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 第219章 王莽的"西大门改造计划":一场用金币换来的魔幻外交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9章 王莽的"西大门改造计划":一场用金币换来的魔幻外交

在汉朝的外交圈里,王莽绝对是个不走寻常路的外交鬼才。当其他皇帝还在勤勤恳恳搞和亲、修长城时,这位后来的新朝开国皇帝已经开始琢磨起低成本高回报的外交策略了。今天咱们就来聊聊王莽那场堪称古代版薅羊毛的奇葩外交——诱羌献地。

话说在王莽的世界观里,大汉王朝就像一个豪华大礼包,缺哪儿都不行。当时北方匈奴刚被收拾得服服帖帖,东边已经把影响力辐射到海外,南边的黄支国也被成功纳入外交朋友圈。唯独西边,始终像个没填满的拼图,让王莽心里直痒痒。

不行!我的外交版图必须整整齐齐!王莽一拍桌子,召集手下开始头脑风暴。这时候,一个叫平宪的中郎将站出来:领导,我有个好主意!听说西边的羌人特别实在,咱们要不试试钞能力

王莽眼睛一亮:哦?说来听听!

原来,平宪建议用真金白银诱惑塞外羌人,让他们主动献地。这招在当时绝对算得上创新——别人都是打仗抢地盘,王莽偏要花钱买地盘。不得不说,这个思路很符合王莽穿越者的人设,放现在妥妥能进互联网大厂当运营总监。

说干就干,王莽大手一挥,拨了一大笔经费给平宪。中郎将带着装满金币的车队,浩浩荡荡地向羌人聚居地出发。这场景,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个富二代组团去西部自驾游呢。

塞外的羌人看到这么大阵仗,一开始还以为汉朝要来打架,结果发现来的是送财童子。平宪见到羌人首领良愿,直接开门见山:兄弟,跟着我们混,好处大大的!金币管够,还有编制!

良愿心里直犯嘀咕:天底下还有这好事?但看着金灿灿的金币,再想想部落以后的好日子,一咬牙:行!我带一万二千人加入你们,鲜水海那块地也归你们了!不过丑话说前头,险要的地方我们得自己守着,给你们当保安。

就这样,一场没有硝烟的土地交易达成了。王莽接到消息后乐开了花,感觉自己简直是个天才。他立刻昭告天下:看!不费一兵一卒,西边的版图就到手了!还特意给这块新地盘起了个响亮的名字——西海郡。

但事情真有这么简单吗?首先,羌人可不是慈善家。他们之所以愿意献地,说白了就是看上了汉朝的金币。就像现在某些人办健身卡,一开始图便宜,等新鲜劲儿过了就开始后悔。其次,王莽把羌人安置在险要之地,看似是让他们当,实则埋下了隐患。这就好比让快递员住在你家保险柜旁边,能安心吗?

果然,没过多久,问题就来了。随着汉朝财政压力增大,给羌人的补贴逐渐减少。羌人觉得自己被割韭菜了,开始心生不满。再加上双方文化、生活习惯差异巨大,矛盾越积越多。原本看似双赢的交易,慢慢变成了烫手山芋。

司马光说:

对于王莽诱羌献地这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没少吐槽。他认为王莽这纯粹是面子工程,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搞这种华而不实的外交。在司马光看来,真正的强国之道,应该是靠实力和德行服人,而不是靠金钱收买。不得不说,司马老先生看得是真透彻,一眼就戳中了王莽的小心思。

作者说:

从今天的角度看,王莽的诱羌献地就像一场大型真人秀,充满了戏剧性和荒诞感。他用超前的商业思维处理外交问题,看似聪明,实则短视。这件事告诉我们:任何关系,无论是国与国还是人与人,光靠金钱维系都是不长久的。真正的信任和合作,需要建立在平等、尊重和互利共赢的基础上。王莽的失败,给后世留下了一个生动的反面教材——外交不是过家家,地盘也不是充钱就能买的游戏道具。

这段历史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的贪婪与短视,也让我们看到,即使在两千多年前,外交博弈的本质也从未改变。王莽的西大门改造计划虽然失败了,但它留给我们的思考,至今仍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