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 第310章 东汉版"造反速成班"翻车现场:从称帝到失业仅用一个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10章 东汉版"造反速成班"翻车现场:从称帝到失业仅用一个月

东汉末年的益州,堪称一部现实版《魔幻现实主义生存指南》。当中原大地还在为黄巾起义忙得焦头烂额时,益州突然冒出两个野生创业家——马相和赵祗,这俩哥们一拍即合,决定在绵竹开一家造反有限公司,还蹭了当时最火的Ip黄巾起义当招牌。

要说这马相和赵祗,绝对是行动派。他们既没搞市场调研,也没制定商业计划书,抄起家伙就直奔益州刺史府。可怜的刺史郤俭正坐在办公室里批阅公文,还没反应过来,就成了这俩创业先锋开门红业绩。这下可好,益州造反公司直接完成了零的突破,摇身一变成了上市公司。

初战告捷的马相和赵祗瞬间飘了,他们带着手下小弟,开启了疯狂扩张模式。今天打卡巴郡,明天攻占犍为,短短一个月,就把三个郡搅得天翻地覆。看着不断膨胀的队伍,马相一拍大腿:既然都走到这一步了,干脆直接上市敲钟——我要当皇帝!于是,一个连皇宫都没见过的草根,就这样堂而皇之地给自己戴上了的高帽。

这边马相正忙着规划千秋霸业,那边益州本地的公务员贾龙可不乐意了。这位州从事平日里看着挺文弱,关键时刻却秒变扫地僧。他撸起袖子,在大街上振臂一呼:乡亲们,这俩外地人在咱们地盘撒野,能忍?没想到一呼百应,吏民们扛着锄头、拎着菜刀就集结起来,组成了益州保卫军。

要说这贾龙也是个狠人,带着这支杂牌军就跟马相的造反大军杠上了。双方在益州的大街小巷展开拉锯战,战况那叫一个激烈。马相的队伍虽然人多,但大多是临时拼凑的乌合之众;贾龙这边虽然装备简陋,但胜在熟悉地形,士气高昂。短短几天,马相的皇帝梦就碎成了渣,只能带着残兵败将落荒而逃。

这场闹剧结束后,益州百废待兴。贾龙站在满目疮痍的州府前,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这烂摊子谁来收拾?思来想去,他一拍脑门:有了!找刘焉!于是,贾龙精挑细选了一队人马,带着诚意和特产,浩浩荡荡地去迎接刘焉这位救世主。

刘焉接到邀请时,正在家里研究《益州风土人情手册》。听说贾龙来请,他嘴角微微上扬,心想:机会这不就来了?他二话不说,收拾行囊就奔赴益州,还把办公地点选在了马相曾经的绵竹。这一招可谓是心机满满——既显示了自己的魄力,又向益州百姓传递了拨乱反正的信号。

到了益州,刘焉开启了亲民模式。他放下架子,挨家挨户慰问受灾群众;废除苛捐杂税,让百姓喘口气;对那些曾经跟着马相造反的人,也采取宽大处理。这一系列操作下来,益州百姓直呼:终于等来个靠谱的父母官!而刘焉看着逐渐收服的人心,默默在小本本上记下:这波不亏!

司马光说:

司马光在编纂《资治通鉴》时,把这段历史轻轻带过,但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他的态度。在他看来,马相之流不过是乱世中的跳梁小丑,他们的失败是必然的。而刘焉趁机入主益州,看似收拾残局,实则为后来的割据埋下伏笔。这种权力更迭的背后,藏着东汉末年政治生态的崩塌。

作者说:

马相和赵祗的创业故事,堪称东汉末年最荒诞的黑色幽默。他们用一个月时间,生动诠释了什么叫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而刘焉的登场,则像极了职场里的摘桃大师,在别人打得头破血流时坐收渔利。这场闹剧不仅改变了益州的命运,也在东汉末年的历史画卷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有趣,小人物的疯狂,大人物的算计,共同编织出了乱世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