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 第442章 张昌叛乱:一场乱哄哄的"创业闹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42章 张昌叛乱:一场乱哄哄的"创业闹剧"

太安二年的夏天,大概比往年更燥热些。蜀地的李流带着人闹事儿,洛阳城里的官员们一拍脑袋:得派兵啊!于是一道圣旨下来,要征发壬午兵西征。这名字听着挺唬人,其实就是按年份抓壮丁,跟现在公司突然通知全体加班一个道理——没人乐意。

有个叫张昌的汉子,瞅着这机会眼睛直冒光。他本是个小吏,平时估计总被上司怼,一肚子憋屈没处使。眼看乡亲们个个愁眉苦脸收拾行李,他偷偷找了几个狐朋狗友,蹲在村口老槐树下嘀咕:去蜀地送死,不如跟我干票大的!

那会儿的人迷信,张昌就玩起了玄学营销。他先改了个名字叫李辰,听着像那么回事儿;又在安陆县石岩山圈了块地,对外宣称此地有龙气。有个叫丘沈的小吏,估计平时老实巴交总被欺负,某天被张昌一把拉到台上:大伙儿看清楚!这可是汉朝皇室的后代,真龙天子下凡!丘沈吓得腿肚子打转,张昌在背后悄悄掐了他一把,他才哆哆嗦嗦没敢否认。

接下来的操作,简直是古代版创业公司包装指南。张昌自封相国,给兄弟们都封了官,什么骠骑将军长史,印信是木头刻的,官服是粗麻布缝的,远远一看倒也像那么回事。最绝的是伪造祥瑞——找来几只会开屏的孔雀,硬说是凤凰降临;把石头染成红色,宣称赤石显灵。那会儿没直播没热搜,但谣言传得比5G还快,附近流民一听有饭吃、能当官,呼啦啦往石岩山跑,一个月就聚了三万人,比现在网红直播间的粉丝涨得还猛。

张昌这扩张得太快,很快就惹了大麻烦。朝廷派来督导组,结果第一波讨伐军稀里糊涂就败了——不是张昌多能打,实在是那会儿的官军太不靠谱,有的士兵箭都没带够,有的将军还没开战先惦记着抢老百姓的鸡。张昌一看哎?我这么厉害?,赶紧趁热打铁,派人造谣说江南有王气,咱们要定都建康,居然真把荆、江、徐、扬、豫五州搅得鸡飞狗跳。

就在张昌忙着给自己建相国府时,真正的狠角色登场了。宁朔将军刘弘是个老职场人,知道对付这种野路子不能硬碰硬。他派了司马陶侃出战——这位可是后来平定了王敦之乱的狠人,打张昌跟收拾职场新人似的。陶侃不搞虚的,先断了叛军的粮道,再把自己的士兵训练得跟现在的特种兵似的,每天三练,伙食费给足,士气嗷嗷高。

决战那天特有意思。张昌的人穿着花里胡哨的,拿着生锈的刀枪,还喊着祥瑞护体的口号往前冲;陶侃的士兵穿着统一的铠甲,排成整齐的队列,弓箭跟雨点似的射过去。没半个时辰,三万人马就散了架,比团建时突然下雨的队伍跑得还快。张昌这才知道不是喊口号,赶紧扒了官服,换上破布衣往山里跑,结果没跑多远就被几个农民认出来了——毕竟他那的派头装了太久,走路姿势都改不了。

最后咔嚓一刀,张昌的创业梦碎了。至于那个被推上宝座的丘沈,史书上没细说他的下场,估计是找个角落种地去了,再也不敢提自己是皇室后代。

司马光说

《资治通鉴》里写这事儿时,司马光老爷子估计气得胡子直抖:张昌之乱,非独其奸雄,亦由朝廷赋役不均,百姓怨叛故也。意思是这锅不能只让张昌背,朝廷要是把日子给百姓过舒坦了,谁闲得没事跟着瞎起哄?就像职场里要是老板总画大饼不发工资,员工不跳槽才怪。

作者说

细看张昌这出闹剧,其实藏着个挺扎心的真相:从古至今,的套路从来没变过。张昌用吸引人,现在有的老板用留员工,本质上都是用虚幻的未来换当下的卖命。但老百姓和打工人心里都有杆秤——你画的饼再大,不如当下给个热馒头实在。

更有意思的是丘沈现象:太多人糊里糊涂被推上不属于自己的位置,明明没那本事,却被架着下不来。就像现在有些职场人,明明是技术岗,硬被提拔成管理岗,结果自己累得要死,团队还怨声载道。有时候,承认我不行比硬撑着我能行更需要勇气。

本章金句

所有靠忽悠聚拢的人心,终会像张昌的叛军一样,在现实的箭雨里作鸟兽散。

如果你是文中的主人公张昌,你会怎么选择?是踏踏实实找份正经活干,还是继续这场注定失败的?要是你是丘沈,会拒绝那个烫手的头衔,还是抱着侥幸心理过把瘾?来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