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 第716章 隋朝朝堂双雄记:硬骨头高颎与真谏臣柳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16章 隋朝朝堂双雄记:硬骨头高颎与真谏臣柳彧

话说隋文帝杨坚晚年,朝堂上可不太平,一边是太子之位的明争暗斗,一边是权贵跋扈的暗流涌动。偏偏这时候,冒出两个“不怕死”的大臣,一个敢跟皇帝叫板护太子,一个敢捋权贵虎须护法纪,把隋朝的朝堂搅得既热闹又充满正气。今天咱就来聊聊高颎和柳彧这两位硬核大臣的故事,看看他们是怎么在帝王和权贵之间“夹缝求生”的。

先说说高颎和隋文帝的“太子之争”。杨坚这辈子,文治武功都没得说,可到了晚年,却在“立储”这事儿上犯了难,犯了大多数家长都容易犯的毛病——偏爱小儿子。他的长子杨勇,本是名正言顺的太子,性格直爽,没什么坏心眼,可就是不会来事儿,花钱大手大脚,还娶了不少小妾,让杨坚和独孤皇后很不满意。反观次子杨广,那可太会装了,表面上勤俭节约,只宠正妻,对父母孝顺有加,对大臣彬彬有礼,把杨坚哄得团团转,觉得这儿子才是治国的好苗子。

于是,杨坚心里就动了废长立幼的念头,这想法一冒出来,就像野草似的疯长。可这事儿没那么简单,废太子可是国之大事,弄不好就会引发皇子内斗,甚至动摇国本。前朝北周就是因为废立太子不当,才搞得朝堂混乱,最终亡国,这事儿杨坚心里门儿清。可架不住杨广天天在他耳边吹风,再加上独孤皇后在一旁敲边鼓,杨坚越来越坚定了废太子的想法。

这事儿传到宰相高颎耳朵里,可把他急坏了。高颎是谁啊?那是隋朝的开国功臣,跟着杨坚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杨坚对他一直信任有加,甚至把女儿嫁给了高颎的儿子,两人既是君臣,又是亲家。高颎觉得,自己必须站出来说话,不能眼睁睁看着朝廷陷入混乱。

有一天,杨坚试探着跟高颎提起废太子的事儿,高颎一听,当场就急了,直截了当地说:“陛下,长幼有序,太子杨勇并没有犯下大错,怎么能随便废黜呢?”杨坚没说话,高颎又接着说:“前朝北周就是因为废长立幼,才导致皇子争位,朝堂动荡,最终走向灭亡,陛下可不能重蹈覆辙啊!”这话戳中了杨坚的痛点,他脸色一下子就沉了下来,心里很不高兴。

高颎这话,虽然句句在理,可杨坚却觉得,高颎这是在胳膊肘往外拐,因为高颎的女儿是杨勇的太子妃,他肯定是为了自己的女儿才维护杨勇。从那以后,杨坚就开始慢慢疏远高颎,对他的态度也大不如前。以前高颎说什么,杨坚都言听计从,可现在,高颎提的建议,杨坚要么敷衍了事,要么直接拒绝。

杨广一看这情况,心里乐开了花,觉得机会来了。他联合了一些对高颎不满的大臣,开始暗中构陷高颎。他们一会儿说高颎结党营私,一会儿说高颎图谋不轨,把高颎说得一无是处。杨坚本来就对高颎心存芥蒂,再加上这些谗言,最终彻底相信了杨广,下令把高颎罢官,贬为庶民。高颎这一辈子,忠心耿耿,到头来却落得个如此下场,真是让人唏嘘不已。而杨坚废黜杨勇、改立杨广的道路,也从此畅通无阻,为隋朝的灭亡埋下了隐患。

再说说柳彧弹劾杨素的故事。杨素是隋朝的大将军,战功赫赫,深得杨坚的宠信,权势滔天,在朝堂上可谓是一手遮天。可他晚年却变得越来越骄奢淫逸,仗着自己的权势,为所欲为。他在洛阳修建了一座豪华府邸,占地面积极大,装修得富丽堂皇,比皇宫还要气派。不仅如此,他还纵容家奴横行霸道,侵占邻人的土地,邻人们敢怒不敢言。

这事儿传到了治书侍御史柳彧的耳朵里。柳彧这个人,性格耿直,不畏权势,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他觉得,杨素身为三公,理应以身作则,为百官树立榜样,可他却贪慕奢华,纵容家奴犯纪,这要是不严惩,朝廷的法纪何在?百姓的公道何在?

于是,柳彧二话不说,直接写了一封弹劾奏折,递到了杨坚面前。奏折里写道:“杨素位列三公,受陛下隆恩,却不知感恩,反而贪慕奢华,修建豪华府邸,纵容家奴侵占邻人土地,其行为严重败坏朝纲,若不追责,何以服众?”杨坚看完奏折,心里很是纠结。一方面,他爱惜杨素的才能,觉得杨素是个难得的将才,不想严惩他;另一方面,他又觉得柳彧说得有道理,杨素的行为确实太过分了,要是不严惩,以后其他大臣也会跟着学,朝廷的法纪就会形同虚设。

思考了很久,杨坚最终还是决定维护法纪。他下令,让杨素拆除违规修建的府邸,归还侵占的邻人土地,并对他的家奴严加治罪。同时,杨坚还赏赐了柳彧,称赞他“敢逆权贵,守朝廷法纪”,是个难得的忠臣。杨素虽然心里不服气,但也不敢违抗圣旨,只能乖乖照做。经此一事,朝廷上下都对柳彧刮目相看,那些原本仗着权势为非作歹的大臣,也收敛了不少。

司马光说

高颎谏废太子,坚守长幼之序,以固朝纲,乃忠臣之举,虽遭罢官,其节可嘉;柳彧弹劾杨素,不畏权势,护法纪之严,亦为直臣之范。杨坚晚年,于储位之事失察,疏远忠臣,终致储位易主;然于柳彧弹劾之事,能明辨是非,严惩权贵,尚不失明君之度。帝王之治,当明辨忠奸,坚守礼制,方能长治久安。

作者说

高颎和柳彧,虽身处同一朝堂,却面临着不同的困境,却都选择了坚守本心。高颎的悲剧,在于他高估了杨坚对他的信任,也低估了权力对人性的腐蚀。他以为凭借自己的忠诚和君臣情谊,就能改变杨坚的想法,却没想到,在皇权面前,亲情和友情都显得如此脆弱。而柳彧的成功,不仅在于他的勇气和正直,更在于他选对了时机,抓住了杨坚维护法纪的心理。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面对不公,是选择沉默还是挺身而出?面对诱惑,是选择坚守本心还是随波逐流?高颎和柳彧用他们的行动告诉我们,坚守本心或许会付出代价,但却能赢得尊重,而随波逐流,最终只会迷失自我。

本章金句

朝堂之上,忠奸难辨,唯守本心者留名青史;权力之下,公私难分,唯护法纪者彰显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