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重生赌爱 > 第191章 事业与传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医疗AI领域的深耕,让乐安的经历远超同龄人。

他参与研发的阿尔茨海默症早期筛查系统,在经过多中心、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后,显示出稳定且显着优于传统方法的效能。

最终成功获得了医疗器械注册证,开始进入医院临床应用。

第一次收到合作医院发来的感谢信,提及有患者因该系统的早期预警而及时干预,有效延缓了病情发展时,乐安正在实验室调试新一代模型。

他盯着那封邮件,久久没有动作。

窗外阳光正好,他却感觉眼眶有些发热。

那些曾经只存在于论文里的公式和算法,第一次如此真切地与一个具体生命的福祉紧密相连。

这种巨大的价值反馈,重塑了乐安对自身工作的认知。

他不再仅仅视其为有趣的智力挑战,更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

他主动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模型的可解释性研究中,致力于让医生不仅能得到“是”或“否”的结果,更能理解AI做出判断的“依据”。

他频繁地出入医院,坐在医生旁边观察诊断过程,与患者家属交流,倾听他们的恐惧与期望。

这个过程让他变得更加“接地气”。

他学会了用更通俗的语言向非技术人员解释复杂的概念,也更深切地体会到,技术最终的归宿,是服务于人,是赋予人更多的力量与希望。

他的博士论文方向,也由此坚定地锚定在“高可靠性、可解释医疗人工智能”这一极具挑战与意义的领域。

他感觉自己找到了一条可以将毕生智力与热情投入其中的道路。

《烟火地图》的成功,将乐宸推上了一个新的平台。

他不再满足于仅仅制作内容,而是开始思考如何系统性地挖掘、保护和活化那些濒临消失的城市记忆。

他发起了一个名为 “城市记忆守护者” 的公益计划,联合学者、艺术家、社区工作者和像他一样的创作者,通过口述史采集、老物件数字化、创意工作坊等多种形式,构建一个立体的、可参与的城市文化档案库。

这个计划耗费巨大,且短期内看不到商业回报,团队内部不乏反对声音。

但乐宸展现出惊人的执着和资源整合能力。

他利用《烟火地图》的品牌影响力进行募款,与政府文化部门洽谈合作,说服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品牌提供支持。

他甚至说服了大哥承煜,将“莲·志”空间旗下的一部分资源用于支持该计划的线下展览。

在这个过程中,乐宸遭遇的复杂程度远超以往。

他需要平衡各方利益,应对行政流程,管理志愿者团队……

他常常感到精疲力尽,但每当看到那些被采集回来的、承载着个人与时代印记的故事,看到年轻人通过工作坊对所在城市产生新的理解和情感连接时,他又会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他不再是那个追逐热点的媒体人,而是逐渐转型为一个城市文化的“织网人”。

试图用更系统、更持久的方式,对抗时间的侵蚀,连接城市的过去与未来。

他的影响力,也从线上内容领域,逐渐渗透到更实在的线下社区建设和文化保育领域。

岁月流转,乐安和乐宸都进入了而立之年。

家庭聚会上,他们带来了各自的“另一半”。

乐安的女友是他所在医疗科技公司的同事,一位同样理性、专注却又不失温情的生物信息学博士。

两人在一起,讨论起工作来像在开学术研讨会,气氛严谨却莫名和谐。

乐宸的伴侣,则是一位独立策展人,对城市文化和艺术有着深刻的理解,与乐宸志趣相投,是他“城市记忆守护者”计划最坚定的支持者和最犀利的批评者。

家庭的格局再一次扩大,充满了新的活力。

乐安和女友会一起耐心地教承煜的儿子做简单的科学实验;

乐宸和伴侣则会带着启辰的女儿,用有趣的方式认知城市的历史建筑。

一次深夜,只剩下我和子豪还未睡。

我们看着客厅里孩子们各自成对低语,或陪着第三代玩耍的温馨景象,子豪感慨道:

“以前总担心乐安太闷,乐安太跳脱。现在看看,他们都找到了能理解、能支撑他们世界的人。”

我点点头,目光落在乐安身上,他正微微倾身,仔细聆听女友说话,眼神专注;

又看向乐宸,他不知说了什么,逗得伴侣和身边的侄女哈哈大笑。

“他们走的路不同,”我轻声说。

“乐安在科技前沿守护生命,乐宸在文化深处守护记忆。但骨子里,那份想为这个世界留下点好东西的担当,和对待身边人的那份真心,是一样的。”

是的,他们一个用算法延伸生命的边界,一个用文化凝固时间的温度。

一个理性冷静,一个感性热情,如同一个坐标系的两轴,以截然不同的方式,测量并贡献着他们对这个世界的价值。

而作为父母,我们看到他们不仅事业有成,更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伴侣,内心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安稳与幸福。

生命的传承,在这一刻,不仅仅是血脉的延续,更是精神、志业与温暖情感的生生不息。

未来的画卷上,将由他们和他们的新一代,共同描绘出更加繁盛温暖的图景。

乐安主导的下一代可解释医疗AI平台,在历经数年的打磨后,终于迎来了里程碑式的突破。

它不仅在某国际顶级医学期刊上发表了覆盖数万病例的严谨临床验证结果。

更重要的是,其独特的“决策路径可视化”功能,如同为医生配备了一位思路清晰、永不疲倦的AI助手,极大地提升了诊断效率和信心,尤其在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展现出巨大潜力。

