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我在顶级豪门当咸鱼 > 第135章 双星协作深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跨星传送成功的次日清晨,望江小区地下实验室的淡蓝色应急灯还亮着柔和的光,如同夜幕未尽时最后一缕守望。空气中浮动着金属冷却后的微凉气息,夹杂着低功率运转的仪器嗡鸣。

凌小渊穿着深灰色工装,袖口沾着一丝实验台的尘灰,指尖在操作台上快速滑动,动作精准而流畅,仿佛与系统融为一体。超级凌的虚拟影像悬浮在一旁,半透明的蓝光轮廓在晨光中微微闪烁,实时同步着星核结晶与活体样本 “毛毛” 的各项检测数据。

“星核结晶纯度 99.99%,能量波动稳定在 ±0.01%,无冥界残留能量外泄;活体样本‘毛毛’生命体征正常,心率 82 次 \/ 分钟,血压 110\/70mmhg,基因序列无变异,未携带未知病原体。” 超级凌的电子音精准播报,语调平稳如仪器校准,却透着一丝难以察觉的欣慰。屏幕上跳动的曲线如平静湖面,无丝毫波澜,证明这次跨星传送不仅成功,更在安全性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凌小渊微微点头,眉宇间的紧绷终于松懈几分。

他抬手调出低纬度传送最终检测报告,指尖在虚拟屏上轻点,将文件加密后发送给盖娅星的张越,并附上一份跨星传送定位接收设备设计图。

消息发出的瞬间,通讯器便亮起绿色确认灯,意味着对方已接收。

不到三分钟,张越的回复便传了回来,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

“已经收到报告!关于图纸!已提交技术团队,后续有参数疑问会第一时间沟通。”

凌小渊轻轻呼出一口气,靠在椅背上,目光短暂地投向天花板。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份检测报告,更是双星协作从 “试验” 迈向 “常态化” 的关键一步。从此,与盖娅星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平行世界,而是真正意义上可以互通有无的文明伙伴。

关闭通讯,他的视线落在操作台另一侧的 “低纬度传送设备核心材料清单” 上。弦晶、鳞石英、钛铌合金…… 这些名字如同星辰般在屏幕上闪烁。在蓝星,这些材料只有在白龙沟的破损飞船中才能找到,虽然飞船设备被炮火损毁,但原材料仍可回收利用。尤其是弦晶,其独特的量子共振特性,是构建所有类型传送通道的核心材料之一。

他揉了揉眉心,得找个机会申请去白龙沟弄到这些材料。

此时,燕山山腹工厂内,李东正穿着深蓝色防静电服,蹲在真空电弧炉旁,手持检测仪仔细核对设备参数。炉体表面的温度显示屏稳稳停在 25c,与设定值分毫不差。他手中的激光水平仪投射出一道笔直的红光,精准对准炉体中轴线,片刻后,他低声报出结果:“水平误差 0.02 毫米,符合安装标准。” 随即在检测报告上签下名字,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在空旷的工厂里格外清晰,仿佛是这寂静空间中唯一的节奏。

这是最后一批设备的校准工作。真空电弧炉、等离子体炉、磁控溅射装置…… 所有核心设备均已调试完毕,各项指标全部达标。这意味着,星刃战机的零件锻造工作已具备基础条件,只待材料与工艺参数到位,便可正式投产。

“李哥,所有设备都校准完了!接下来我们这些军区过来的人都要去负责看守外围了,工厂里面就靠你了!” 负责协助的军方技术人员凑过来,语气中难掩激动,眼睛里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李东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尘,语气沉稳却带着坚定:“我会守护好里面这些机器的!”

他环视四周,银灰色的精密设备在灯光下泛着冷峻的光泽,心中感慨万千。从当年在废品站翻找旧零件,到如今竟然能参与到建设这座高度自动化、承载着国家尖端科技的超级工厂,命运的转折来得如此突然,却又如此真实。这一切,都离不开凌小渊的信任与提携。他暗下决心:绝不能出半点差错,这份责任,重如泰山。

同一时间,燕州电视台春晚彩排现场,舞台灯光璀璨夺目,如星河倾泻。巨大的 LEd 屏幕流淌着动态的中国风图案,鼓点与民乐交织,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楼华穿着简单的白色衬衫,袖口随意挽起,抱着吉他坐在后台角落,低头反复琢磨《天地龙鳞》的演唱细节。这首由凌小渊亲自改编的歌曲,融合了二胡的苍劲、古筝的清越与现代摇滚的张力,旋律恢弘磅礴,又不失细腻情感,刚在第一次彩排时就获得了导演组的一致好评。

