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这本易经超有料 > 第4章 九四 · 丰其蔀,日中见斗,遇其夷主,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章 九四 · 丰其蔀,日中见斗,遇其夷主,吉

爻辞: 丰盛之时出现遮蔽,日中时看见星斗,遇到平易的君主,吉祥。

含义: 丰盛中再次遇到遮蔽(丰其蔀),异常再现(日中见斗),但遇到平和之主(遇其夷主),可获吉祥。象征危机中得贵人指引,化险为夷。

九四故事:

右臂的伤彻底痊愈后,丰盈以更加沉稳的姿态回归朝堂。经历了祭典之夜的“折肱”之痛与静养期间的深刻反思,他眉宇间少了几分锐气,多了几分如渊的深邃。他大力整饬吏治,堵塞税制漏洞,离火邦的根基愈发稳固,繁荣的景象似乎并未因那次挫折而衰减,反而呈现出一种内敛的坚实。

然而,仿佛是为了印证“丰盛之中常藏危机”的天道,一场新的、更加直观的灾难,毫无预兆地降临了。

那是一个初夏的清晨,负责观星的官员连滚爬爬地闯入大殿,脸色惨白如纸,声音抖得不成样子:“君……君上!天……天象有异!据臣推算,三日之后,午时……午时将现日食!”

日食!

这两个字如同冰水,瞬间浇熄了朝堂上因近日政务顺利而产生的些许轻松气氛。数年前那次日食带来的恐慌与动荡,许多老臣仍记忆犹新。

丰盈的心也猛地一沉。他挥退了惊慌的官员,努力维持着表面的镇定。他深知,此次日食,绝非巧合。邦国刚刚经历内部整顿,难道上天又要示警?

三日后,正午。

天空再次上演了那令人心悸的一幕。烈日当空之时,阴影如期而至,缓缓吞噬光明,天地渐次昏蒙,直至白昼重现星斗(日中见斗)。

丰其蔀!

熟悉的巨大阴影,再次遮蔽了离火邦的丰饶天空(丰其蔀)。都城内外,万民屏息,一种压抑的不安在沉默中蔓延。尽管丰盈提前下令安抚,并亲自举行祭祀,但那种深植于人心的、对未知天威的恐惧,依旧难以彻底驱散。

仿佛是为了呼应这天象之变,日食过去仅仅数日,更加可怕的灾难,从地面汹涌而来。

边境加急军报如同雪片般飞入宫中——特大蝗灾!

遮天蔽日的蝗虫群,如同移动的乌云,自西北荒原席卷而来。它们所过之处,天地失色,日月无光。刚刚抽穗、承载着一年希望的庄稼,在令人毛骨悚然的“沙沙”声中,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啃噬殆尽,只留下光秃秃的杆茎。短短数日,数个丰饶的郡县已是一片狼藉,赤地千里。

“君上!蝗群仍在推进,照此速度,不过半月,将危及都城周边的产粮腹地!”司农大夫的声音带着哭腔,“若不阻止,今年……今年将颗粒无收啊!”

朝堂之上,一片死寂。应对兵戈有利刃,应对水患有堤坝,可面对这铺天盖地、数以亿万计的小小飞虫,即便是最足智多谋的老臣,也感到束手无策。传统的烟熏、扑打法,在如此规模的天灾面前,无异于杯水车薪。

丰盈看着殿下众臣绝望的脸,听着殿外隐约传来的、因天象和蝗灾而起的惶惶民声,感觉自己仿佛被投入了一个巨大的、黑暗的茧房。那日食的阴影不仅遮蔽了太阳,似乎也遮蔽了所有的出路与希望。

他不能再等待,不能再仅仅居于庙堂之上。

“备车马,孤要亲赴灾区。”丰盈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君上!灾区混乱,恐有不测……”

“不必多言!”丰盈打断劝谏,“民瘼深重,孤岂能安坐于此?”

他带着一队精简的护卫和几名司农官员,迅速离开了都城,直奔受灾最严重的区域。

越靠近灾区,景象越是触目惊心。天空是昏黄的,空气中弥漫着蝗虫翅膀扇动的令人烦躁的嗡嗡声,以及植物被啃光后留下的青涩腥气。田野里,昔日绿油油的禾苗荡然无存,只剩下绝望的农人跪在田埂上,捶地痛哭。路边的树木也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仿佛被烈火燎过。

丰盈的心情无比沉重。他走访了一处又一处受灾的村落,看着百姓们空洞的眼神,听着他们绝望的哀嚎,却拿不出任何有效的办法。随行的官员提出的建议,都显得苍白无力。

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力感,攫住了他。离火邦数年积累的丰盛,难道真要毁于这群飞虫之口?

这一日,他巡视到一处名为“枯泽”的乡野。据说此地本是水草丰美之地,如今却因蝗虫过境,变得名符其实。队伍人困马乏,停在一片被啃光的荒坡下暂作休整。

丰盈心中焦灼,屏退左右,独自一人登上荒坡,希望能眺望到更远的情况,找到一丝契机。坡上视野开阔,但入目所及,皆是一片枯黄死寂。天高地远,他独自站立其间,竟感到一种巨大的孤独与渺小。

就在这时,一个平和温润的声音,在他身后不远处响起:

“观阁下眉宇深锁,步履沉重,可是为这蝗灾而来?”

丰盈心中一惊,蓦然回首。只见一位身着粗布麻衣、须发皆白却面色红润的老者,不知何时已站在坡上,正含笑看着他。老者手持一根普通的竹杖,气质冲淡平和,眼神清澈如同山间清泉,仿佛周遭的灾荒与死寂,都与他无关。

在这荒芜之地,突然出现这样一位气度不凡的老者,丰盈不敢怠慢,拱手道:“在下丰盈,正是为此灾忧心。不知老丈是?”