项目庆功宴的当晚,乐安没有参与团队的狂欢,而是独自回到办公室。

窗外都市灯火璀璨,他摩挲着手中那份厚厚的、即将签署的技术开源协议。

这意味着,他们将放弃这项核心技术的部分商业专利,将其基础框架向全球符合条件的科研机构和公益组织开放。

这是他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他回想起自己求学路上那些开源代码和论文带来的启发,也想起了在偏远地区医院调研时,医生们面对昂贵商业软件时的无奈。

导师支持他,但公司内部不乏反对的声音。

最终,是子豪某次闲聊时的一句话点醒了他:

“技术这东西,捂在手里是利器,放出去,说不定能成星星之火。”

签署协议时,他的手很稳。

不久后,一封来自非洲某国医疗团队的感谢邮件,提到他们基于这个开源框架,正在开发适合本地的结核病筛查工具。

那一刻,乐安感受到了一种超越个人成就、甚至超越国界的广阔价值。

他的使命,从“创造”悄然延伸至“分享与赋能”。

几乎在同一时间,乐安的妻子被确认怀孕。

得知消息的那个晚上,这位向来情绪内敛的科学家,在自家阳台上沉默地站了很久,然后转身,轻轻拥抱住妻子,眼眶微红。

他开始在书房里为一个尚未出世的小生命,悄悄记录一些关于世界如何运作的、充满童趣却又严谨的科学笔记。

“城市记忆守护者”计划的影响日益深远,甚至引起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机构的注意,邀请乐宸参与一个关于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专家研讨会。

站在国际讲台上,他用流畅的英文和充满感染力的案例,讲述如何用现代科技和创意手段,让古老的记忆在年轻人中重新焕发生机。

然而,对他冲击最大的,并非国际认可,而是一次在老家小学的分享活动。

当他向孩子们展示老街巷的老照片、播放老手艺人的口述史时,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好奇与惊叹,远胜于任何奖项带来的喜悦。

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举起手,大声问:“乐宸叔叔,等我长大了,也能像你一样,去找那些‘藏起来’的故事吗?”

那一刻,乐宸仿佛看到了童年的自己。

他意识到,守护记忆不仅仅是记录过去,更是为未来播种。

他与教育部门合作,将“城市记忆守护者”计划升级,开发了一系列适合青少年的城市探索工具包和课程体系,鼓励孩子们去发现和记录自己身边的“小历史”。

他的伴侣,那位独立策展人,成了他最得力的盟友,共同策划了名为 “记忆的种子” 的巡回展览,不仅展出采集来的老物件和故事,更重点展示了孩子们在项目中的发现与创作。

展览大获成功,乐宸的角色,也彻底从一名内容创作者,蜕变为一个连接过去与未来、推动公共文化教育的“播种者”。

家族的大聚会,因新生命的即将到来而充满了喜悦的期待。

乐安变得异常“好学”,竟主动向乐宸请教起如何给孩子讲故事,如何挑选绘本。

乐宸则大手一挥,搬来一整箱他精心收集的、适合各个年龄段的儿童读物和城市绘本,得意地宣称:

“我侄女(指乐安未来的孩子)的文化启蒙,我包了!”

看着乐安认真记笔记的样子,乐宸忍不住调侃:

“哥,你现在这样子,可比调试模型的时候紧张多了。”

乐安头也不抬,淡淡回道:“嗯,这个系统更复杂,没有说明书。”

我们都笑了起来。

笑着笑着,目光却不约而同地投向了正在一旁地毯上玩耍的承煜、启辰家的孩子们,以及瑾妍、瑾瑜家的小不点们。

生命的环,在悄然中完成了一次次的连接与延续。

夜晚,我和子豪在露台上,看着星空下其乐融融的一大家子。

子豪握着我的手,轻声说:“以前总觉得,把他们培养成才,就是尽了责任。现在才明白,看着他们不仅自己成才,还能把获得的光和热,用各自的方式传递出去,影响更多的人,甚至开始孕育和教导下一代……这才是真正的圆满。”

我靠在他肩上,心中充满了柔软的感慨:

“是啊,乐安在开源他的智慧,乐宸在播撒文化的种子。他们走的道路不同,但都走到了一个更宽阔、更无私的境界。我们的孩子,真的长大了。”

星辉洒落,庭院里,是承煜儿子追逐萤火虫的欢快身影。

是乐安与妻子低声讨论着育儿经的温馨,是乐宸正手舞足蹈地给孩子们讲述某个老街传奇的生动画面……

生命的史诗,从未停笔。

它从我们这一代写起,历经风雨彩虹。

如今,正由我们的孩子们,以更卓越的才华、更广阔的胸怀、更深刻的担当,奋力书写着新的、更加波澜壮阔的章节。

而爱与传承,如同夜空中永恒的星光,将继续指引着这个家族,走向更远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