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卫 > 第469章 攻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侯世禄那边,已经去信令他东进策应,做出夹击多尔衮侧后的姿态。” 陆铮沉声道,“但,此人首鼠两端,虽已向我靠拢,却未必会尽全力与多尔衮硬碰。

我们不能将延绥乃至陕西的安危,全系于他一念之间。”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众人,语气斩钉截铁:“必须再派一支我军精锐北上!不为取代侯世禄,而是要以我川陕子弟兵为主体,协同高万魁,稳守延绥!

要让多尔衮知道,想从西线打开缺口,除非踏过我川陕儿郎的尸骨!”

“派哪支兵马?派多少?” 孙应元不在,在场的将领中,以忠武军副将李信(虚构人物)资历最老,他立刻出声请命,“末将愿往!”

陆铮看向李信,这位副将沉稳勇毅,是孙应元一手带出来的,能力值得信赖。

“李将军,本督予你八千忠武军精锐步骑,其中包含两千新列装的燧发铳手!

再配属龙安府最新打造的五门轻型野战炮及其炮组!”陆铮的命令清晰而果断,“你的任务,不是去与多尔衮寻求决战,而是以最快速度驰援延绥。

与高万魁合兵一处,依托城防险隘,稳守防线!务必让多尔衮这记重拳,砸在铁板上!”

“末将领命!” 李信抱拳,声如洪钟,“必不负督师重托!”

“记住,” 陆铮走到李信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深沉,“此去,不仅是军事任务,更是政治仗。

要高调打出我川陕的旗帜,要让延绥的军民,让陕西的傅宗龙,让天下人都看清楚,我陆铮说过‘守国门’,就绝不只是空谈!

无论东线西线,但凡大明疆土需要守卫之处,我川陕男儿,义不容辞!”

“是!” 李信感受到肩头沉甸甸的责任和陆铮话语中的千钧之力,眼中燃起熊熊战意。

军情如火,命令下达后,整个川陕机器再次高效运转起来。

龙安府的军械库被打开,精良的甲胄、锋利的兵刃、成箱的火药和特制的干粮被迅速装车。

驻扎在汉中附近的忠武军精锐闻令而动,迅速集结。

三日后,汉中城外,又是一场肃杀的誓师。

八千将士肃立,虽然没有月前孙应元部万骑出征那般浩荡,但那股百战余生的锐气与昂扬的斗志,却丝毫不弱。

寒风卷动着“陆”、“忠武”、“川陕”等旗帜,猎猎作响。

陆铮没有再多言,只是站在点将台上,目光缓缓扫过每一张坚毅的面孔,然后重重一挥手。

“出征!”

没有多余的喧哗,只有甲胄兵刃碰撞的铿锵之声,以及沉重而整齐的步伐。

李信一马当先,八千精锐如同一条灰色的铁流,沿着通往潼关的官道,坚定不移地向北开进。

他们的目标,是那片即将被战火染红的陕北高原,是那道关乎川陕安危,也关乎大明国运的西线屏障。

望着远去的军队,陆铮负手而立,久久不语。他知道,自己已经将能动用的机动力量几乎都压了上去。

东有孙应元牵制皇太极主力,西有李信支援高万魁,中有侯世禄(希望他能发挥作用)侧应。

这已经是他目前能做到的,对北疆防线最有力、也最具诚意的支持。

剩下的,就要看杨岳能否在东线顶住皇太极,看高万魁和李信能否在西线挡住多尔衮,也要看……那冥冥之中,是否真的眷顾这个饱经磨难的国家。

“尽人事,听天命。” 他低声自语,随即又坚定地摇了摇头,“不,我辈所求,便是逆天改命!”

他转身,大步走回行辕,那里还有堆积如山的政务和关乎川陕长远发展的规划需要他处理。

前线的仗要打,后方的根基,更要牢牢夯实。这个冬天,对所有人来说,都注定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

陕西,延绥镇,榆林城下

寒风像刀子一样刮过陕北的黄土高原,卷起漫天黄沙,扑打在榆林城斑驳的城墙上。

城下,清军睿亲王多尔衮的大营连绵数里,旌旗如云,杀气冲天。连日来的猛攻,让这座边陲重镇显得摇摇欲坠。

延绥总兵高万魁站在城头,甲胄上沾满血污和尘土,他朝城外啐了一口带血的唾沫,骂道:“直娘贼的多尔衮!攻得真他娘的狠!弟兄们都快顶不住了!”

他麾下的边军虽然悍勇,但装备、体力都已接近极限。

就在他心生绝望之际,南面的官道上突然烟尘大作,一支打着“陆”、“李”、“忠武”旗号的军队,如同一条灰龙,冲破风沙,疾驰而来!

“援军!是川陕的援军来了!” 城头上顿时爆发出劫后余生的欢呼。

李信率领的八千忠武军精锐,不顾长途跋涉的疲惫,直接在外围列阵。

他们没有急于进城,而是在清军侧翼摆开了进攻架势。

军队行动迅速,纪律严明,尤其是那两千名手持古怪火铳(燧发铳)的士兵,沉默中透着一股令人心悸的杀气。

多尔衮在帅旗下眯起了眼睛:“陆铮的兵?来得倒快!传令,蒙古喀尔喀部,去试试他们的成色!”

数千蒙古骑兵呼啸而出,如同狼群般扑向川陕军的侧翼。他们惯用的袭扰战术,曾经让许多明军吃尽苦头。

然而,李信只是冷冷地看着。

“燧发铳手,前列!三轮速射!”

“弩手,仰射覆盖!”

“长枪兵,结阵!”

命令简洁有力。面对奔腾而来的骑兵,燧发铳手们沉稳得可怕。

他们没有像火绳枪兵那样忙乱地点火,而是冷静地举铳、瞄准。

“砰!砰!砰!砰!”

第一轮齐射爆发出远比火绳枪密集、连贯的爆鸣!冲在最前面的蒙古骑兵如同撞上一堵无形的墙,瞬间人仰马翻数十骑!

不等他们反应过来,第二轮、第三轮射击接踵而至!硝烟弥漫间,蒙古骑兵的冲锋势头为之一滞,队形也开始散乱。

与此同时,密集的弩箭从天而降,进一步加剧了混乱。

“川陕的铳……他娘的邪门!” 一个蒙古百夫长捂着冒血的肩膀,惊骇地骂道。

“儿郎们,跟老子上!捅烂这些南蛮子!”李信见时机已到,拔出战刀,怒吼一声,亲自率领精锐骑兵从侧翼发起了反冲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