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穿越亮剑之铁血崛起 > 第488章 新扫盲运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同。

独立师第一纵队司令部。

李云龙叼着烟卷,眯着眼看墙上的地图,半晌,扭头对正在整理文件的江岳嘀咕:

“他娘的,老子这心里咋这么不踏实?美国佬的飞机,毛子的家伙什,连个影子都还没见着,小鬼子那边也静悄悄的。

这仗,倒像是打完了,又好像没打,浑身不得劲!”

江岳放下文件,笑了笑:

“司令,这叫暴风雨前的平静。

全世界都盯着咱们这块地方呢!

美国人是看准了鬼子云母这个命门,咱们在前面顶着,他们乐得在后面使劲。

等他们的铁鸟儿到了,小鬼子的重兵也该压上来了,到时候,想闲都闲不下来。”

“这倒也是。”

李云龙吐出一口烟圈,

“那眼下这空当,总不能干等着吧?

队伍是练过了,可大同城和这几个县刚拿下来,百废待兴,老百姓对咱们还不完全摸底。”

“练兵不能松,但还有件要紧事,”

江岳接过话头,

“得在咱们新解放的这片地方,搞个群众识字运动,重点就是大同城和周边县乡的百姓。”

“又识字?”

李云龙眉头一皱,本能地抗拒,

“队伍里上回整训,该认字的都学得差不多了!老百姓?种地吃饭要紧,搞这个有啥用?费时费力!”

江岳知道李云龙的脾性,耐心解释:

“司令,咱们现在扎下根了!

要建立巩固的根据地,要发展生产,要支前,要动员群众,光靠咱们队伍自己不行。

老百姓不识字,政令不通,道理不明,怎么真心实意跟着咱们干?

再说了,工厂要工人,地方要干部,人才从哪里来?

还得从群众里冒尖儿!

扫盲,就是挖人才的第一步。”

他见李云龙还在沉吟,又加了一把火:

“咱们把道理讲清楚,把好处摆出来,方法得当,老百姓尝到甜头,积极性就上来了。

这就像播种,现在撒下去,将来收庄稼的时候,咱们就不缺能写会算、明白事理的人了。”

李云龙琢磨了一下,挥挥手,算是默认了,但还是把担子推了出去:

“行行行,我说不过你!

这些弯弯绕你跟老赵搞去!

他懂这个。

需要啥支持,老子给你调派,别耽误正经营生就行!”

说完,又背着手溜达开了,仿佛多听一句都头疼。

江岳和赵刚仔细一合计,一场针对普通百姓的识字运动,在新解放区悄然铺开。

这运动,不搞强迫,讲究方法,带着浓浓的乡土智慧。

首先是把“为啥识字”讲透。

工作队下到村镇,开群众大会,话讲得实在:

“乡亲们,认了字,自个儿能看懂布告,不怕被人糊弄;

能记个工分、算个账,心里亮堂;

将来娃儿上学,你也能指点一二。

咱八路军要长期待下去,大家一起把日子过好,不识字咋行?”

其次是方法灵活。

充分利用冬闲和晚上时间,不耽误农活。

场地?

祠堂、庙宇、打谷场,甚至宽敞点的窑洞都行。

先生?

除了部队派的文化教员,还把村里原先的账房先生、老秀才动员起来,给他们记工分、管饭,发挥余热。

教材更是接地气,就从“天、地、人、口、手”、“八路军”、、“大同”、“生产”这些常用字开始,还编了顺口溜:

“工人做工,农民种田,齐心协力,支援前线”,边认字边懂道理。

奖励实在,有奔头。

坚持上学、认字快的,表扬!

能认几百个字的,考核合格,发一张盖着红印的“扫盲毕业证”,这可是光荣。

特别优秀的,优先推荐到刚恢复的工厂、合作社当学徒、记分员,这可是实打实的好处。

干部带头,氛围浓厚。

赵刚亲自带着政治部的干部,晚上点起油灯,在城隍庙广场教课。

江岳有空也去转转,看看进展。

就连原先对这事不太感冒的李云龙,有次夜里查岗回来,看见村公所里灯火通明,老少爷们儿、大姑娘小媳妇都在那咿咿呀呀地念字,也忍不住咂咂嘴:

“嘿,这帮老乡,劲头还挺足!”

这场面向群众的识字运动,像一股暖流,悄然浸润着刚刚获得新生的土地。

它不仅仅是教人认几个字,更是在播撒知识的种子,凝聚人心,为根据地的巩固和未来的发展,悄悄地积蓄着力量。

江岳明白,让千千万万普通百姓睁开眼睛,认识世界,明白自身的力量,这笔账,从长远看,比多缴获几门炮更有价值。

这是一种无声的奠基,为了一个更远大的未来。

一九四二年的七月,日头比往些年份更毒。

大同机场的黄土地发烫,空气都扭曲起来。

巨大的轰鸣声由远及近,四架c-47运输机,像银色的大鸟,晃晃悠悠地降落在跑道上,卷起漫天尘土。

机场上等着看“野马”战斗机的飞行员们,脖子都伸长了,可等了一天多,从飞机肚子里卸下来的,却不是想象中流线型的战机,而是一堆用厚重油布包裹、奇形怪状的铁疙瘩和木箱子。

“嘿!这啥玩意儿?美国佬就运来这些破铜烂铁?”

一个年轻的飞行员忍不住嘟囔,语气里满是失望。

旁边几个地勤也交头接耳,看着那些被美军随行技术人员小心翼翼搬运的部件,摸不着头脑。

更让人纳闷的是,美国兵们选定机场边缘一块僻静角落,拉起警戒线,开始叮叮当当地安装这些设备。

两个美国陆军士兵持枪站在线外,表情严肃,连江岳带着人想靠近看看,都被客气而坚定地拦住了。

带队的默菲斯上校只是摊摊手,表示这是“技术规程”,暂时需要保密。

江岳脸上看不出半点不快,反而摆摆手,示意好奇围观的战士们散开。

“人家有规矩,咱们遵守。该让咱们知道的时候,自然就知道了。”

他语气平静,心里却跟明镜似的:

这八成是雷达,还是目前美军也视若珍宝的早期型号,保密级别高是自然的。

江岳站在土坡上,看着警戒线内美军技术人员忙碌的身影,那些奇形怪状的天线在烈日下泛着冷光。

他脸上平静无波,心中却波澜涌动。

这神秘的“铁疙瘩”提前抵达,意味着博弈的棋盘上又多了一枚关键的棋子。

它不仅是未来的眼睛,更是一把钥匙,或许能打开一扇通往更强大力量的大门。

但钥匙需要合适的手来使用,更需要能工巧匠来复制。

他微微侧过头,目光扫过机场外围那些闻讯赶来、眼中充满好奇与求知欲的年轻面孔,其中就有陈鸿渐和王启明。

他知道,真正的较量,从来不止在硝烟弥漫的战场,更在这些悄然运抵的精密仪器与渴望破解其奥秘的头脑之间。

平静,真的快要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