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的期末考试来得悄无声息,也结束得干脆利落。由于课程安排较为宽松,整个考试周期被压缩在短短一天之内。当最后一门科目结束的铃声响起,教学楼里顿时爆发出阵阵欢呼。学生们背着书包涌出教室,仿佛挣脱了束缚的鸟儿,奔向属于他们的寒假与春节。
117寝室也迎来了久违的轻松氛围,空气中飘散着洗衣粉的柠檬香味,那是楼华刚刚洗完床单被套后留下的清新气息。阳光透过半开的窗户洒进来,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映照出青春独有的慵懒与希望。
楼华正小心翼翼地将他的木吉他装进琴盒。这把吉他陪伴他已有三年,琴身有些磨损,琴尾处还缠着一根断裂的琴弦——那是上个月校园音乐节演出时断的。换了新弦之后,却执意保留这条旧的,就给绑在了琴尾,说要留着当“纪念”。他说这话时眼神温柔,仿佛那根断弦不只是乐器的一部分,更是他音乐之路的见证。
突然,电话铃声划破了室内的宁静。楼华接起电话,听筒那头传来熟悉的声音,他的表情从平静迅速转为惊喜,最后几乎跳了起来。他匆匆说了几句,便挂断电话,快步跑向阳台确认细节。再回来时,整个人像是被点燃了一般,眼睛亮得发烫。
“小渊!”
他几乎是扑到小渊身边,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
“我要上春晚了!我姐刚打电话来,说春晚导演组亲自联系了夏音,邀请我登台演唱一首自选歌曲!只需要把歌录好发过去审核就行!我在想,唱《故乡的云》怎么样?那首歌情感浓烈,适合这种场合。”
小渊正坐在书桌前整理寒假行李,闻言头也不抬,从背包夹层中取出一个银色U盘,上面贴着一张手写便签——“春晚专用”。
他轻轻将U盘递过去,语气平静得仿佛早已预料:
“早给你准备好了。我选的是《天地龙鳞》(参考了王力宏的《天地龙鳞》),还按照春晚的调性做了改编。副歌部分加入了二胡和古筝的编曲,民族韵味更浓,更容易打动审核组。你先听听看。”
楼华接过U盘,迫不及待地插进电脑。当第一个音符响起,那浑厚的鼓点与悠扬的民乐交织而出,“龙鳞映月光,华夏有锋芒”的旋律如江河奔涌,瞬间点燃了整个房间。楼华的眼睛瞪得滚圆,像是被电流击中,整个人僵在原地。
“这……这编曲也太震撼了!”
他喃喃道,随即转头看向小渊,满脸不可思议,
“你怎么知道我要上春晚?我也是今天才接到消息!连我姐都说这是临时决定,导演组昨天才敲定人选!”
小渊笑了笑,没解释。他当然知道——三天前,幽核便通过分析社交媒体热度、主流媒体曝光频率以及春晚节目组的历史选人偏好,精准预测出楼华将被邀请。不仅如此,系统还模拟了导演组的审美倾向,推荐了《天地龙鳞》作为最可能通过审核的曲目,并预判楼华在副歌部分因紧张可能出现忘词的情况,因此特意在U盘中嵌入了隐形提词器功能,只需轻点播放器右下角图标即可触发。
“你现在的热度,不上春晚才奇怪。”
小渊轻描淡写地说道,语气像是在谈论天气。可他心里清楚,这一切并非偶然,而是信息、技术与洞察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时,坐在一旁的杨伟也站起身来,手里握着中科院宿舍的钥匙,钥匙链上还挂着小渊送他的数学公式挂件——一个刻着“?·E=p\/e?”的金属小牌,象征着他对基础科学的热爱。
“我寒假不回去了,”
杨伟说,声音温和却坚定,
“创世纪超算的测试还没完成,张院士说要赶在春节前完成最后一轮调试。我得留下配合。而且……罗婷教授的事之后,我也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不轻。”
他顿了顿,挠了挠头,脸上浮现出一丝羞涩的笑意:
“小渊,谢谢你。如果不是你及时发现异常,我可能到现在都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了hhp的重点关注对象。你说,我一个搞算法的,居然也能被境外情报组织盯上,听起来像电影情节。”
小渊走过去,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认真:
“以后少跟不熟的人提工作细节。你现在可不是普通大学生了,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数学天才’,比大熊猫还金贵。要是哪天被hhp拐走了,中科院得找我算账。”
三人相视一笑,气氛轻松了许多。
就在这时,楼下传来汽车鸣笛声。紧接着,一阵高跟鞋敲击地面的清脆声响由远及近,寝室门被推开。楼丽丽踩着红色高跟鞋走了进来,一身干练的职业装,头发用一枚珍珠发卡别起,显然是刚从公司赶过来。她手里拿着一个黑色文件夹,神情利落。
“楼华,爸妈已经在机场等了,再不走航班就要延误了!”
