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朱老三,解锁吕布模版! > 第143章 咱多收点税怎么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嘴上虽然抱怨着,朱元璋手里的筷子却很诚实。

夹起一个最大的鸡腿,精准地丢进了朱棡的碗里。

“嘿嘿,这不是想父皇您了嘛。”

朱棡嬉皮笑脸地应付着。

“再说了,是您八百里加急把儿臣叫回来的,怎么还怪起儿臣了?”

“你这个逆子!还敢顶嘴?”

朱元璋眼睛一瞪。

“啪!”

一声清脆的轻响。

马皇后不知何时绕到了朱元璋身后,一巴掌拍在了他的后脑勺上。

“好好吃饭!吓着孩子了!”

朱元璋捂着后脑勺,脸上写满了委屈,却不敢反驳。

他只能用眼神狠狠地剜了朱棡一眼,仿佛在说:你给咱等着!

朱棡缩了缩脖子,埋头扒饭,嘴角却忍不住疯狂上扬。

一顿饭,就在这样温馨又带着几分滑稽的氛围中结束了。

一名御医小心翼翼地走上前,想要给朱元璋把个脉。

“陛下,您的龙体……”

“滚滚滚!”

朱元璋不耐烦地挥了挥手。

“咱好得很!”

他站起身,一把拽住吃得心满意足,正准备开溜的朱棡。

“逆子,跟咱去御书房!”

御书房内,空气瞬间变得凝重起来。

朱元璋一改饭桌上的慈父模样,面沉如水。

他从堆积如山的奏折中,抽出一本户部尚书杨思义上的折子,直接丢到了朱棡面前。

“看看吧。”

“这就是咱的大明江山,这就是你爹我给你打下的家底!”

朱棡捡起奏折,翻开一看,眉头立刻就皱了起来。

奏折上的数字触目惊心。

大明立国以来,国库收入就没宽裕过,连年赤字。

开支巨大,收入却少得可怜。

原因无他,连年战乱,百姓困苦,朱元璋心善,大笔一挥,免了天下农税。

这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但也让国库直接见了底。

“看明白了?”

朱元璋的声音带着疲惫。

“满朝文武,除了让咱等土豆,就没一个能想出办法的。”

“咱现在就问你,这个烂摊子,你有没有办法收拾?”

朱棡合上奏折,抬起头,目光直视着朱元璋。

“父皇,这问题的根源,不在于开支,而在于收入。”

“更准确地说,是您亲手斩断了最大的一笔收入来源。”

“放肆!”

朱元璋勃然大怒。

“咱为了让百姓休养生息,减免赋税,难道还错了不成?”

“减免农税,自然没错。”

朱棡不卑不亢地说道。

“但您错就错在,把商税也一并给取消了!”

“商人?”

朱元璋的脸上露出不屑。

“一群投机倒把,逐利忘义的奸猾之徒!”

“咱不治他们的罪就不错了,还指望从他们身上收税?”

这是根植于朱元璋骨子里的观念,农民出身的他,对商人阶层抱有极大的偏见。

“父皇,您错了。”

朱棡摇了摇头。

“您只看到了商人的趋利,却没有看到他们手中掌握着何等财富。”

“战乱之后,百废待兴,百姓手中确实没有余钱。”

“可那些商人呢?他们通过囤积居奇,低买高卖,积累了惊人的资本。”

“天下的财富,并没有消失,只是从百姓的手里,流进了商人的口袋。”

“您对农民减税,是仁政。可您对商人也免税,那就是糊涂!”

朱棡的话,一字一句,都重重地敲在朱元璋的心上。

朱元璋脸上的怒气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思索。

他沉默了许久,御书房内安静得能听到烛火燃烧的噼啪声。

他不得不承认,这个他一向看不起的儿子,说得有道理。

“那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朱元璋的声音有些沙哑。

“很简单。”

朱棡伸出手指。

“恢复商税,并且要重重地收!”

“如今大明百废待兴,商业活动是恢复经济最快的手段。”

“我们非但不能抑制,还应该鼓励。”

“但是,商人赚了钱,就必须给朝廷交税。”

“农人辛辛苦苦一年,刨去成本,所剩无几,我们只收三十税一。”

“商人一本万利,我们收他个十税五,甚至十税六,都毫不为过!”

“十税五、六?!”

朱元璋倒吸一口凉气,但随即,他的眼睛就亮了起来。

对啊!咱怎么就没想到呢!

那些商人赚那么多,咱多收点税怎么了?

这钱收上来,既能充盈国库,又能拿来兴修水利,赈济灾民!

此计可行!

朱元璋看着眼前侃侃而谈的儿子,眼神中充满了赞许。

“好!好!好!”

他一连说了三个好字,心中的郁结一扫而空。

朱棡看着自家老爹那恍然大悟的模样,忍不住老气横秋地背着手,微微摇头。

“孺子可教也。”

话音刚落,御书房内原本豁然开朗的气氛瞬间凝固。

朱元璋脸上的笑容僵住了。

他缓缓低下头,看着自己脚上的布鞋。

下一秒,他猛地弯腰,一把将鞋脱了下来,指着朱棡怒吼。

“你个逆子!咱今天非得打死你不可!”

“哎哎哎!父皇,君子动口不动手啊!”

朱棡吓得一蹦三尺高,绕着桌子就开始跑。

“有话好说!父皇!您这鞋……是不是有点味道啊!”

“咱让你闻闻味道!”

朱元璋气得血压飙升,举着鞋就在后面追。

朱棡身形灵活,绕着巨大的御案,轻松躲闪着老朱的“攻击”。

“父皇,您这就不讲道理了!”

“儿臣这是实话实说,忠言逆耳啊!”

朱元璋追了两圈,已是气喘吁吁,看着灵活的儿子,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他停下脚步,深吸一口气,将手中的布鞋当作暗器,猛地朝朱棡飞了过去。

“咱砸死你!”

朱棡脑袋一偏,布鞋擦着他的耳边飞过。

“哎哟!”

一声惨叫响起,却不是来自朱棡。

只见那只布鞋不偏不倚,正中一个端着茶盘路过的内侍太监的脑门。

太监两眼一翻,直挺挺地向后倒去,茶水洒了一地。

朱元璋眼角抽搐了一下。

朱棡则是憋着笑,指着那太监。

“父皇,您这准头……有待提高啊。”

“你……”

朱元璋刚要发作,眼珠子一转,计上心来。

他突然“哎哟”一声,捂住了自己的后腰,脸上露出痛苦万分的神情。

“咱的腰……咱的老腰……”

朱棡脸上的笑意瞬间消失。

他一个箭步冲了过去,扶住朱元璋。

“父皇!您怎么了?”

他扭头看向旁边几个吓傻了的内侍,眼神瞬间变得冰冷,一股煞气喷涌而出。

“都愣着干什么!还不快传御医!”

那几个内侍被这股煞气一冲,吓得魂飞魄散,连滚带爬地跑了出去。

“传御医!快传御医!”

朱元璋靠在朱棡身上,感受着儿子身上传来的焦急,心中顿时一暖。

这个臭小子,嘴上不饶人,心里还是有咱这个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