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黑风寨主成帝路 > 第256章 劲旅初练藩邦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1865年深秋,越南顺化港的码头被晨雾笼罩。三艘悬挂着玄黑龙旗的大新运输船缓缓靠岸,船舷两侧的“龙吟”1860式步枪在雾中泛着冷光,二十名身着玄黑军装的大新军官列队走下跳板,军靴踏在潮湿的石板上,发出整齐而沉闷的声响。为首一人身材挺拔,银色肩章熠熠生辉,正是此次赴越军事教官团总教官——赵烈。

赵烈曾是大新第七军团的步兵旅旅长,参与过苏南鏖战与天京攻坚战,一手带出的尖刀连以战术精湛、作风顽强着称。此次受命率队赴越,他身着简化版陆军常服,玄黑面料上仅用赤红滚边勾勒轮廓,腰间佩着一柄短刃,目光锐利如鹰,扫过码头迎接的越南官员,带着久经沙场的肃杀之气。

“大新帝国军事教官团总教官赵烈,奉我国陛下旨意,率部前来协助贵国整训军队,抵御外侮!”赵烈的声音沉稳有力,透过晨雾传遍码头,随行的十九名教官同时立正,玄黑军装的衣角在风中猎猎作响,气势震慑全场。

越南辅政大臣阮文祥快步上前,躬身行礼,语气中满是急切与恭敬:“赵总教官远道而来,一路辛苦!我国君臣百姓翘首以盼,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上国的天兵天将!”他身后,越南的文武官员与宫廷侍卫分列两侧,神色中既有对大新的敬畏,更有对强军的迫切期盼。

寒暄过后,阮文祥引着教官团登上马车,前往顺化皇宫(鸡贼的很,对内称帝,对外称王)。沿途街道上,越南百姓纷纷驻足观望,看着这些身着玄黑军装、身姿挺拔的大新教官,眼中满是好奇与希冀。顺化城的房屋多为木质结构,街道狭窄却整洁,只是空气中隐约透着一丝战乱前夕的压抑——法国侵略者已占据南圻,兵锋直指北圻,整个越南都笼罩在亡国的阴影之下。

皇宫大殿内,越南皇帝阮福时身着王袍,端坐于宝座之上,神色焦虑却强作镇定。见到赵烈等人入殿,他连忙起身相迎,不顾帝王威仪,快步走下丹陛:“赵总教官,诸位上国贤臣,快快请坐!如今法兰西蛮夷肆虐南疆,烧杀抢掠,小王的子民苦不堪言,国家危在旦夕,全仰仗上国相助,救越南于水火!”

赵烈躬身回礼,语气庄重:“国王放心,我国陛下与贵国约为同盟,唇齿相依,断无坐视之理。此次我等带来两千支‘龙吟’1860式步枪、八门‘虎啸’前装75毫米线膛炮,皆是经实战检验的利器。只要贵国将士肯吃苦、听指挥,我等定能在半年之内,为贵国练出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劲旅!”

阮福时闻言,脸上露出狂喜之色,连忙吩咐内侍上茶,随即话锋一转:“赵总教官所言极是!小王已备好京师五营,共计三千将士,皆是我国精锐,恳请诸位上国贤臣即刻着手整训,早日形成战力,抵御法军北上!”

“京师五营?”赵烈眉头微蹙,心中泛起一丝疑虑,“陛下可否容我等先前往军营查看一番,再做整训安排?”

阮福时欣然应允,当即下令备车,与赵烈等人一同前往京师五营的驻地。军营位于顺化城郊,四周筑有土垒,却早已年久失修,墙角布满青苔,营区内的士兵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有的斜靠在树干上抽着烟,有的光着膀子晾晒衣物,甚至有几人围在一起赌博,见到皇帝与大新教官到来,才慌乱起身,衣衫不整,军容涣散。

赵烈走到一名士兵面前,目光落在他手中的火绳枪上——枪身锈蚀严重,枪管弯曲,显然早已不堪使用。他伸手拿起枪,轻轻一拉枪栓,竟直接断裂,铁锈簌簌落下。“国王,这就是贵国的精锐?”赵烈的声音带着几分讥讽,“这样的武器,这样的军容,这样的士气,别说对抗法军的新式枪炮,恐怕连流寇都难以抵挡。”

阮福时脸色一阵红一阵白,尴尬地辩解:“赵总教官有所不知,这些将士皆是老兵,跟随小王多年,实战经验丰富,只是平日里疏于操练……”

“不是疏于操练,是早已烂透了!”赵烈打断他的话,语气毫不留情,“老兵油子积习难改,贪生怕死、好逸恶劳的毛病深入骨髓,他们心中没有家国,只有个人私利。法军的前装击发枪每分钟能射三发,战术灵活,以这些人的状态,上了战场只会一触即溃,白白送死!”

他转身指向营外的空地,沉声道:“要练,就必须招募新兵,从头开始!选拔身家清白、年轻力壮、有报国之心的青年,摒弃旧军队的陋习,用大新的训练方法、战术思想,打造一支全新的军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抵御法军,守护越南的江山社稷!”

