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心悦君兮双王传奇 > 第37章 无声的烽火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陆寒洲把车停进公司地下车库时,抬眼望了眼写字楼的顶层——只有他办公室的灯还亮着,像黑夜里孤悬的星。他捏了捏眉心,推开车门,脚步比来时沉了几分。方才老宅里的对峙还在脑子里转,沈静仪那句“你要为选择承担后果”,像根细刺扎在心上。

电梯门缓缓打开,走廊里静得能听见自己的脚步声。他掏出钥匙开门,刚拧动锁芯,就听见屋里传来轻微的键盘敲击声。推门进去才发现,林悦正蜷在他常坐的米色沙发里,膝盖上放着笔记本电脑,指尖在触摸板上飞快滑动,连他进来都没察觉。

茶几上摊着好几份文件,边角都被翻得有些卷,一杯冷掉的美式咖啡放在最边上,杯壁凝着的水珠洇湿了桌布。林悦这才抬头,眼里带着点刚从工作里抽离的恍惚,看见他时,眉头先松了松:“回来了?”语气自然得像他只是去楼下开了个短会,半句没提“你去哪了”“怎么才回来”。

陆寒洲在她身边坐下,沙发陷下去一小块。他没绕圈子,把沈静仪见了宋雅、提出的条件,还有两人争执的核心,捡关键的跟她说了——没提母亲那些“制造麻烦”“背景复杂”的重话,却还是忍不住加了句:“我妈那边,你不用放在心上。”

林悦听完,手指顿在键盘上,沉默了几秒。她合上电脑,放在一边,转头看向陆寒洲时,眼里没有委屈,也没有怨怼,只有一种平静的通透。“是我给你添麻烦了。”她轻声说,指尖轻轻碰了碰他的手背,“你妈没错,换做谁站在陆家的位置,都会担心风险。”

陆寒洲刚想反驳,就被她打断:“我不用你跟家里对抗。”她的眼神亮起来,带着股不服输的劲,“审查组的质疑、外界的流言,甚至你家人的顾虑,这些我都能扛。我会把‘守护者’的技术打磨得更扎实,把伦理委员会建起来,用事实证明——你选我当伙伴,没选错。”

她没说“你要保护我”,也没说“我们一起扛”,而是把压力往自己肩上揽。陆寒洲看着她眼底的坚定,心里又暖又疼,伸手把人往身边带了带,声音放软:“傻子,哪有让你一个人扛的道理?”

接下来的日子,林悦像是上了发条。每天早上八点准时出现在实验室,晚上最早也要到十一点才走,有时干脆抱着铺盖在休息室凑合一晚。苏雯偷偷跟陆寒洲说,林悦连吃饭都在看资料,偶尔对着电脑屏幕自言自语,都是在模拟答辩时的应对逻辑。

有天下午,苏雯拿着份记录敲开林悦办公室的门,语气犹豫:“林总,沈夫人的助理联系了您母亲,想约见面……”她以为林悦会生气,或是至少皱皱眉,没想到林悦只是指尖顿了顿,随即抬头:“别让我妈知道。”她顿了顿,补充道,“就说我最近在忙一个重要项目,怕她担心,等忙完了我亲自回电话。”

她不是不在意,只是不想把家人卷进来。处理完这事,她又埋进了答辩会的筹备里——审查组提的问题刁钻得很,光“算法伦理边界”这一项,就涉及到二十多个细分场景。林悦拉着王栩和另外三个核心工程师,在会议室里关了三天,把每一个可能被质疑的点都拆解开,从数据来源到模型训练,再到风险预案,每一步都要附上可追溯的凭证。

“比如用户隐私保护这块,”她指着白板上的流程图,笔尖在“数据脱敏”那栏顿了顿,“不能只说‘我们做了脱敏’,要具体到用了哪种加密算法,脱敏后的数据如何验证安全性,甚至要拿出上周刚做的第三方检测报告——数据泄露风险低于0.001%,这个数字才够有说服力。”王栩在一旁点头,手里的笔飞快记着,心里忍不住佩服:林悦这股较真劲,确实能镇住场面。

与此同时,林悦还在跑“技术伦理委员会”的事。她列了个名单,上面都是业界有名的“硬骨头”——比如退休的中科院院士陈教授,当年因为质疑某科技公司的算法歧视,公开跟对方叫板;还有政法大学的李教授,专做数据安全法律研究,说话一针见血,从不怕得罪人。

她没让助理代劳,亲自登门拜访。去陈教授家那天,还特意带了本自己整理的“守护者”技术白皮书,扉页上写着密密麻麻的批注。陈教授一开始态度冷淡,翻了几页白皮书,看见某段关于“AI决策透明化”的分析,突然抬头:“你这部分提到‘要让用户看懂AI的判断逻辑’,具体怎么落地?”

