲哉!汉高祖白登之困,皆因骄矜自满、轻敌冒进所致!《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刘邦既不知匈奴虚实,又不听良臣劝谏,此乃取败之道也!至于和亲之策,更是谬矣!堂堂天朝,竟以女子、财帛换取苟安,与屈膝投降何异?古之圣王,御外侮当以仁德为本、以武备为用,岂可用此等委曲求全之计?如此做法,非但不能震慑蛮夷,反令华夏蒙羞,遗祸后世!

作者说

说实话,刘邦这趟白登山之旅,简直是花钱买教训的典范。但也正是这次惨痛的失败,让汉朝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在那个实力不允许的年代,和亲政策就像一剂苦口良药——虽然喝下去难受,但确实能治病。司马光老先生站在道德制高点批判,有他的道理;但设身处地想想,刚打完楚汉战争的汉朝,确实没有本钱和匈奴死磕。这事儿就像做生意,实力不够的时候,先合作共赢攒家底,等翅膀硬了再算账,不失为一种务实的智慧。白登之围看似是汉朝的黑历史,却意外成了民族融合的催化剂,历史的走向,有时候就是这么让人捉摸不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