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 第435章 晋武帝司马炎安排身后事,他的"遗产盲盒"有多骚包?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35章 晋武帝司马炎安排身后事,他的"遗产盲盒"有多骚包?

晋武帝司马炎晚年的生活,活像个被蜜饯齁着的胖子,一边摸着圆滚滚的肚皮打饱嗝,一边把金银珠宝往子孙怀里塞。只不过他塞的不是宝贝,是能砸死人的皇位继承权。

那会儿洛阳城里的歌舞坊比粮仓还热闹,晋武帝天天泡在脂粉堆里,据说宫里的宫女多到得用羊车拉着他随机翻牌子。有回太医给他号脉,手指头刚搭上腕子就直皱眉:陛下这身子骨,再这么折腾,怕是要提前给列祖列宗请安去。司马炎听了嘿嘿笑,顺手把旁边妃子递来的葡萄塞嘴里:朕是天子,天子的身子骨,哪能跟你们凡夫俗子比?

可玩笑归玩笑,病榻上的人总得想身后事。司马炎心里跟明镜似的,自己那儿子—太子司马衷是个着名的糊涂蛋,当年听说百姓饿死,居然问何不食肉糜。但他眼珠一转,瞥见旁边玩耍的皇孙司马遹,这孩子才几岁就敢用鞭子抽乱跑的宫廷侍卫,机灵得像只小狐狸。行吧,看在我大孙子的面子上,这傻儿子就先让他坐着皇位。司马炎这么一想,就开始摆弄他的权力积木。

第一个要摆的积木是汝南王司马亮。这老兄是司马炎的弟弟,论辈分论才干都压过太子一头。杨骏瞅着就不顺眼,天天在晋武帝耳边吹风:陛下您看,司马亮最近老往军营跑,该不会是想...话没说完,司马炎摆摆手:懂了。隔天就下了道圣旨,把司马亮打发到许昌当大司马,美其名曰镇守边疆,实则是把这尊大佛请出洛阳。杨骏摸着胡子偷笑,没成想这只是司马炎下的第一步棋。

接着晋武帝开始给儿子们发红包。把南阳王司马柬改封秦王,扔到关中当军区司令;让楚王司马玮、淮南王司马允分别镇守荆州、扬州,个个手握兵权。大臣们看得直咋舌:陛下这是把天下当成棋盘,亲王们全成了棋子啊。司马炎听了不恼,还特意召来心腹王佑:你看朕这么安排,像不像给太子搭了个铁笼子?王佑心领神会,这哪是铁笼子,分明是把双刃剑——既能防外人夺权,也能让兄弟们互相牵制。

最绝的是他给王佑的任命:北军中候,掌管京城禁兵。这步棋藏得深,等于在杨骏眼皮子底下安了个眼线。有回王佑进宫汇报工作,司马炎躺在床上喘着气说:你记住,禁军的刀鞘里,得时刻插着刀,但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拔出来。王佑磕头领命,心里却打鼓:这活儿比走钢丝还惊险。

安排完武将,还得给皇孙找个好老师。司马炎翻遍大臣名单,指着刘寔的名字说:就他了。这刘寔是出了名的老古板,写过篇《崇让论》,主张当官的得互相谦让,别跟抢热包子似的争职位。有人劝晋武帝:这老先生太耿直,怕是跟宫里的弯弯绕绕合不来。司马炎笑了:要的就是他这股直劲儿。你看那刚出炉的馒头,得用凉布包着才不会烫着手,刘寔就是那块凉布。

于是刘寔成了广陵王傅,天天盯着司马遹读书。有回小皇孙调皮,把书扔地上踩,刘寔捡起来不骂也不打,就坐在那儿盯着他。司马遹被看得发毛,嘟囔着说:读这些破书有啥用?刘寔慢悠悠地说:就像你爹吃饭得用筷子,你将来要管天下,就得用这些书里的道理当筷子。这话后来传到司马炎耳朵里,他摸着被子笑:这老头,还真把自己当成竹筷子了。

但晋武帝千算万算,没算到自己死后的乱子。他以为那些手握兵权的亲王是护卫太子的盾牌,没承想成了互相砍杀的刀;他以为刘寔能教好皇孙,却忘了司马衷根本护不住儿子。就像有人搭了个精巧的积木塔,看着稳当,一阵风来就塌了。

其实司马炎的心思,跟咱们现代公司老板差不多。总想着给继承人铺好路,又是安插亲戚当部门主管,又是找心腹盯着财务,生怕外人夺权。可往往忘了,权力这东西就像烤红薯,攥太紧了烫手,握太松了会掉。还不如学学刘寔说的,该放手时放手,该信任时信任,毕竟再精密的安排,也抵不过人心的算计。

不过这道理司马炎要是能懂,或许就不会在病床上费那么多心思了。

司马光说

夫晋武帝以英明之姿,平吴定乱,然晚年溺于声色,废长立幼之议虽止,却以宗室布列要地,看似稳固,实则伏下八王之乱之根。盖权力者,双刃剑也,聚之则专,散之则乱。刘寔《崇让论》虽善,却难敌人性之贪。观其安排,似算无遗策,实则未悟治大国若烹小鲜之理——火候过急则焦,佐料过杂则败,唯守中持正,方得长久。

作者说

晋武帝的遗产安排,像极了现代人给子女留后路的焦虑。我们总想着用房产、存款、人脉给孩子搭个安全网,却忘了教他们自己织网的本事。司马炎给司马衷留下一堆握刀的亲王,不如教他如何让刀鞘永远护住刀刃;安排刘寔当老师,不如早点让傻儿子明白何不食肉糜错在哪里。

真正的传承从不是物质堆砌,而是把讲道理会做事。就像职场里,老板与其纠结让谁当总监,不如建立能上能下的制度;父母与其攒钱买学区房,不如教会孩子遇到难题先自己琢磨。刘寔的《崇让论》妙就妙在:不是让人放弃机会,而是明白抢来的位子坐不稳,挣来的尊重才长久。

本章金句:所有精心设计的后路,都不如教会别人走好眼前的路。

如果你是文中的晋武帝,面对才能不佳的太子和聪慧的皇孙,你会怎么选择?是另立太子,还是像他一样为皇孙铺路?又会用什么不同的方式来避免身后的麻烦事呢?欢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