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始年间的成都皇宫,简直成了蜀汉版的欢乐园。后主刘禅每天不是在御花园里斗蛐蛐,就是召集宫人搞投壶大赛,朝堂上的奏章堆得能当枕头,他却摸着新得的玉如意感慨:这日子过得,比我爹当年在长坂坡逃命舒服多了!
光禄大夫谯周每次路过政事堂,都能看见文书们围着堆积如山的公文唉声叹气。这位头发花白的老臣捏着胡须直皱眉,心里的小火苗窜得比宫里的香炉还旺:再这么折腾下去,别说恢复汉室了,怕是连蜀汉这小庙都要被拆了!
这天清晨,谯周揣着连夜写好的奏疏,跟上班打卡似的准时堵在了刘禅的游乐宫门口。侍卫见是这位出了名的碎碎念大夫,赶紧拦着:大人,陛下正玩诸葛连弩射风筝呢,您这时候进去,怕是要扫了陛下的雅兴。
谯周把朝笏往手里一拍:雅兴?再雅兴下去,曹魏的大军就要拍着马屁股上门了!让开,今天就算被陛下罚去看马厩,我也得把话说清楚!
此时的刘禅正举着特制的小弩,瞄准天上飘着的字风筝打得不亦乐乎。听见脚步声,他头也不回地喊:是谯爱卿啊?快来帮朕看看,这风筝线是不是该再放长点?
谯周一声跪在地上,把奏疏高高举起:陛下!风筝线放太长会断,国政懈怠太久会乱啊!臣有要事启奏,关乎蜀汉生死存亡!
刘禅扫兴地放下弩箭,嘟囔着接过奏疏:老谯啊,你就是操心太多。当年丞相在的时候天天念叨,现在你又来念叨,朕这耳朵都快长茧子了。可当他漫不经心地翻开奏疏,脸上的笑容渐渐僵住了——谯周这老头子,写起劝谏来比诸葛亮的《出师表》还不留情面。
陛下您瞅瞅,谯周跪着往前挪了两步,活像个给家长开成绩单的老师,自去年秋收以来,您一共临朝议事十三次,参加宴会二十七次,在后花园举办各种文娱活动四十六次。这比例不对啊陛下,治国又不是种庄稼,哪能光浇水不施肥?
刘禅挠挠头想辩解:朕这不是劳逸结合嘛...再说,朝堂上有丞相留下的老臣打理,朕放心。
放心?谯周气得胡子都翘起来了,那些围着您转的宦官,天天给您送珍玩、报祥瑞,就像给老虎喂肥肉的猎人,等您胖得跑不动了,他们转头就能把您卖给曹魏换赏钱!自古以来,哪有把国家当寄宿学校的天子?人家曹丕在洛阳搞改革,曹叡在长安练军队,您在成都斗蛐蛐,这就像三个考生赶考,人家挑灯夜读,您倒好,还在琢磨考场门口卖的糖画好不好吃!
这番话把刘禅说得脸红一阵白一阵,他委屈地辩解:朕也没干啥坏事啊,就是喜欢热闹点...再说农耕军备那些事,不是有专门的官负责吗?
谯周见皇帝态度松动,赶紧顺坡下驴,从怀里掏出个小算盘噼里啪啦打起来:陛下您看,去年蜀地旱灾,粮食减产三成,可宫里的采办单子上,珍珠玛瑙倒多了五成;边境军饷拖欠三个月,您给后宫添置的鎏金马桶却造了七个!这就像家里快揭不开锅了,家长还在外面借钱买游戏机,这日子能过长久吗?
他越说越激动,索性站起来比划:羌胡部落最近蠢蠢欲动,曹魏的探子都快摸到成都城墙根了。现在咱们就像抱着柴火站在火堆旁,看着火苗不大就掉以轻心,等火真烧起来,神仙都救不了!您得赶紧亲理朝政,把那些只会陪您玩的小人赶远点,多关心田里的庄稼和边关的士兵,这才是正经事!
