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 第417章 三国终章 一群"操作鬼才"搞垮了蜀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17章 三国终章 一群"操作鬼才"搞垮了蜀国

景元四年的洛阳城,司马昭正对着地图摩拳擦掌。这位曹魏实际掌权人,脑子里天天盘算着怎么给自己的履历添上这么浓墨重彩的一笔——毕竟在那个年代,没打过几场漂亮仗的权臣,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经过几晚的挑灯夜战,他终于拍板:就拿蜀汉开刀!

要说这蜀汉,当时早就不是诸葛亮时代的天府之国了。刘禅当皇帝这些年,朝堂上能臣老将要么退休要么去世,剩下的不是只会清谈的文官,就是互相拆台的武将。用现在的话说,整个公司管理层都快成养老院了,偏偏董事长刘禅还乐得当甩手掌柜,天天琢磨着宫里的歌舞新不新鲜,完全没意识到危机正从北边悄悄摸过来。

司马昭的作战计划堪称三国版闪电战。他把大军分成三路,像三只饿狼扑向蜀汉这只肥羊:

?\t邓艾带三万人马,从狄道出发直奔甘松、沓中,任务是死死缠住蜀汉的定海神针姜维。这老邓是出了名的倔脾气,打仗专走别人不敢走的路,当年在祁山就靠挖地道差点端了蜀军粮仓。

?\t诸葛绪领三万兵,从祁山赶往武街桥头,目标明确——切断姜维的退路。这位诸葛家的旁支,总想着跟诸葛亮比个高低,可惜本事没学到家,野心倒是不小。

?\t钟会亲率十万大军当主力,分三路从斜谷、骆谷、子午谷扑向汉中。这位官二代出身的统帅,出征前特意定制了鎏金盔甲,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是这支军队的c位。

消息传到成都时,刘禅正在宫里看歌舞表演。太监慌慌张张跑进来禀报,他还慢悠悠地嗑着瓜子:慌啥?当年诸葛亮在的时候,曹魏来犯不也没占到便宜?直到大臣们跪在地上哭着求他发兵,才不情不愿地派廖化去支援姜维,让张翼、董厥去守阳安关口。这操作就像家里着火了,主人先慢悠悠地找灭火器,结果发现灭火器早就过期了。

阳安关的守将叫傅佥,是员忠勇的老将,可他身边偏偏配了个猪队友蒋舒。这蒋舒本来是关城守将,后来被调去当副将,心里一直憋着股邪火。钟会大军一到关下,蒋舒突然拍着胸脯说:我去跟他们决一死战!傅佥还挺感动,亲自打开城门送他出去,结果这老兄一出门就带着人马投奔了魏军,顺带把阳安关的防御图当见面礼献给了钟会。傅佥气得拔剑自刎,阳安关就这么不费吹灰之力落入魏军手中——这大概是三国史上最的投降方式,比吕布的三姓家奴还让人不齿。

此时的姜维正在沓中跟邓艾死磕。这位蜀汉最后的名将,手里的兵力本就不多,还要面对邓艾的轮番骚扰,打得那叫一个憋屈。好不容易摆脱纠缠想回援阳安关,半路上就听说关城丢了,气得差点从马上摔下来。没办法,只能带着廖化、张翼等人退守剑阁——这地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算是蜀汉最后的屏障。钟会大军追到这儿,打了好几次都损兵折将,眼看粮草快不够了,差点就下令撤军。

就在这节骨眼上,邓艾又开始不走寻常路了。他看着地图上阴平那片荒无人烟的山地,眼睛突然一亮:咱们从这儿过去,直接抄成都后路!部下们听了都直摇头——那地方连条正经路都没有,全是悬崖峭壁,别说带兵了,单人独马都难走。可邓艾是谁?他当场下令:士兵们裹着毯子往下滚,战马用绳子吊着放下去!就这么着,这支精锐部队像特种兵一样,在没人的山地里硬生生开出一条路,神不知鬼不觉地摸到了江油。

江油守将马邈是个典型的职场混子,平时除了克扣军饷啥也不会。看到邓艾的军队从天而降,吓得当场就跪了,连抵抗一下的念头都没敢有。就这样,邓艾大军兵不血刃地拿下江油,直奔成都而去。

消息传到成都,刘禅终于慌了神,赶紧派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带兵迎敌。这位星二代虽然名气大,可实战经验基本为零。到达绵竹关后,手下建议他抢占险要地形,他偏不听,非要摆开阵势跟邓艾正面硬刚。两军交战时,邓艾的儿子邓忠率先冲锋,诸葛瞻的儿子诸葛尚也不含糊,提着枪就冲了上去。可惜蜀军久疏战阵,没几个回合就败下阵来,诸葛瞻父子双双战死——这对父子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虎父无犬子,可惜生不逢时。

绵竹关一破,成都就成了没穿盔甲的婴儿。刘禅召集大臣开会,朝堂上吵成一团:有人说要南迁,有人说要投靠东吴,光禄大夫谯周却慢悠悠地站出来:迁都是自找苦吃,投东吴早晚也得被曹魏灭掉,不如直接投降,还能保全家眷。刘禅本来就没什么骨气,一听这话当即拍板:就听谯大夫的!于是让人抬着棺材,自己光着膀子绑着双手,开城投降了——这场景要是让刘备看到,估计能从坟里爬出来揍他一顿。

更讽刺的是,此时姜维还在剑阁跟钟会死磕,听说刘禅投降了,气得拔剑砍断了案几。可君命难违,最后只能无奈投降。就这样,刘备辛辛苦苦打下来的蜀汉江山,传了四十三年就这么没了——说起来,这亡国的锅,一半得怪刘禅的昏庸,一半得怪那些关键时刻掉链子的猪队友。

司马光说

魏灭蜀之战,看似势如破竹,实则蜀亡已久。后主刘禅昏庸无能,朝堂上下离心离德,纵有姜维等忠勇之士,亦难挽狂澜。所谓国之将亡,必出妖孽,蒋舒之流卖国求荣,谯周之辈摇唇鼓舌,皆因君不君、臣不臣所致。自古亡国,未有不始于内部溃烂者也。

作者说

蜀汉的灭亡,其实藏着个管理学悖论:一个曾经高效的组织,如何一步步沦为烂摊子?诸葛亮在世时,靠着个人超强能力维持着系统运转,却没建立起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就像一家公司全靠cEo撑着,一旦cEo退休,整个体系立刻失灵。

更有意思的是双方的风险意识对比:司马昭敢于押注阴平这条险路,体现的是对非常规机会的敏锐;而刘禅君臣则困在过去的经验里,总觉得天险能保平安。这像极了现代企业的竞争——固守传统的巨头,往往被敢于创新的后来者颠覆。

还有个细节耐人寻味:诸葛瞻战死前曾感叹内不能除黄皓,外不能制姜维,这说明蜀汉内部早已派系林立。当一个组织把精力都用在内斗上,哪还有力气对抗外部威胁?

本章金句

没有攻不破的堡垒,只有先从内部坏掉的墙——蜀汉的灭亡,从来不是因为敌人太强,而是自己先站不稳了。

如果你是文中的主人公之一,你会怎么选择?是像姜维那样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或者像诸葛瞻那样以死明志,还是像刘禅那样识时务者为俊杰?欢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