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 第223章 王莽:把治国玩成大型过家家现场,新朝被他折腾到"炸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3章 王莽:把治国玩成大型过家家现场,新朝被他折腾到"炸裂"

在历史的奇葩皇帝排行榜上,王莽绝对能c位出道。别人当皇帝是搞事业,他倒好,一门心思扑在制度改革的cosplay里无法自拔。王莽坚信,只要把地理、礼仪、乐教这些制度改得明明白白,天下就能自动进入岁月静好模式,活脱脱一个古代版的ppt治国大师。

他大手一挥,让公卿大臣们围着《六经》疯狂开会。这些大臣们也是惨,天天在朝堂上引经据典吵得面红耳赤,今天讨论周礼里的官帽该绣几朵花,明天研究新朝地图上的地名怎么文艺,活像一群掉书袋的老学究。这会一开就是好几年,正事没干成一桩,老百姓家里的冤假错案堆成山,打官司的都快在衙门门口长草了。更离谱的是,很多县宰的位置长期挂空挡,随便拉个人来当临时县长,这些代理官员想着过把瘾就死,疯狂薅老百姓羊毛,贪腐之风比夏天的热浪还猛。

这边基层乱成一锅粥,上面的监察系统更绝。中郎将、绣衣执法这些钦差大臣一下地方,瞬间开启宫斗剧模式,互相揪着小辫子举报,比小学生打小报告还积极。还有那十一个被派去督促农事的,到地方后不仅没帮农民种地,反而成了索贿专业户,郡县衙门里送礼的队伍排得比春运火车票代售点还长。老百姓想告个状,要么被宦官拦在宫门外,要么被尚书当皮球踢来踢去,最后只能蹲在墙角悄悄抹眼泪。

王莽本人更是个权力控,全国的宝贝、钱粮全塞给宦官管,妥妥的信宦官得永生。吏民辛辛苦苦写的上书,还没送到他手里,就被宦官们当废纸扣下了。他发布的政令比夏天的暴雨还密集,三天两头变花样,搞得底下人晕头转向。王莽自己也忙得像个陀螺,天天熬夜加班处理政务,结果越处理越多,活活把自己熬成了黑眼圈代言人。更要命的是,尚书们趁机浑水摸鱼,搞起了摸鱼舞弊一条龙。可怜的卫卒们在岗位上一守就是三年,头发都从黑熬到白了还不让轮岗。边疆二十多万士兵天天喊着干饭难,五原、代郡的老百姓被折腾得活不下去,直接揭竿而起当起了绿林好汉。王莽急得派孔仁带兵去镇压,这场平叛大戏硬是演了一年多,把新朝的家底都快掏空了。

这边国内还没消停,老天爷也来凑热闹。天凤三年春天,一场大地震把新朝震得灵魂出窍,紧接着大雪像不要钱似的往下砸,关东地区直接变成了冰雪世界,雪厚得能把人埋进去,竹子、柏树都被冻得集体。大司空王邑吓得瑟瑟发抖,赶紧拿地震当借口申请退休,想逃离这个是非之地。王莽倒好,翻出《春秋》《易经》开始强行,硬说地震是天道考验,和自己治国没关系。

要说王莽最的操作,还得是俸禄改革。之前因为制度没订完,官吏们好几年都没发工资,一个个穷得叮当响。五月,王莽终于良心发现,下诏从六月起发工资,还整出了个十五等的俸禄体系,从基层小吏一年六十六斛到四辅大佬一万斛,看起来相当高大上。但他还加了个阴间条款:遇到灾害就按比例扣工资。这制度复杂得堪比奥数题,算工资的人算到秃头都算不明白。结果官吏们还是领不到钱,最后只能厚着脸皮搞受贿,美其名曰自力更生。

当时的老百姓估计天天都在仰天长叹:我们到底做错了什么,摊上这么个脑洞清奇的皇帝?

司马光说

司马光老先生写到王莽这段,估计气得毛笔都要戳破纸。他痛心疾首地批注:治国之道,在于务实为民,王莽倒好,舍本逐末,沉迷于虚头巴脑的制度改革,把朝廷搞成了学术辩论场!官吏不发俸禄却纵容贪腐,监察系统成了内斗工具,边疆战事不断,百姓民不聊生,这哪是治国?分明是在自掘坟墓!如此荒诞治国,王莽新朝灭亡,实乃必然!

作者说

读王莽的故事,总让人有种这不是历史是段子的错觉。他就像个拿着玩具指挥棒的熊孩子,把偌大的新朝当成了游乐场,今天改个制度,明天发个政令,玩得不亦乐乎,却把国家折腾得千疮百孔。地震了不反思治国失误,反而翻古书找借口;俸禄改革改了个寂寞,最后大家还是得靠贪污。王莽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脱离实际的理想主义,最终只会变成一场闹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