刘禅被说得蔫头耷脑,手指卷着奏疏边角:爱卿说的是...可治国这事儿太枯燥了,比斗蛐蛐难多了...
难也得学啊陛下!谯周恨铁不成钢,当年先主卖草鞋起家,不也打下了这片江山?您现在坐着现成的基业,更得像看顾自家菜园子似的上心。该拔的杂草(小人)得拔,该施的肥(农耕)得施,该修的篱笆(军备)得修,不然邻居(曹魏)一伸手,咱这园子就成人家的了!
这场教育课足足持续了一个时辰,直到谯周说得口干舌燥,刘禅才不情不愿地答应:行了行了,朕知道了。明天...哦不,后天就去政事堂转转还不行吗?你可千万别再拿曹丕曹叡举例了,听得朕头都大了。
谯周这才满意地告辞,临走前还不忘回头叮嘱:陛下记得把奏疏再看三遍,最好抄一遍贴在床头,比那些美人图有用多了!
可没过几天,谯周又发现刘禅故态复萌——只不过把游乐地点从御花园挪到了政事堂。大臣们汇报灾情时,皇帝正低头研究新得的胡人乐器;将军们请示防务时,他居然问:能不能把军营改成赛马场?既练兵又能娱乐,多好!
老谯周气得差点背过气去,逢人就念叨:陛下这是把我的话当耳旁风啊!良药苦口他不喝,非要喝那甜滋滋的毒药,这可如何是好?
朝堂上的风气也越来越不对劲。能说会道的奸臣靠着陪皇帝玩乐步步高升,踏实干活的忠臣却被排挤得靠边站。有次谯周看见户部尚书拿着空国库账本哭,才明白自己的劝谏就像往漏锅里倒水——看着热闹,实际一点用没有。
更要命的是,刘禅虽然表面上答应亲理朝政,却把疏远小人忘得一干二净。那个擅长拍马的宦官黄皓,天天变着花样给皇帝找乐子,今天献个会跳舞的猴子,明天进个会算命的道士,把刘禅哄得团团转,背地里却结党营私,把朝政搅得比一锅乱炖还浑。
谯周看着蜀汉这架跑偏的马车,心里拔凉拔凉的。他知道,自己那封掏心窝子的奏疏,大概早就被刘禅垫在了棋盘底下。每次站在城楼上望着北方,老臣都忍不住叹气:这亡国的征兆,就像蜀地的梅雨,看着不大,却能慢慢浸透整个江山啊。
司马光说
后主昏庸,耽于逸乐,周之忠言,切中要害。然忠言逆耳,明主方纳之,后主非其人也。夫国之将亡,非无贤臣,盖君不纳谏,如良医遇顽疾,虽有良药,终难回天。蜀汉之颓,始于君心懈怠,终于忠言不行,悲哉!
作者说
谯周的劝谏其实揭示了古代王朝的一个致命bug:当权力失去约束,享乐就会像藤蔓一样缠绕住治国的根基。他的智慧在于看清了寄他国为天子的本质——这不仅是政治预言,更是对权力寄生性的深刻洞察:君主一旦沉迷安逸,就会变成依附于国家躯体的寄生虫,最终掏空整个王朝。更有意思的是,这场劝谏展现了传统知识分子的无奈:他们就像拿着说明书的维修工,明明知道机器哪里出了问题,却奈何不了不愿开机的掌权者。刘禅的悲剧不在于愚笨,而在于他把治国当成了可选任务,却忘了在乱世之中,不努力本身就是一种致命的错误。
本章金句
治国不是放风筝,线握在自己手里时不拉紧,风一吹就会落入别人手中。
如果你是文中的谯大人,你会怎么选择?是像谯周一样坚持劝谏,哪怕被皇帝厌烦也不放弃?还是另寻办法,联合其他大臣形成制衡力量?或者干脆眼不见为净,归隐山林保全自身?来评论区分享你的救蜀方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