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 第302章 皇室"葬礼剧本大撕拼":一场骨灰盒引发的朝堂大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02章 皇室"葬礼剧本大撕拼":一场骨灰盒引发的朝堂大战

东汉末年的皇宫,简直就是个大型狗血剧现场。这边窦太后刚咽下最后一口气,那边宦官们就开始憋坏主意,一场围绕骨灰盒该往哪儿放的世纪大战,直接把朝堂吵得房顶都快掀翻了。这剧情,比八点档家庭伦理剧刺激多了!

窦太后这辈子,也算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早年母丧,天天以泪洗面,结果忧思过度,跟着一病不起。按说太后薨逝,怎么着也得风风光光办场葬礼吧?可谁能想到,平时被窦氏家族压得抬不起头的宦官们,逮着机会就开始疯狂报复。领头的曹节、王甫搓着小手一合计:就给她按贵人的规格下葬!看她到了地下怎么威风!这算盘打得,连隔壁老财迷听了都直呼内行。

曹节和王甫这还不算完,俩人又想出个更损的招——要把冯贵人的牌位和桓帝葬在一起,把窦太后晾在一边。这操作,妥妥的古代版抢c位。想象一下,要是这事儿成真,窦太后在九泉之下估计都得气到诈尸:我生前是太后,死后连个牌位都抢不过别人?

消息传到朝堂,大臣们瞬间分成了两派,活脱脱一场古代版奇葩说现场。以太尉李咸、廷尉陈球为首的挺窦派,气得胡子都翘起来了。李咸拄着拐杖站出来,把笏板拍得震天响:窦太后那是什么人?人家可是手把手把当今圣上扶上皇位的大功臣!母仪天下,聪明睿智,这功劳簿上随便拎一条出来,都够吹三辈子!陈球更直接,当场掏出奏折,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从窦太后的生平功绩,到皇室礼仪,喷得曹节、王甫满脸唾沫星子。

另一边,曹节和王甫也不是吃素的,扯着嗓子反驳:窦氏家族当年怎么打压我们的?现在风水轮流转,凭啥让她风光大葬?双方从白天吵到黑夜,引经据典、互相甩锅,把朝堂变成了菜市场。有的大臣为了抢着发言,差点在龙椅前打起来;小太监们躲在角落里,像嗑瓜子似的围观这场大戏。

这场口水战越闹越大,连皇帝都被吵得头疼。每天上朝不是听政,而是当吃瓜裁判,左边劝完右边哄,活脱脱一个受气包。但架不住挺窦派人多势众,而且个个都是辩论高手,从皇室尊严说到祖宗礼法,再上升到天道人心,把曹节、王甫怼得哑口无言。最后,连平时看热闹的大臣们都看不下去了,纷纷倒戈支持窦太后。

眼看形势不妙,曹节和王甫也只能认栽。皇帝长舒一口气,大手一挥:就按大伙说的办!就这样,窦太后最终风风光光地和桓帝合葬在了宣陵,谥号桓思皇后。这场持续了好几天的葬礼风波,总算落下帷幕。但经此一闹,朝堂上的矛盾彻底公开化,宦官和大臣之间的梁子,算是结得死死的了。

司马光说:窦太后葬礼之争,非独礼仪之辩,实乃朝堂势力之博弈。曹节、王甫挟私怨而乱典制,李咸、陈球守正道以护纲常。幸得众臣力谏,终使太后得享尊荣。此事可见,礼制之重,关乎国本;公义之存,赖于忠良。

作者说:看完这场骨灰盒争夺战,不得不感叹古代皇室的戏码比电视剧还精彩。表面上争的是葬礼规格,实际上就是各方势力在掰手腕。曹节、王甫想趁机报仇,结果踢到铁板;李咸、陈球拼死维护,守住了皇室体面。这也告诉我们,职场或者生活里,千万别在别人的底线边缘疯狂试探,不然指不定哪天就被群起而攻之。而窦太后这场迟到的风光葬礼,既是对她功绩的认可,也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东汉末年朝堂的暗流涌动。毕竟,连死人的事都能吵成这样,活人之间的斗争,只会更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