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 第105章 一场棋局引发的"造反连续剧":西汉七国之乱的荒诞前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5章 一场棋局引发的"造反连续剧":西汉七国之乱的荒诞前传

话说在西汉年间,皇家贵族们的日常娱乐活动相当高雅,其中最流行的就是下围棋。这可不是现在年轻人玩的电子游戏,而是一项考验智商和情商的高级社交活动。然而谁能想到,一场看似普通的棋局,竟然成了点燃七国之乱的导火索,上演了一出堪比宫斗剧的大戏。

那是汉文帝在位的时候,有一天,吴王刘濞的宝贝儿子吴太子,跑到长安找皇太子刘启下棋。这俩人身份尊贵,按理说应该客客气气、你谦我让才对。可偏偏这两位爷都是被宠坏的主,下棋下着下着就因为一步棋吵了起来。吴太子仗着老爹在吴国势力大,态度十分嚣张,完全没把未来的皇帝放在眼里。刘启哪受得了这个气,一怒之下抄起棋盘就砸了过去。这一砸不要紧,直接把吴太子给砸死了!

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原本优雅的棋局现场瞬间变成了凶案现场,侍从们吓得大气都不敢出,刘启估计也懵了——我就想吓唬吓唬你,咋还闹出人命了?消息传到吴国,吴王刘濞差点没气晕过去。自己的宝贝儿子就这么没了,凶手还是未来的皇帝,这仇不报非君子!从此,刘濞心里就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开始琢磨着怎么给儿子报仇。

按理说,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朝廷总得给个说法吧?可汉文帝却选择了息事宁人。他大概是觉得,杀了人家儿子已经理亏,再追究下去恐怕会激化矛盾,于是不仅没有惩罚刘启,反而赏赐给刘濞几杖,意思是:老哥哥,你年纪大了,以后就不用大老远跑来长安朝见了。这看似宽容的做法,实则是在养虎为患。刘濞表面上谢恩,心里却冷笑:哼,这就想把我打发了?没那么容易!

从那以后,刘濞开始了他的造反筹备计划。吴国坐拥铜矿和大海,这可是天然的财富密码。刘濞二话不说,直接开矿铸钱、煮盐卖钱,很快就积累了巨额财富。有了钱还不够,他还大肆招揽流亡之人,这些人里既有走投无路的流民,也有心怀不轨的野心家。刘濞一边给他们好吃好喝,一边暗中训练军队,就等着有朝一日能跟朝廷掰掰手腕。

时光飞逝,汉文帝去世,刘启顺利登基,史称汉景帝。要说这汉景帝也是个有想法的皇帝,他深知藩王势力过大迟早是个隐患,正愁找不到解决办法呢,晁错就站出来了。这位老兄堪称西汉的削藩小能手,隔三差五就给汉景帝上书,核心思想就一句话:吴王早晚会反,与其坐等他羽翼丰满,不如现在就动手削藩,早动手损失小,晚动手麻烦大!

汉景帝一听,觉得有道理,于是大手一挥:削!短短时间内,楚王的东海郡、赵王的常山郡、胶西王的六个县都被划拉到朝廷名下。这削藩的大刀越挥越猛,其他藩王们都慌了神,尤其是吴王刘濞,眼看着自己的地盘越来越小,心里那叫一个着急。他知道,再不动手,恐怕连骨头渣都剩不下了!

刘濞不愧是老江湖,造反这事他也讲究个师出有名。他盯上了胶西王刘卬,这哥们勇猛好战,是个造反的好苗子。于是刘濞派中大夫应高前去游说。应高那口才,简直堪比传销大师,一番忽悠下来,刘卬就心动了。不过刘卬也不是傻子,造反可是掉脑袋的事,他还得再考虑考虑。

刘濞一看光靠嘴皮子不行,索性亲自出马。他跑到胶西,跟刘卬称兄道弟,大谈共富贵的美好前景。在刘濞的不懈努力下,刘卬终于下定决心:反就反了!有了胶西王这个盟友,刘濞又马不停蹄地联合了齐、菑川、胶东、济南等诸侯,一场声势浩大的叛乱就此拉开序幕。

司马光说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此事评价道:夫事未有不生于微而成于着。这场由棋局引发的叛乱,看似偶然,实则必然。汉文帝的姑息养奸,汉景帝的操之过急,吴王刘濞的睚眦必报,共同酿成了这场大祸。历史告诉我们,治国理政需要的是智慧和谋略,一味的宽容或激进都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作者说

看完这段历史,不得不感叹:这哪是下棋,分明是在下一盘国运大棋!一个棋盘引发的血案,竟能掀起如此巨大的波澜,真是一步错,步步错。从这件事也能看出,古代政治斗争的复杂程度远超想象。不过话说回来,如果吴王刘濞能放下仇恨,安心当他的藩王;如果汉文帝能果断处理善后事宜;如果汉景帝能采取更稳妥的削藩策略,也许历史就会是另一番模样。但历史没有如果,正是这些偶然与必然交织的故事,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