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朝天监初年的建康城,活像口烧得太旺的油锅,溅起的火星子全是萧氏皇族的血。萧炎这号人物,本是朝堂里不起眼的角色,却趁着前皇帝萧宝卷治国跟闹着玩似的机会,拎着兵马就把皇宫给掀了。萧宝卷一死,萧炎半点没念及同宗情谊,握着屠刀对着萧氏子孙“砍瓜切菜”,往日里锦衣玉食的皇族子弟,转眼间成了街上人人躲着的丧家犬,萧宝寅就是这堆“丧家犬”里最狼狈的一个。
那年萧宝寅才十六岁,搁现在刚够上高中的年纪,却得在刀尖上讨生活。他原本是萧宝卷的弟弟,锦衣玉食养到这么大,连杀鸡都没见过,这会儿却要藏在柴房、躲在破庙,听着外面搜捕他的马蹄声就浑身打颤。有回他躲在一户农家的草垛里,听见官兵踹开院门盘问,吓得连大气都不敢喘,直到官兵的脚步声远了,才敢偷偷扒开草缝往外看,眼瞅着天边的月亮,眼泪啪嗒啪嗒往草上掉——他实在想不明白,前几天还能在宫里跟宫女太监逗乐子,怎么转眼就成了无家可归的逃犯。
可萧宝寅没垮掉。他知道留在梁朝早晚是个死,咬着牙做了个大胆的决定:逃去北魏!那会儿北魏和梁朝虽说没到剑拔弩张的地步,但也算“面和心不和”,去北魏好歹能有条活路。他找了个深夜,揣着几块干粮,跟着两个忠心的老仆,借着夜色往边境跑。一路上怕被认出来,他把华贵的衣服换成粗布麻衣,脸上抹了灰,遇到关卡就装成逃难的农户,有好几次差点被盘查的士兵识破,全靠老仆急中生智打掩护才混过去。
等他踉踉跄跄跑到北魏境内时,整个人瘦得脱了形,脚上磨出了好几个大水泡,连说话的力气都快没了。好在北魏边境的守将见他气度不凡,不像普通农户,没敢随便处置,赶紧派人把他送到了北魏都城洛阳。北魏皇帝听说梁朝皇族来投奔,心里乐开了花——这可是个“活招牌”啊,既能打梁朝的脸,又能显示北魏的宽厚,当即就召见了萧宝寅。
萧宝寅见到北魏皇帝时,还没忘了皇家的规矩,虽然一身狼狈,却依旧规规矩矩行了礼,说起自己在梁朝的遭遇,声泪俱下,把萧炎屠杀皇族的事儿说得清清楚楚。北魏皇帝听得连连点头,心里越发觉得这小伙子可怜又靠谱,当场就拍板:“你既然来了我北魏,就不用怕了!我不仅给你官做,还把南阳公主嫁给你,让你在这儿安安稳稳过日子!”
这话可把萧宝寅激动坏了。他原本以为能有条活路就不错了,没想到还能娶公主、当驸马,简直是从地狱一下子飞到了天堂。没过多久,北魏就为他和南阳公主办了盛大的婚礼,萧宝寅穿着大红喜服,牵着公主的手,看着满殿的宾客,心里却没多少新婚的喜悦——他脑子里全是梁朝那些死在萧炎刀下的亲人,复仇的种子在他心里悄悄发了芽。
自打结婚后,萧宝寅就跟变了个人似的。以前在梁朝时,他是个爱玩乐的闲散王爷,可到了北魏,他天天泡在军营里,跟着将领们学兵法、练骑射,有时候还主动请缨去边境打仗,就为了磨练自己的本事。别人问他为啥这么拼,他总是攥着拳头说:“我萧氏子孙不能白死,萧炎那贼子害了我全家,我早晚要打回梁朝,为亲人报仇!”
巧的是,这会儿梁朝内部也乱得跟一锅粥似的。萧炎虽然当了皇帝,可好多老臣不服他,觉得他是“篡权夺位”的乱臣贼子,暗地里偷偷搞小动作;地方上的官员也各怀心思,有的阳奉阴违,有的甚至想着起兵造反。朝堂上今天这个弹劾那个,明天那个诬陷这个,皇帝萧炎忙着收拾烂摊子,压根没心思管边境的事儿。
萧宝寅看在眼里,心里的复仇火焰烧得更旺了。他天天跑到北魏皇帝面前,唾沫横飞地说梁朝有多混乱,说萧炎有多不得人心,劝北魏赶紧出兵打梁朝,还拍着胸脯保证:“只要陛下肯出兵,我愿意当先锋!我在梁朝还有不少旧部,到时候肯定能里应外合,一举拿下建康城!”
北魏皇帝被他说得心动了,可又有点犹豫——毕竟打一场仗不是小事,得耗费不少粮草兵马。萧宝寅见皇帝犹豫,就更着急了,有时候甚至在朝堂上跟大臣们争论,说再不出兵就没机会了。身边的人劝他别这么急,他却摇摇头:“我等这一天等得太久了,多等一天,我亲人的在天之灵就多受一天委屈,我不能等!”
就这么着,萧宝寅在北魏一边当驸马,一边忙着“撺掇”北魏打梁朝,成了北魏朝堂上出了名的“反梁急先锋”。有人觉得他执着,有人觉得他太偏激,可他不管别人怎么说,一门心思就想着复仇,至于这场仗打起来会让多少百姓受苦,他那会儿还真没怎么想——对他来说,报了家仇,才是眼下最要紧的事儿。
司马光说
萧宝寅之逃,非为苟活,实为复仇也。其十六岁亡命北魏,得北魏之助而安身,却不忘家族之仇,此乃孝悌之心使然。然其一心劝北魏伐梁,只念私仇而不顾两国生民之苦,则失之狭隘。萧炎篡权屠族,固为不义;然兵戈一起,百姓流离,亦非仁道。萧宝寅虽有可怜之处,其复仇之举,亦当辨其是非,不可一味称之。
作者说
萧宝寅的故事,像一场带着血泪的“逆袭剧本”,却又在“逆袭”里藏着拧巴的底色。他本是娇生惯养的王爷,一场变故让他从云端跌落泥沼,逃去北魏后的“驸马身份”,看似是命运的补偿,实则成了他复仇的“跳板”。他的执着很动人——十六岁的孩子,在绝境里没垮掉,还能憋着一股劲要为亲人报仇,这份韧性不是谁都有。
可细想之下,他的复仇又带着点“自我感动”的偏执。他只看到了自己家族的冤屈,却没看到战争背后无数百姓的性命;他把北魏当成复仇的工具,却没意识到自己不过是北魏制衡梁朝的一枚棋子。就像现实里,有些人遇到挫折后,会把“复仇”当成人生唯一的目标,一头扎进去,却忘了抬头看看,除了仇恨,还有更重要的东西值得珍惜。萧宝寅的悲剧不在于他想复仇,而在于他把复仇当成了全部,最终很可能在这场执念里,弄丢了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新生。
本章金句
执念是柄双刃剑,能帮你从泥沼里爬起来,也能让你在阳光下再次跌进深渊。
如果你是文中的主人公,你会怎么选择?要是你是萧宝寅,逃到北魏后,会一门心思复仇,还是先安稳下来过好自己的日子?要是你知道北魏只是把你当棋子,还会坚持劝他们打梁朝吗?欢迎留言发表您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