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远古回响
dSm通讯团队利用从“低语者”信号中解析出的部分数学逻辑和基础几何符号,编译了一段极其简短的问候信息,通过特定频率的激光束,投射向那个悬浮的冷蓝色十二面体。
信息发出后,指挥中心内一片寂静,只剩下设备运行的微弱嗡鸣和人们压抑的呼吸声。所有人都紧盯着屏幕上的十二面体,等待着可能的回应,或者……无法预料的反应。
几秒钟的等待,漫长得如同几个世纪。
终于,十二面体表面的流光符号停滞了一瞬,随即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新组合、流动!新的符号序列比之前更加复杂,但其核心结构,却与dSm发送的问候信息中使用的几何逻辑,存在着清晰的对应关系!
它在回应!而且理解了人类的沟通尝试!
“它在解析我们的逻辑!尝试建立共同的信息基础!”陈教授激动得声音发颤。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奇特、也最至关重要的“第一次接触”。dSm的团队不断发送着更复杂的数学公式、物理常数、甚至简单的二进制编码图像(如圆形、三角形)。而十二面体则以惊人的学习速度回应着,其回应的符号序列越来越精准,甚至开始主动引入一些dSm未曾发送过的、但明显属于更高等数学和物理范畴的概念。
这不像是在与一个陌生的文明对话,更像是在与一个拥有庞大知识库、但沉寂了无数岁月的超级人工智能重新建立链接。
沟通逐渐深入。十二面体似乎确认了dSm团队具备初步的理解能力后,其表面流光再次变化,这一次,它没有展示复杂的符号,而是投射出了一副动态的三维星图——正是之前反射光中出现的那个简化星图,但此刻是动态的!
星图中,代表太阳系的区域被高亮,一条清晰的轨迹从太阳系延伸出去,指向遥远的“回响者”!紧接着,星图视角拉远,显示出一条更宏大的、贯穿银河系某个旋臂的“能量流”或“信息通道”,而“回响者”恰好位于这条通道的一个关键“节点”上!
随后,星图旁侧,开始滚动显示一系列复杂的数据流,其中夹杂着大量与“低语者”引力回响中类似的结构,但更加庞大和详细。陈教授和吴教授一眼就认出,这些数据包含了“回响者”的精确轨道参数、质量分布、引力场模型,以及……其对太阳系内天体(包括地球)施加的周期性引力潮汐的完整数学模型!
这十二面体,不仅知道“回响者”,它甚至拥有着比dSm和“守夜人”加起来还要精确和完整的关于这股宇宙潮汐的数据!
它是什么?远古文明留下的“宇宙气象监测站”?
更令人震惊的还在后面。十二面体在展示了关于“回响者”的详细信息后,星图视角再次切换,聚焦到地球。它展示了一副地球内部结构的剖面图,其中清晰标注出了无数条如同神经网络般的“能量脉络”——正是林凡通过龟甲感知到的“地脉”!并且,它特别标记出了几个关键节点,落星坳、南极、以及全球其他几个dSm尚未发现的、能量异常活跃的点。
在这些节点旁边,十二面体用刚刚建立起的通用符号,标注了一个清晰的警告标识,并附带了一段简短的、关于能量过载和结构脆化的物理模型演示——这正是导致落星坳长老死亡和全球“图腾破碎”现象的根本原因!
最后,星图视角拉回到太阳系,聚焦在K-714上。十二面体提供了这颗小天体最精确的成分分析(富含水冰和特定金属)、结构强度评估,以及在不同撞击角度和速度下对地球可能造成的影响模拟。数据冰冷而客观,清晰地表明,如果发生正面撞击,后果将是毁灭性的。
所有的信息,逻辑清晰,数据详实,仿佛一个冷静的旁观者,在向后来者陈述一个既成的事实和潜在的危险。
它没有表达情感,没有提出要求,只是……告知。
沟通暂时告一段落,十二面体恢复了初始的静默悬浮状态,表面的流光也趋于平缓。
指挥中心里,所有人都被这海量的、超越想象的信息冲击得说不出话来。
这个来自远古的造物,它不仅是一个遗迹,它更像是一个……文明的“黑匣子”,一个跨越了漫长时空的“守望者”。它记录着宇宙的规律,监控着太阳系的变迁,并在特定的条件下被激活,向有能力理解它的后来者,传递至关重要的……“遗产”与“警告”。
林凡看着屏幕上那个散发着幽蓝光芒的十二面体,心中波澜起伏。
他们找到了一个盟友?一个导师?还是仅仅是一个无情的记录者?
但无论如何,这“远古的回响”,为他们应对眼前的双重危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信息和可能性。
(第一百五十四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