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对着亲儿子,康熙现在还是有点慈父心的。胤佑的福晋,绝对不会差。

不过么,帝王心思多变又格外矛盾,出身太好的福晋,又怕养大儿子的胃口。

多半会给一颗糖,再给一巴掌(皇帝惯用的手段)。

成贵人一听,细想想确实是这么个理儿。宜修见她信服,低声提点,“娘娘且安心,胤佑必然能得个好福晋,就怕……”

成贵人一颗心当即高高挂起,“怕什么?”

“怕皇阿玛又闹一出五弟成婚时的幺蛾子,让侧福晋先进门。您也是知道的,虽然福晋是正妻,可先来后到……您瞧五弟如今的后院便知,要处理不好这事儿,将来七弟还指不定要在后宅琐事上耗费多少心力呢,于他前程无利啊。”

成贵人闻言,深以为然,宜妃这两年为着大儿子后宅安定,可谓是身心憔悴,自己可没有宜妃的地位和待遇,万不可让胤佑步胤祺的后尘。

送走满脸坚毅的成贵人,佟妃噗嗤笑出声,指头戳着宜修的额头,“今儿怎么这么好心?”

“这不是有传言,皇阿玛想把副都统法喀之女哈达那拉氏,赐给七弟么?算来我和这位没过门的妯娌,还是一家呢!”

哈达纳喇氏身世算不得低,家族与皇家联姻不断,且哈达纳喇氏与乌拉那拉一样,算是乌拉国主的同族。

征战准噶尔时,阿玛费扬古和副都统法喀多有来往,自御前透了口风,副都统法喀便找到了费扬古,借着同族的亲缘,想着给女儿铺路,给了不少东西。

宜修乐得提前给未来的七弟妹卖个好。

佟妃笑着夸她真会算计,转而说起了德嫔最近很是不安分,暗地里和宜妃别苗头。

???和宜妃别苗头……德嫔图什么?

轰隆——

脑海一声巨响,令宜修脊背发寒,虽说五公主默认会留京,但德嫔要的不是女儿留京,而是翻身复位四妃。

借着这份默认没有公之于众,和有四公主的宜妃别苗头,看似是为了女儿留京不余遗力,实则……让皇上看到她的慈母之心。

虽然对胤禛所所作为,没法抹去,可德嫔和皇上又不止胤禛一个孩子。

为了女儿出嫁的体面,康熙多半是会施恩德嫔的,德嫔抓住机会,复位自然顺理成章。

也是,胤禵也渐渐大了,两个姐姐的婚事若许的好,即便乌雅一族彻底衰弱,也有足够的政治资本。

不行,无论如何得拆散五公主和舜安颜的婚事,不能让德嫔和胤禵借力成功!!

翌日,宜修特地隆重打扮,步履款款进了慈宁宫报喜。

小格格身子骨好多了,太医说精细养着,多半留得住。

如今,康熙的孙辈就几个孙女并一个弘皙(有一说一,老爷子的孙子,基本都是康熙三十五年后陆续出生的)。

对于胤禛的长女,太后先前没敢多问,就是怕孩子去了,有了感情受不住,一听孩子能养住,当即大喜要给曾孙女挑见面礼。

宜修有幸参观了老太太的库房,越看眼珠子越直,五公主、七公主看着,又喊起了“财迷四嫂”的别名。

“你们当然不眼馋,将来你们出嫁,皇玛嬷还不得把整个库房搭上?去去去,一边去。”宜修故作不耐地驱赶两人。

太后、太妃听个乐呵,没怎么往心里去。康熙对女儿还是很有心,基本都是留到十八岁以后再出嫁,五公主要议亲,怎么都得再过两年,更别提七公主。

“皇玛嬷,怪不得孙媳眼馋,就冲您给两个妹妹备的嫁妆,我恨不能把两个妹妹都塞进自己家呢。不怕皇玛嬷笑话,我正好有个哥哥和弟弟没议亲。”

宜修这话说的俏皮,太后盘着佛珠笑呵呵应着,“怎么着,想要哀家两个孙女,光靠驴打滚、牛舌酥可不够。”

淑惠太妃当即开始报菜名,荷香鸡腿、烤鸭、沙琪玛……各种都点了一遍,祖孙几个笑作一团。

宜修连连摆手,“不要了,不要了,一个都不要了,养不起啊。算了,孙女还是去翊坤宫,瞧瞧四妹妹好了,她是姐姐,要她好些,宜妃娘娘为人豪爽,不会日日敲竹杠。”

太妃脸皮薄,当即点着她的额头,抓着她的耳朵,一顿数落。

说话速度之快,愣是没让宜修听明白到底说了什么……只好各种讨饶,答应上了马吊桌,让太妃悔三次牌,才得以逃脱魔掌。

太后倒是上了心。老太太面上不动声色,却是个内里明白的主儿,皇上前几年连嫁了三个女儿,图的就是平定准噶尔。

前几年皇上连着嫁了三个公主,哪是寻常和亲?全是为了钳制准噶尔的步步紧逼,每桩婚事都算着朝堂的利弊。

纯禧公主是头一步棋,嫁去了科尔沁亲王次子般第。科尔沁本就是大清最铁的盟友,富庶又有兵力,把公主嫁过去,等于给这层关系再焊了道铁锁,让科尔沁死心塌地跟着朝廷。

荣宪公主最得康熙疼,却也没逃得过和亲的命。皇上把她指给漠南蒙古巴林部的博尔济吉特氏,心思更细——科尔沁势力太大,若让它独占漠南,将来难免尾大不掉。荣宪这一嫁,既拉拢了巴林部,又能制衡科尔沁,一举两得。

端静公主的婚事,更是踩着战事的节点。一征噶尔丹刚结束,康熙正忙着积蓄力量,漠南的喀喇沁部紧挨着噶尔丹的地盘,是天然的防线。

皇上没半分犹豫,就把端静嫁了过去。他未必不知道额驸噶尔臧心怀鬼胎,可在“稳住防线”的家国大事面前,小儿女命运不值一提。好在端静争气,学着两个姐姐的样子,在部落里慢慢站稳了脚跟,没让皇上的心思白费。

接下来便轮到四公主,太后大抵明白皇上的想法:漠南蒙古用三个公主拉拢得差不多了,剩下的缺口,就在前几年刚归附的漠北喀尔喀部。

也正因摸准了这脉,太后才不担心养在身边的两个孙女——只要四公主嫁去漠北,准噶尔没了蒙古部落的助力,短时间内翻不起浪,皇上自然不用再拿女儿的婚事换安稳。

只要在这“短时间”里,给两个孙女寻个京城的好人家,就能把她们稳稳留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