老者微微一笑,目光仿佛能洞穿人心:“乡野之人,名号不足挂齿。世人皆唤我‘夷主’。”

遇其夷主!

夷主,平和之主!丰盈心中一动,直觉告诉他,眼前这位老者,绝非常人。

“原来是夷主先生。”丰盈态度愈发恭敬,“先生既知灾情,可有良策教我?离火邦万千生民,皆系于此啊!”

夷主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走到一株被啃噬过的草根旁,俯身拨弄了一下泥土,又抬头看了看昏黄的天空,缓缓道:

“丰蔀非衰,斗见非凶。”

“丰盛时出现遮蔽,未必意味着衰败;白昼见星斗,也未必就是凶兆。天地运行,自有其律,灾异亦是循环一部分。关键在于,身处其间者,如何应对。”

他目光转向丰盈,带着一丝赞许:“阁下能亲赴险地,察访民情,已具仁心。然则,对付此等蝗灾,蛮力徒劳,需寻其根性。”

“请先生明示!”丰盈深深一揖。

夷主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布包,递给丰盈:“此物名为‘断肠草’,其花叶汁液,于飞蝗有奇毒。将其捣碎,溶于水中,于清晨蝗虫栖息未飞时,大面积喷洒于田间残留植被上。蝗虫食之,必僵毙。此乃驱蝗秘法。”

丰盈如获至宝,小心接过。

夷主又道:“此法可解燃眉之急,然治标不治本。此次蝗灾,源于去岁北方大旱,虫卵滋生。欲绝后患,当调整农事。”

他指向远方:“离火邦水脉,并非处处丰沛。可广种耐旱作物,如黍、稷之类。此类作物不易引蝗,即便蝗过,因其生长周期短,或可抢种一季,弥补损失。且需深翻土地,曝晒虫卵,方可保长久安宁。”

夷主的话语,如同暗夜中的明灯,瞬间照亮了丰盈迷茫的心田。不仅给出了立竿见影的解决之法,更指出了长治久安的方向!

“先生真乃神人!”丰盈激动不已,“此恩此德,离火邦上下……”

夷主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笑容依旧平和:“夷主在侧,吉自天降。 老夫不过顺应天时,略尽人事罢了。吉兆与否,还在阁下能否力行。”

说完,他对着丰盈微微颔首,竟不再多言,手持竹杖,飘然下山,几个起落间,身影便消失在了荒原之中,仿佛从未出现过。

丰盈站在原地,手中紧紧握着那包“断肠草”,心中充满了震撼与感激。

他不再停留,立刻返回营地,召集所有随行人员。

“速将此药方及用法抄录,以最快速度传令各受灾郡县,依计行事!”

“同时,传令司农府,即刻统计国内耐旱作物种子,全力调拨,准备灾后补种、改种!”

“组织民众,待蝗灾稍控,立即深翻被灾土地!”

一道道命令被迅速下达。那看似微不足道的草药,被紧急配制、分发。当清晨的阳光再次洒向大地,无数民众背着药水,走向田野,进行着绝望中最后的尝试。

奇迹发生了。

喷洒了药水的田地里,那些原本蠢蠢欲动的蝗虫,在啃食了沾染药液的植物后,果然成片成片地僵死坠落!虽然无法完全灭绝蝗群,但极大地遏制了它们的蔓延和破坏速度,为后续的补救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与此同时,耐旱作物的种子被迅速分发下去,在蝗虫过后的土地上,抢种下了新的希望。

吉!

肆虐的蝗灾,终于被有效地控制住了(吉)!

虽然损失惨重,但离火邦最核心的产粮区得以保全,灾后的生产恢复也看到了明确的路径。民心,在一次次的绝望后,终于再次被希望点燃。

丰盈站在恢复了些许生机的田野边,眺望着夷主消失的方向,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感慨。

天降日食之蔽,地生蝗灾之凶,此双重阴影,几乎将丰盛推入深渊。然,绝境之中,得遇夷主,一语点醒,授以良方,终使邦国转危为安。

他深深体会到,丰盛之路,从非一帆风顺。真正的智慧,不在于避免所有危机,而在于危机降临时,能保持谦逊寻助之心,得遇贵人指引,方能化险为夷,重现吉祥光明。

讲述了丰盈伤愈后,离火邦再次遭遇天象异常——日食(日中见斗),紧接着爆发特大蝗灾,丰饶景象被巨大阴影遮蔽(丰其蔀)。丰盈亲赴灾区,却苦无良策,陷入困境。在巡视途中,他于荒僻之地意外遇到气度平和、智慧深邃的隐士夷主(遇其夷主)。夷主以“丰蔀非衰,斗见非凶”开解其心结,并授予其具体的驱蝗秘法和广种耐旱作物、深翻土地的长远之策(夷主在侧,吉自天降)。丰盈依计行事,迅速控制住蝗灾,并布局灾后生产,使得邦国转危为安,重现吉祥(吉)。这深刻阐释了丰卦九四爻辞的深意:在追求和维护丰盛的过程中,可能会反复遇到各种形式的遮蔽和危机(如异常天象、巨大灾害)。当凭借自身力量难以突破时,切不可固步自封或绝望放弃。需要保持开放和谦逊的心态,主动寻求和接纳外部的智慧与帮助。若能在这危机时刻遇到平和、有真知灼见的指引者(贵人),并真诚采纳其建议,便能找到破局的关键,引导局面化险为夷,最终迎来吉祥的转机。这强调的是危中寻机、借力破局的重要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