她一边催促,一边将文件夹放在桌上,转向小渊,
“你的稿费和版权费结算好了,我合计了一下,干脆一次性给你,就当是春节红包。”
她打开文件夹,抽出两张打印明细。一张是夏音公司的版权结算单:《曾经的你》《平凡之路》两首歌的版权费累计已达六位数,且还在持续增长;另一张则是《红楼梦》小说平台的稿费明细,不仅包括基础稿酬,连读者打赏、订阅分成、Ip改编预付款都列得清清楚楚。
杨伟凑过去一看,顿时瞪大了眼睛:
“我的天!小渊,你写小说赚的钱,比国家科技特别奖的奖金还高!你这是什么神仙人生?一边搞碳基芯片、一边写歌、一边码小说,还能全做到顶尖水平?你是不是有分身术?还是说……你根本不用睡觉?”
小渊只是笑着摇头,不置可否。楼丽丽却打趣道:
“人家可是凌氏集团的未来继承人,这点钱对他来说,还没‘零花钱’多。不过小渊你放心,我可没贪污一分钱,都给你存着呢。你把银行卡号给我,我到家就转过去。”
“对了,”
小渊突然想起什么,转身拉开抽屉,取出另一个U盘,递给楼丽丽,
“《红楼梦》第四部,完结篇。我已经写完了,你拿回去,春节那天发到平台上,算是给读者的新年福利。省得他们天天在评论区催更,说我‘太监’。”
楼丽丽接过U盘,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你可算完结了!我爸天天追着我问‘黛玉最后到底怎么样了’,我妈还说要投资拍电视剧呢。现在好了,全家都能安生了。”
她说着,立刻掏出手机,将U盘内容导入,
“我先发给我爸,让他提前‘审核’,免得他又挑刺说我不尊重原着。”
楼华在旁边急得直跺脚:
“姐!别聊了!再不走真赶不上飞机了!”
楼丽丽白了他一眼,又回头对小渊确认了一遍银行卡号,才一把拽起弟弟,风风火火地往外走。走到门口,她又突然回头,扬声喊道:
“回家我就把钱打给你!别跟我客气,谁让你是土豪呢!对了——你给楼华的这首歌,歌名非常霸气,楼华的春晚演出服,我就让设计师做成,龙纹刺绣、丝绸面料,保证让他在台上闪瞎眼!到时候给你发定妆照!”
门“砰”地关上,寝室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小渊和杨伟两人,行李都已收拾妥当,空气中还残留着刚才的热闹气息。
杨伟背起书包,深吸一口气:
“那我也走了。春节那天,我给你带中科院食堂的饺子。听说主厨是以前国家大会堂退休的老师傅,包的饺子里还会藏硬币,谁吃到谁来年发财。”
小渊点头,送他下楼。两人并肩走在校园小道上,梧桐树叶已落尽,冬日的风带着清冷的气息拂过脸庞。
走到宿舍楼拐角处,杨伟停下脚步,转身对小渊说:
“谢谢你,小渊。不只是这次的事,是这一路以来,你总在关键时刻拉我一把。”
小渊笑了笑:
“别客气。我们是朋友,更是战友。未来的路还长,一起走。”
杨伟重重点头,转身离去。他的背影在夕阳余晖中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道路尽头。
小渊站在原地,望着那空荡的转角,心中却异常清醒。他知道,这个寒假不会平静。两天后,传送测试即将启动;春晚舞台上,楼华将代表新一代青年发声;而他自己,也正站在科技与文化的交汇点上,悄然推动着时代的齿轮。
他掏出手机,拨通李斌的电话:“来接我吧,我这边都结束了。”
电话那头传来熟悉的应答声。小渊收起手机,抬头望向天空。冬日的蓝天澄澈如洗,仿佛预示着一个崭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