“龙鳞映月光,华夏有锋芒……” 他轻声哼唱,指尖在琴弦上滑动,试图将凌小渊教的 “情感编码” 技巧完全融入歌声之中 —— 每一个音符都要承载情绪,每一句歌词都要传递力量。这不仅是一首歌,更是一次文化的宣言,一次对民族精神的礼赞。

“楼华,该你上场了!” 工作人员的喊声从侧幕传来。楼华深吸一口气,抱起吉他,稳步走上舞台。聚光灯瞬间打在他身上,温暖而耀眼。他坐在高脚凳上,调整麦克风,轻轻拨动琴弦,悠扬的前奏如溪流般缓缓流淌。闭上眼睛,他仿佛看见凌小渊在 117 寝室里指导他发声的画面,听见小渊说:“唱歌不是技巧的堆砌,而是心与心的对话。”

“龙腾九霄震八方,血脉不息永流长……” 歌声响起的那一刻,台下的导演和工作人员纷纷抬头,眼神中流露出惊艳。副歌部分,民乐骤然爆发,鼓点如雷,楼华的声音也如惊涛拍岸,充满力量。彩排结束后,导演快步走过来,用力拍着他的肩膀:“太棒了!这歌太适合春晚了,情感饱满,民族韵味十足,又不失现代感,今晚直播肯定能引爆全场!”

楼华笑着道谢,心中却默默念道:“渊哥,是你给了我这首歌,也给了我站上这个舞台的勇气。”

傍晚时分,凌小渊便收到张越发来的文化推广反馈报告。盖娅星的年轻群体对地球星歌曲的翻唱版表现出极大热情,《曾经的你》《平凡之路》在盖娅星主流社交平台的播放量已突破 500 万次,评论区里满是 “旋律治愈,歌词戳心”“想了解更多地球星文化”“这首歌让我想起了家乡的黄昏” 之类的留言。

他嘴角微微上扬,眼中闪过一丝温柔。盖娅星文化传播的第一步,也迈了出去。他深知,科技可以打通双星的物理距离,但真正能让两个文明彼此理解、彼此接纳的,是音乐、是故事、是共同的情感共鸣。这比任何技术突破都更难,也更重要。

这时,手机突然在口袋里震动起来,是爷爷发来的信息:

“小渊,快上来吃饭!你奶奶炖的鸡汤都快熬干了!”

他指尖快速回复 “马上来”,起身时顺手关掉虚拟屏,离开地下实验室。客厅里的饭菜香便扑面而来 —— 王秀兰正站在厨房门口,围裙上还沾着点点面粉,手里端着一盘刚炒好的青菜,看见他就笑着招手:

“快来洗手!你爷爷刚才还念叨,怕你在下面待太久忘了吃饭。”

凌耀祖则坐在餐桌旁和小渊说道:“明天奶奶得先过去凌家别墅了!我等你忙空了,晚上咱们爷孙俩再一起过去。”

夜色渐深,城市早已被节日的灯火装点得如同白昼,街道上行人熙攘,超市里挤满了采购年货的市民,而在这栋安静的小楼中,凌小渊却仍在为另一个世界的未来默默筹划。

他回到房间,关上门,打开平板,再次调出白龙沟飞船的材料清单。弦晶、鳞石英、钛铌合金…… 每一项都关乎双向传送装置的研发进度,也关乎未来双星协作的深度与广度。

他点开与张委员的聊天框,手指在输入框上停留片刻,编辑了一条消息:“关于白龙沟飞船残骸中高纯度材料的回收与运输申请,拟于节后提交,请提前协调审批流程。” 可他又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删掉了这条消息。

“还是等年后再正式申请更稳妥。” 他轻声自语。春节临近,张委员或许有许多事务要处理。在这种时刻提工作,按照张委员的性格,估计年都不回去过了。

他靠在椅背上,望着窗外的烟花,思绪飘远。他想起冥界的地下实验室,想起自己孤身一人在数据洪流中寻找出路的日子;想起 117 寝室里,杨伟和楼华为了梦想拼命奔跑的模样;想起盖娅星传回的第一份星核结晶照片,想起 “毛毛” 安全落地时那声清脆的啼叫。

一切努力,都没有白费。

新的一年,双星协作将迈入新阶段。传送技术将更加成熟,星刃战机将逐步成型,创世纪超算已完成核心算力对接,而文化与情感的纽带,也将随着歌声与数据,越织越密。

他轻轻合上平板,屏幕上的图纸暂时隐去,但心中的蓝图,却愈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