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三十章 无声的博弈

“前沿科学研究院”的成立,在dSm内部并未引起太大波澜,外界更是将其视为dSm在技术领域深化布局的常规举措。只有林凡和安迪清楚,这个机构承载着何等超越时代的秘密。招募工作在全球范围内隐秘而高效地进行着,安迪利用“暗影”的情报网络进行背景筛查,确保每一位被选中的科学家都具备顶尖的才华、可靠的信誉,以及对未知领域纯粹的好奇心。

与此同时,针对那声“小心”警告的调查依旧毫无进展。SSG和“暗影”动用了所有能动用的资源,甚至林凡也尝试通过系统进行某种程度的反向追踪,但那条信息如同从未存在过,消失得无影无踪。这种敌暗我明的态势,让林凡始终保持着一份最高级别的警惕。

然而,对手似乎也改变了策略。之前那种直接的网络攻击、军事试探或舆论抹黑明显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柔和、更具渗透性的方式。

王漫妮向林凡汇报了一个新情况:几家背景深厚、以往与dSm并无太多交集的跨国咨询公司和法律事务所,近期开始频繁接触dSm的中层管理人员和一些关键技术的合作伙伴。他们提供的服务看起来非常“专业”和“中立”,从“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到“规避潜在的国际法律风险”,从“评估技术出口管制影响”到“规划知识产权战略布局”,几乎涵盖了dSm可能面临的所有“软性”挑战。

“他们的建议听起来都很有道理,甚至能指出一些我们之前忽略的细节,”王漫妮皱着眉说,“但仔细推敲,很多建议的核心,都隐含着将dSm的技术和标准,逐步纳入现有国际体系和法律框架的意图,或者说……驯化。”

林凡立刻明白了。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围剿,不是硬碰硬的对抗,而是试图用规则、法律、商业惯例这些“软刀子”,慢慢磨平dSm的棱角,将其同化进旧的秩序之中,从而削弱其颠覆性力量。这比直接的对抗更难对付,因为它披着“合作”与“专业”的外衣。

“接受他们的接触,”林凡沉吟片刻后指示,“但要保持绝对清醒。成立一个专门的团队,由你牵头,法务和战略部门配合,专门研究和应对这些‘专业建议’。我们要学会利用他们的规则,甚至反过来影响和修改规则,而不是被他们牵着鼻子走。”

他要在这场无声的、关于规则制定权的博弈中,同样占据主动。

几乎在同一时间,安迪也监测到,几个主要的国际科技标准组织内部,关于“下一代能源系统安全伦理框架”的讨论突然变得热烈起来。一些看似中立的专家学者提出了许多新的伦理考量,例如“人工智能与能源系统深度融合的失控风险”、“无限能源下社会公平的再定义”、“人类增强技术与能源获取的伦理边界”等等。这些议题都极具前瞻性,但讨论的导向,却隐隐指向需要对dSm这类掌握核心技术的公司施加更多的“社会监督”和“伦理约束”。

“他们在试图构建一个道德高地,用未来的、潜在的伦理风险,来制约我们现在的技术发展和应用。”安迪一针见血地指出。

林凡冷笑一声。这套话语体系,他并不陌生。

“参与进去,”他命令安迪,“让我们的人也加入这些讨论。我们要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基于我们技术实践的伦理思考。记住,最好的防御是进攻,我们要争夺伦理话语的定义权,不能让他们垄断了对未来的道德解释。”

就在林凡全力应对这场无声的、渗透到规则和伦理层面的新博弈时,一个意想不到的访客,通过顾佳的渠道,请求与林凡会面。

来人是蒋南孙。她所在的建筑设计工作室,因为之前承接dSm基金会那个示范区社区中心的设计,与顾佳有了不少接触,两人私交渐笃。

顾佳向林凡转达请求时,语气有些微妙:“南孙说,她不是以设计师的身份来的,而是……受一位长辈所托,带来一些你可能感兴趣的消息。关于……一些古老的家族,和他们对当前变化的……看法。”

林凡目光微凝。古老的家族?他立刻联想到了之前那个崩塌的能源家族,以及可能隐藏得更深的、盘根错节的传统势力网络。

蒋南孙带来的,会是另一个警告?还是一个……机会?

这场无声的博弈,似乎正将一些隐藏在历史阴影中的角色,也推到了台前。

(第一百三十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