林悦立刻拿出平板,打开一个演示界面:“我们设计了‘决策溯源功能’,用户点击结果,就能看到AI是基于哪些数据、哪些规则得出的结论,甚至能看到不同参数调整后,结果会如何变化——就像给AI装了个‘黑匣子解码器’。”陈教授盯着屏幕看了半天,嘴角终于露出点笑意:“有点意思。这委员会,我加入。”

短短两周,林悦硬是把名单上的五个人都请动了。消息传出去,外界对“守护者”的质疑声明显弱了些——连陈教授这种人都愿意站台,说明这技术的伦理底线确实经得起推敲。

而陆寒洲,这段时间也没闲着。他在暗处给磐石资本布了个局。磐石最近在推进一个新能源项目的融资,估值报了五十亿,陆寒洲通过旗下的投资公司,悄悄联系了几家原本有意向的投资方,递过去一份“尽职调查报告”——里面详细列出了磐石这个项目的技术短板,还有几个未披露的潜在风险。

结果没几天,就有三家投资方宣布退出,磐石的融资计划直接卡壳。宋雅气得在办公室摔了杯子,却查不出是谁在背后动手脚——陆寒洲做得太隐蔽,所有动作都通过第三方公司转手,连邮件都是加密的。

除此之外,陆寒洲还在追查“星云数据”的旧案。他找了国际私家侦探,围绕宋雅的私人助理那条资金线,在海外几个避税港同步调查。就在昨天,侦探传来消息,说在开曼群岛发现了一个可疑账户,资金流向跟当年“星云数据”的一笔不明支出能对上——只是还需要更多证据链,才能把宋雅直接钉死。

“不急。”陆寒洲对着电话那头说,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等证据够实了再动手,一次就要让她翻不了身。”

这天晚上,两人又在陆寒洲的公寓加班。客厅的投影屏上放着答辩会的演示ppt,林悦站在屏幕前,模拟着当天的场景:“审查组可能会问,‘如果系统遭遇极端网络攻击,如何保证核心功能不瘫痪?’我们的回答应该分三步:第一,展示我们的三层防护架构;第二,引用上个月模拟攻击测试的结果——连续72小时高强度攻击,系统核心功能零中断;第三,介绍我们的备用服务器集群,分布在三个不同城市,就算一个节点出问题,另外两个能立刻接管。”

陆寒洲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个笔记本,偶尔抬头提个问题:“如果他们追问,‘备用服务器的维护成本会不会过高,影响项目盈利?’”

林悦想都没想:“我们已经跟三家云服务商签了战略合作协议,维护成本能降低30%,这里有具体的成本测算表——而且‘守护者’目前的订单量,已经能覆盖这部分成本,未来随着规模扩大,利润率还会提升。”

陆寒洲合上笔记本,站起身走到她身边,眼里满是欣赏:“准备好了。”语气笃定,像在说一件板上钉钉的事。

林悦松了口气,靠在他肩上笑了笑:“终于有点底气了。”

就在这时,书房里的专线电话突然响了——这电话是加密的,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号码,平时很少会响。陆寒洲心里一紧,快步走过去接起。电话那头是他在海外的私人信息顾问,声音压得很低:“陆总,刚收到消息,陆怀瑾下周要回国。”

陆寒洲的手猛地攥紧了听筒:“陆怀瑾?”这个名字像根刺,扎得他太阳穴突突跳。陆怀瑾是他小叔,当年因为“星云数据”案跟家里闹崩——据说他当年是“星云数据”的技术负责人,案子爆发后,他卷了一笔钱跑去国外,这些年一直没消息。

“还有更棘手的,”顾问顿了顿,“消息源说,他这次回国,不是回陆家,是要去磐石资本,当他们新成立的‘未来科技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什么?”陆寒洲的声音沉了下去,挂了电话,转身看向林悦时,脸色难看得很。

林悦也听见了“陆怀瑾”三个字,心里咯噔一下——她当年查父亲的案子时,见过这个名字,知道他跟“星云数据”的渊源。“他要去磐石?”她的声音有点发紧。

陆寒洲点头,眉头拧成一团:“宋雅这步棋,走得够狠。”陆怀瑾不仅懂技术,还知道陆家的不少底细,他加入磐石,相当于给宋雅添了个“内外通杀”的帮手。

林悦沉默了几秒,指尖无意识地抠着掌心。她抬头看向陆寒洲,眼神里没有慌乱,反而多了几分警惕:“看来,我们跟磐石的仗,还得再加把劲。”

窗外的夜色更浓了,写字楼的灯光星星点点。没人知道,这场无声的烽火,因为一个人的归来,即将烧得更旺。而陆寒洲和林悦心里都清楚,接下来要面对的,不仅是商业对手的算计,还有牵扯着陈年旧怨的家族纠葛——这场仗,比他们想象的还要难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