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玄幻魔法 > 溯天纪 > 第57章 观光失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柳青回忆起空无领域,那是一个寂静到无法描述的世界。

不,是连“世界”这个词都不成立的地方。

他以为所谓“空无”,无非是漆黑,是感官短暂的停止,是五感归零后的宁静。但当他真正坠落其中,才明白那是一个远比“无”更彻底的状态——在那儿,连“无”的概念都不复存在,因为没有任何参照,也没有任何意识能去确认“无”的存在。

他在那片空无中,经历了第一道剥离,是视觉的崩塌。

不是眼前变黑,不是看不见东西,而是——“看”这个动作本身,从意识中被剔除。他甚至记不起“光”是什么,更无从回忆色彩与明暗。他仿佛变成一团没有眼睛的意识,没有边界,没有内外之分,既不是看者,也不是被看的存在。

那一刻,他第一次察觉:“光”原来并不纯粹。

它不只是让你“看见”,它还是一种规则,一种驯化。它为你设定轮廓,为你安排明暗,教你如何理解世界——而不是让你真的理解它。

在精神意识彻底崩解之后,他看到了光的虚妄。

它像一层看不见的粘稠纱布,柔软、包裹,却阻隔了真正的真实。

视觉并非“看见”,而是被世界“格式化”的过程。

他开始抗拒。

为了挣脱这种驯化,他主动开始了第一次“观光失明”的修行。

他撕下几层厚重衣物,用布条一圈圈缠住眼睛,将所有光线彻底封闭。他要从感官本能中退出,去寻回意识最初的感知方式。

第一天,黑暗像铁幕一样压在他意识上。他感到焦躁、迷茫,脑中乱流纷起。他的眼球在黑暗中来回跳动,如同困兽,试图抓住哪怕一丝不存在的光点。他甚至“看见”了不存在的东西:血液在眼底流动的幻影、残留阳光在神经末梢闪动——明明什么都没有,可眼前却像满是幻觉。

第三天,他意识到——他的眼睛根本不想“闭上”。

哪怕已经封住,哪怕双目紧闭,视觉的惯性仍在灵魂深处顽固地运转。他开始梦见光——梦里他独自走在炽热沙漠中,太阳毒辣,刺痛眼球。他双眼酸涩欲闭,却死死睁着,仿佛一旦合眼,就会失去“存在”本身。

他终于懂了。

那不是光的问题,是意识对“感官”的执念。

第七天,他进入了“视觉空白期”。

没有幻光、没有残像、没有梦中余影。他终于摆脱了视觉的附着,不再用“眼睛”去理解这个世界。

他用的是存在本身。

他能感知墙壁的冷硬,不是“看到”冰冷的墙,而是“知道”它正贴在左侧。他能感知脚下地面的粗粝,感知头顶上的光卵散发出的丝丝能量渗入。

这一切无需视觉,也不再依赖五感的任何一种,这是一种断裂。

一个彻底从人类感官模式中抽离出来的时刻。他成为一个“无眼之人”,却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空间的存在。

不是被告知的空间,而是真实的空间。

那一刻,他意识到:剥离,并不是丧失,而是一次重构的开始。

第十二日。

柳青发现自己产生了一种奇异的错觉。

他的眼睛,并不是用来“看见”的器官,而是一个持续“制造图像”的机器。外界的光线早已被完全封闭,可他的意识深处,依旧源源不断地浮现画面:山川、日影、飞鸟、人物面孔,甚至是他早已遗忘的童年片段。

他这才意识到:当感官断绝时,视觉本能并不会就此消失。恰恰相反,它会疯狂反扑,在大脑中拼命生成图像,只为维系一种古老的幻觉。

“我是看着的。”为了打破这道最后的执念,柳青尝试了一种极端方式:彻底断绝图像。

他不再在冥想中观想,不再回忆,不再模拟,不再构建任何一个场景。他像用火烧掉一张张意识中的画布,让思维一片空白。

黑暗真正降临了——不是外部的,而是内部的,意识层级的漆黑。

没有景象、没有色彩、没有边界,连“想象”的可能性都被掐断。那种黑,是一种彻底的“无图像状态”,比盲还要深沉,因为它连“曾经可以看”这一前提都剥离了。

那段时间,他仿佛从意识的桥梁上跌落,坠入一片永无止境的虚空。

不是看不到,而是根本无法认知“看”这件事的存在。

那是一种极端剥离后的精神断层。他在意识中挣扎、震荡,如同婴儿失去了子宫的包裹,被抛入一个冷酷的存在旋涡中。

但他始终没有睁开眼。

直到第二十一日,他听见了一句话。

不是来自耳朵,而是灵魂深处的风声——没有语言,却如真理般回响在意识核里:“光不是你拥有的,它是你依附的幻觉。”

那一刻,他心中某个节点被彻底斩断了。

他终于明白,真正的“观光失明”,不是闭上眼睛,而是从心灵深处断绝对‘视觉’的依赖。

他不再执着于“看见”,不再追逐画面与光影,不再试图赋予每个轮廓意义。他在最深的黑暗中,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宁。

那是一个纯净的自我——不需要眼睛,不需要光,只需存在。

柳青缓缓解开缠绕在眼上的布条,第一缕光芒落在他的脸上。

他没有睁眼,只是微微一笑,“我已不再为光所奴。”

他重新入定,冥想不再依靠视觉构建。那时的他,不再以眼“看”,而是以意识去知、以精神去感。

他的“看”不再指向外部世界,而是贯通内外、直抵本源。知物无形,观物不见。这便是他命名的境界,“观光失明”。

非为盲,实为明。非因失明,乃因得见光之虚妄、明之本质。这一刻,他终于超越了视觉的牢笼,踏入了意识真正的自由。

剥离视觉,看似是与 “真实” 脱节,实则是为了摆脱视觉带来的偏见和局限,以更纯粹、更开放的心态去接近真实。当我们不再被视觉信息所左右,就能以全新的视角去发现世界的奥秘,开启一场前所未有的认知之旅。

这,是精神修行的第一重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