阮文祥在一旁连忙附和:“陛下,赵总教官所言极是!京师五营确实不堪大用,与其浪费时间整训,不如招募新兵,另起炉灶。”

阮福时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他深知赵烈所言非虚,京师五营早已是扶不起的阿斗,若想救国,必须痛下决心。“好!就按赵总教官所言,招募新兵!”他转身对阮文祥下令,“即刻张贴告示,在全国范围内招募新兵,年龄十六至二十五岁,身强力壮、无不良嗜好者均可报名,优先录取猎户、农夫与手工业者,待遇从优!”

“臣遵旨!”阮文祥躬身领命,当即派人去办理招募事宜。

赵烈见状,满意点头:“国王英明!新兵招募之事,我等可派两名教官协助筛选,确保兵员质量。另外,新兵编制我已有初步构想:先招募两千人,组成越南禁卫团,分为两个千人营,每营下辖九个步兵连、一个炮兵连。全员配备‘龙吟’1860式步枪,每个营配四门‘虎啸’前装75毫米线膛炮,形成步炮协同、火力密集的作战体系。”

阮福时连连颔首:“一切都听凭赵总教官安排!所需粮饷、物资,小王即刻下令户部筹备,绝无延误!”

接下来的十日,越南各地的招募告示张贴开来。“上国教官亲训,配发新式武器,保家卫国,待遇优厚”的消息如野火般传遍城乡,无数饱受法军侵扰之苦的越南青年纷纷报名。大新教官亲自坐镇选拔现场,身高、体力、视力一一核查,还要询问其家世背景与报国之志,淘汰掉那些动机不纯、体质孱弱之人。

十日之后,两千名新兵齐聚顺化城郊的新军营。他们大多身着粗布衣衫,皮肤黝黑,眼神中带着几分青涩,却透着一股质朴的韧劲。赵烈将所有教官分成两组,每组十人,分别负责两个千人营,自己则统筹全局,制定训练计划。

“从今日起,你们不再是农夫、猎户,而是越南禁卫团的士兵!”赵烈站在高台之上,声音透过扩音筒传遍军营,“你们的使命,是保卫家园,驱逐法军,让你们的亲人不再受战火之苦!我知道你们很多人从未接触过新式武器,也不懂战术纪律,但只要你们听话、肯练,我保证,三个月后,你们会成为让法军闻风丧胆的劲旅!”

话音刚落,教官们便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魔鬼训练。第一步便是队列训练,“立正、稍息、齐步走”的口令在军营中回荡,新兵们光着脚踩在泥泞的操场上,一遍遍重复着简单的动作。大新教官要求极为严格,队列不整齐便反复操练,动作不到位便厉声斥责,甚至用马鞭抽打那些偷懒耍滑之人。

“站军姿!一个时辰!”负责第一营的教官陈旺一声令下,五百名新兵立即挺直腰板,双手贴于裤缝,目光平视前方。越南的深秋依旧炎热,阳光炙烤着大地,新兵们的汗水顺着脸颊流下,浸湿了衣衫,却无一人敢擅自动弹。陈旺曾是大新禁卫军的排长,作风硬朗,训练严苛,他手持马鞭,在队列中来回巡视,一旦发现有人摇晃,便一鞭抽下,“记住!队列是纪律的基础,连站都站不稳,上了战场只会成为活靶子!”

队列训练之后,便是体能训练。五公里越野、俯卧撑、仰卧起坐,这些看似简单的科目,却让从未受过系统训练的新兵们苦不堪言。有的新兵跑到半路便体力不支,瘫倒在地,教官们便用马鞭驱赶,或是让战友拖拽着前进;有的新兵做俯卧撑时手臂颤抖,支撑不住,教官便直接坐在他们背上,逼着他们坚持。

“你们以为打仗是儿戏吗?”赵烈看着在操场上挣扎的新兵,声音冰冷,“法军的士兵个个体能充沛,能长途奔袭,能攀爬峭壁。你们现在多流一滴汗,战场上就能少流一滴血!想要保住自己的性命,保住家国,就必须拼尽全力!”

体能训练告一段落后,终于迎来了武器训练。当两千支崭新的“龙吟”1860式步枪与八门“虎啸”前装炮运抵军营时,新兵们眼中满是震撼与好奇。他们小心翼翼地抚摸着光滑的枪身,看着黄铜部件在阳光下泛着金光,仿佛握住了救命的稻草。

“这是‘龙吟’1860式步枪,每分钟射速三发,有效射程八百米!”教官李铁柱拿起一支步枪,演示着装填动作,“拉动枪机,退出空弹壳,装入新弹,再拉动枪机闭锁,瞄准,扣动扳机!记住,动作要快、要准,形成肌肉记忆!”

