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二十三章 日常与史诗

战略蓝图已然铺就,dSm这艘巨舰在新的航道上平稳而迅速地前行。林凡的生活,也仿佛进入了一种新的节奏。外界的疾风骤雨暂时停歇,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庞杂却有序的宏观管理与战略决策。他不再需要事必躬亲地处理每一次危机,而是将更多精力放在把握方向、调配资源和激发核心团队的潜力上。

这使得他能够更规律地回家,更经常地出现在晚餐桌上,甚至能抽出完整的时间,参与许子言的成长。

这天晚上,林凡兑现了之前的承诺,和顾佳一起,陪着许子言完成幼儿园布置的“家庭科技小制作”作业。作业要求是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一个能体现“未来能源”概念的小模型。

一家三口围坐在客厅的地毯上,面前堆着纸盒、瓶盖、锡纸、小马达和LEd灯等材料。许子言兴奋得小脸通红,一会儿拿起这个,一会儿摸摸那个,充满了创作的欲望,却又不知从何下手。

“爸爸,妈妈,我们做什么呀?”他仰着头,大眼睛里满是期待。

顾佳笑着拿起一个纸盒:“我们可以用这个做房子的主体。”

林凡则拿起一个小马达和LEd灯,沉吟道:“或许,我们可以做一个微型的‘风光互补’模型?用纸杯做风车,用锡纸反射灯光模拟太阳能,带动马达发电,点亮小灯。”

这个提议立刻得到了许子言的赞同。于是,分工合作开始。顾佳心灵手巧,负责裁剪和粘贴,将纸盒变成一个有窗户有门的小房子。林凡则带着许子言,耐心地讲解着简单的电路原理,教他如何将马达、灯泡和电池连接起来。许子言听得似懂非懂,但看着爸爸熟练地将电线缠绕在接线柱上,眼神里充满了崇拜。

当小小的风车在林凡吹出的气流下转动,LEd灯随之亮起,将温暖的微光投射进那个小小的纸盒“房子”里时,许子言高兴地拍起手来:“亮了!亮了!我们的未来房子有电了!”

看着儿子纯真的笑脸,和顾佳温柔注视的目光,林凡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这一刻,没有全球能源格局,没有技术标准之争,没有暗流涌动的博弈,只有一家人共同完成一件小事的简单快乐。这种平凡日常的幸福感,与他正在书写的文明史诗形成了奇妙的对照,却又如此和谐地统一在他的生命里。

他意识到,他所追求的那个“启明”未来,其最核心的意义,或许就是为了守护和滋养这千千万万个平凡而温暖的日常。让更多的孩子能在明亮的灯光下完成作业,让更多的家庭能享有稳定能源带来的便利与安宁。

将许子言哄睡后,林凡和顾佳并肩站在阳台上,看着城市的夜景。

“有时候觉得,你现在做的事情,离我们的生活好远。”顾佳轻声说,夜风吹拂着她的发丝。

林凡揽住她的肩膀,将她往自己身边带了带:“但其实又很近。dSm做的每一件事,最终都会像我们刚才做的那盏小灯一样,以某种方式,照亮普通人的生活。”

顾佳将头靠在他肩上,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感受着这份安宁。她知道,她的丈夫走在一条无比艰难却又伟大的道路上,而她能做的,就是为他守住身后这片温暖的港湾。

第二天,林凡回到dSm总部。他收到了安迪提交的“未来趋势研判小组”的初步报告。报告指出,随着“烛龙”技术的普及,社会结构、就业形态、城市规划乃至地缘政治都可能发生深刻变革,建议dSm提前布局相关软科学研究,并与政府、学界合作,引导社会平稳过渡。

同时,王漫妮也汇报,dSm全球创新基金已收到超过数千份项目申请,涵盖了从农业到医疗,从交通到娱乐的各个领域,显示出市场对“无限能源”时代应用场景的狂热期待。

一切都按照蓝图稳步推进,甚至比预想的更快。

林凡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看着楼下川流不息的人群和车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或许并不知道dSm和林凡究竟在做什么,但他们未来的生活,却将实实在在地被dSm所推动的这场变革所塑造。

史诗在笔尖流淌,而日常在脚下延续。

他既是史诗的书写者,也是日常的守护人。

这份双重身份带来的责任与动力,推动着他,也推动着dSm,向着那既定的未来,坚定不移地前行。

(第一百二十三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