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但是,胖知知那短暂的、象征意义的罚跪日子也很快结束了。

成王庄园试种的红薯,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

在太子上报之后,确定红薯是大丰收。

景和帝龙心大悦,对于他和太子而言,什么党争,什么刺杀,在眼前这关乎国计民生,能活人无数的大事身上,都显得次要了。

景和帝亲自下旨,御驾出宫,率领六部重臣以及司农寺全体成员,浩浩荡荡的前往京郊成王的庄园。

太子和成王牵着胖知知早已在田埂边等候。

广袤的田地里,绿油油的红薯藤蔓铺满了地面,长势极为喜人。

这极具历史意义的时刻,第一锄头由昭和帝拿着一把特制的木锹亲自开挖。

当第一锄头下去,翻出底下那串串饱满、个头惊人的红皮块茎时,现场顿时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惊呼!

“天佑大昭!祥瑞啊!”

“如此硕果!闻所未闻!”

“快!称重!快称重!”

景和帝龙颜大悦,一声令下,早已准备好的庄户和兵士们,怀着虔诚的心情,开始小心翼翼的挖掘。

胖知知一看这场面,哪里还忍得住?

他立马挣开明若清拉着他的手,举起自己那把精心准备的,等比例缩小的可爱小锄头(明若清丧心病狂的给胖知知刷种田技能时准备的),迈着小短腿就冲进了田里。

景和帝刚上岸,丰收的喜悦,让他看到来凑热闹的胖孙孙也哈哈大笑。

“好呀,知知,小心点,别把红薯挖破了,朕让你皇伯父和你父王跟你一起干!”

既然有景和帝当场点名,原本准备袖手旁观的太子和成王也不得不苦哈哈的下地干活。

太子和成王都下去了,其他官员还敢继续站着吗?

于是,大昭朝堂官员都在司农寺和庄户的指引下,小心翼翼的挖掘红薯。

只要挖破一点就会收到岸上皇帝监工的眼神杀。

大家只能小心小心再小心。

明若清在心里暗暗撇嘴,他怀疑这就是前段时间,这堆大臣在朝堂吵架吵的他爹头疼,他爹的暗戳戳报复。

胖知知可能是这里面少数真心实意挖红薯的人。

得了允许后,他立刻像只快乐的土拨鼠,找了个空地,撅着小屁股,有模有样的挥舞着他的小锄头。

他力气小,挖得慢,但也格外的认真仔细。

在这么多人的挖掘下,这片红薯收得格外的快。

当所有红薯被收集起来,经过反复称重核算,一个震撼所有人的数字被报了上来。

“启禀陛下!经核算,此片试验田,红薯亩产——三千五百斤!!!”

尽管早有准备,但真正听到这个远超预期的数字时,巨大的惊喜还是淹没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红薯,景和帝心中的畅快达到了顶点。

龙颜大悦,目光扫过人群,最终定格在了那个还在泥地里,顶着一脸泥点子傻乐的胖孙子。

朗声开口,

“明言知上前!”

胖知知正撅着屁股研究下一株红薯,听到皇爷爷喊他全名,还愣了一下。

他最近没惹事吧?老老实实在家罚跪的吧?

是抄唐瑾作业被发现了?或者他把御花园墨菊拔掉的事东窗事发了?

直到小栗子提醒,胖知知才心虚的跑到昭和帝面前,还不忘拎着他那把小锄头。

景和帝这会被红薯的滤镜蒙蔽,没看出他心虚的样子,反而觉得自家孙儿看起来就是聪慧可人。

眼中笑意更浓,语气里却带着帝王的威严。

“成王世子明言知,献瑞种于前,启祥瑞之端;今日亲事农桑,体恤民艰于后。此红薯之功,活民无数。朕心甚慰!特赐……”

景和帝略一沉吟,继续开口。

“赐黄金千两,东海明珠一槲,蜀锦百匹,京郊上等良田五百亩!另,加封食用两千户!”

这份赏赐前面的黄金和蜀锦倒是次要,重要的是食邑,是土地!

这意味着将有两千户的人家的赋税直接归入成王世子名下,这是实实在在的地位和长期收入。

群臣闻言,不管心里如何想,表面上立刻齐声高呼:“陛下圣明!世子殿下洪福!”

胖知知还惊喜于不是惩罚当中,懵懵懂懂的就看到所有人跪下。

皇伯父和父王也很高兴。

虽然不知道后面这些意味着什么,但前面的黄金就能让他咧嘴笑了起来。

露出小米牙,像模像样的行礼。

“谢皇爷爷赏赐!”

红薯收完了,胖知知在上学之余,也在掰着手指头算日子,秋闱放榜在即了,他希望明瑞表哥能金榜题名。

然而,在听到放榜的锣声前,胖知知先知道了,楚鹤轩不告而别的消息。

其实,也不是不告而别啦,起码明若清知道他的去向。

甚至,楚鹤轩还给胖知知还有钱尚他们都留了一封书信。

但对于胖知知来说,没有当面告别的人都是不告而别。

明若清其实拦过楚鹤轩的,楚鹤轩放在他以前的时代只是一个在校的初中生罢了。

小小年纪就要去北疆,上战场,真的太小了一点。

他与楚鹤轩在楚鹤轩刚出狱的时候,曾有过一次长谈。

明若清欣赏楚鹤轩的坚韧与能力,在经历这么多,也没有被打倒。

他有意让楚鹤轩留在京城某个衙门先历练,以他的才学武功,加上成王府的庇护,未必不能搏一个前程。

但楚鹤轩拒绝了。

他的态度异常坚决。

楚鹤轩言辞恳切;“王爷厚恩,鹤轩铭感五内。然京城于我,是伤心之地,也是是非之窝。我留在此处,一举一动皆被人关注,于王府是拖累,于我自己也是枷锁。我毕竟享受过镇国公府的资源,镇国公府欠北疆百姓的,我要去北疆,去赎罪,去偿还,也要快速的再次站起来!”

明若清看着他眼中不容动摇的坚决,知道他心志已定,再难更改。

他叹了口气,不再相劝。

还是个孩子呢,他是不想让云水班的悲剧再次发生吧。

可笑的是,没有怎么完全享受过镇国公府偏爱的,甚至是被加害的人,就因为一个楚姓,在偿还罪孽。

果然,小孩子不能教的道德感过高!

明若清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