新兵们分组练习,枪声在军营中此起彼伏。起初,他们动作生疏,有的拉不动枪机,有的装填时卡壳,有的甚至忘了打开保险。教官们耐心指导,手把手地纠正他们的动作,一遍又一遍,直到每个新兵都能熟练完成装填、瞄准、射击的整套流程。

射击训练更是严苛,教官们在百米外设置靶标,要求每个新兵必须达到十发七中才算合格。达不到标准的,便单独留下加练,直到合格为止。有的新兵眼睛被火药熏得红肿,有的手指被枪机磨出鲜血,却依旧咬牙坚持,他们知道,手中的步枪是抵御法军的希望,只有练精了枪法,才能在战场上杀敌报国。

与此同时,炮兵训练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八门“虎啸”前装75毫米线膛炮被架设在军营西侧的空地上,与大新军队的制式装备别无二致。教官王炮头曾是大新炮兵旅的炮长,精通各类火炮的操作与战术运用,他亲自演示装填、瞄准、发射的动作,讲解着火炮的射程、弹道与瞄准技巧。

“‘虎啸’炮最大射程两千五百米,有效射程一千五百米,可发射实心弹、爆破弹与榴霰弹!”王炮头的声音洪亮,“实心弹用于摧毁工事,爆破弹用于杀伤集群目标,榴霰弹用于压制步兵!不同的目标,用不同的弹药,不同的距离,用不同的仰角,都要烂熟于心!”

炮兵新兵们扛着沉重的炮弹,来回奔跑,练习装填动作。每发炮弹重达六公斤,连续装填数十次后,他们的手臂酸痛难忍,却无人敢抱怨。瞄准训练更是枯燥,他们趴在炮架旁,透过瞄准镜紧盯靶标,调整高低与方向手轮,直到能精准锁定目标为止。

除了单兵训练,战术协同训练也同步展开。赵烈将新兵们分成若干个十人小组,教授他们散兵线战术、交替掩护、冲锋突击、阵地防御等实战科目。在模拟战场中,新兵们按照教官的指令,时而散开成散兵线,时而匍匐前进,时而交替掩护射击,虽然动作还略显稚嫩,却已初具战术雏形。

“记住,战场上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团队协作!”赵烈在模拟战场旁督战,“步兵要掩护炮兵,炮兵要支援步兵,机枪手要压制敌方火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缺一不可!只有协同配合,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战力!”

训练之余,赵烈还让教官们向新兵们宣讲法军的战术特点与侵略暴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与战斗意志。每当听到法军在南圻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事迹时,新兵们眼中都燃起愤怒的火焰,训练的劲头也更足了。

越南皇帝阮福时与辅政大臣阮文祥时常前来视察,看到新兵们从最初的农民猎户,逐渐变得纪律严明、动作规范,手中的新式武器运用得愈发熟练,心中满是欣慰。“赵总教官真是治军有方!有这样一支劲旅,何愁法军不灭,家国不存!”阮福时望着在操场上刻苦训练的新兵,感慨道。

赵烈却并未满足:“国王过誉了。目前新兵们只是掌握了基础的军事技能,距离真正的精锐还有差距。接下来,我们将进行实弹演练与模拟攻防战,让他们在实战环境中锤炼战术,只有经过血与火的考验,才能成为真正的战士。”

就在越南禁卫团如火如荼训练之际,千里之外的京城,黑风军校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学员。

十五名身着朝鲜传统服饰的男子站在军校大门外,神情肃穆地望着那面高高飘扬的玄黑龙旗。旗帜在秋风中猎猎作响,玄黑色的面料上,金色的龙纹栩栩如生,透着一股君临天下的威严,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强烈的肃杀之气。

“不愧是上国啊思密达!”一名朝鲜宗室喃喃自语,眼中满是敬畏。他名叫李载允,是朝鲜国王李熙的堂弟,此次与其他四名宗室、十名优秀军官一同前来黑风军校学习,肩负着为朝鲜建立新式军队的重任。

同行的十名朝鲜军官中,为首一人身材魁梧,面容刚毅,正是李舜臣的后人——李敏赫。李敏赫自幼熟读兵法,继承了先祖的军事天赋,在朝鲜军中担任校尉,此次主动请缨前来大新学习,渴望能学到上国的先进军事技术与战术思想,抵御倭国的侵扰。

这十五名学员中,八人入选步兵科,三人入选骑兵科,四人入选炮兵科,皆是朝鲜军中的佼佼者与宗室中的精英。他们站在黑风军校的大门外,望着校内整齐排列的玄黑色军阵,听着远处传来的枪声与呐喊声,心中满是震撼与期许。

黑风军校的校门高大雄伟,由青条石砌筑而成,门楣上“黑风军校”四个大字苍劲有力,透着一股铁血气息。校门两侧,两名身着玄黑军装的卫兵持枪而立,身姿挺拔如松,目光锐利如鹰,腰间的“龙爆”手榴弹与背后的工兵铲清晰可见,尽显大新军队的严明军纪与强悍战力。

李敏赫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坚定的光芒。他知道,此次前来黑风军校,是朝鲜强军的希望所在。只有学到真本事,才能带领朝鲜军队摆脱落后的局面,抵御外敌,守护家国。他转头看向身后的同伴,沉声道:“诸位,上国的强军之路就在眼前,我们定要虚心求教,刻苦学习,不负国王陛下的重托,不负朝鲜百姓的期盼!”

众人齐声应诺,声音洪亮。随后,在军校接待官的引导下,他们整理了一下衣衫,迈着坚定的步伐,缓缓走进了黑风军校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