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如今的太子,腰包鼓得很。

玻璃的暴利、赵婉柔经营下日益扩大的商业网络、乃至红薯推广后渐增的国库收入,都让他有了充足的底气。

说修堤坝,大笔款项就直接拨了下来,根本不需要像往年一样跟户部来回扯皮、讨价还价。

不止是京城运河,整个南方水网的重要区段,都获得了一笔巨大的专项拨款。

工部上下如同上了发条,大量有经验的官员和技术工匠被派往各地督导工程。

京城工部衙门里,留守的尚且忙得脚不沾地,更别提那些被外派的了。

工部尚书如今正是求贤若渴(或者说,是个人就要)的时候。

管你是哪个王府的世子、哪个侯府的少爷,既然来工部观政,那就是壮劳力!

别说拜见上官了,连口气都没让喘,直接就被“发配”到了工程最前线。

于是,当马车在尘土飞扬的京郊运河堤坝旁停下时,五人看到的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民夫如蚁,号子震天,石料木材堆积如山,监工的官吏拿着图纸大声呼喝,空气中弥漫着汗水、泥土和河水的腥气。

一位皮肤黝黑、嗓音沙哑的工部主事迎了上来,打眼一瞧这五个少年。

虽然穿着观政的官袍,但个个细皮嫩肉,气质非凡,尤其是领头那个小少年,眉眼精致得跟画儿似的,一看就不是干粗活的料。

让他们去搬石夯土?

别说效率如何,万一磕着碰着了,不说担待不担得起,光是耽误干活效率也不好啊。

主事摸了摸下巴上的胡茬,当即有了决断。

大手一挥:“你们几个,既然是来观政学习的,搬砖运土的粗活就不必了。正好,堤坝工地的后勤账目、民夫伙食调度、物料进出登记这些事儿正缺人手,你们就去那边帐棚里帮忙吧!跟着刘书办,听他安排!”

于是,原本可能要在泥水里打滚的五人组,被直接发配到了后勤保障区。

所谓的后勤,听起来比风吹日晒的堤坝上要强,但实际干起来,也绝不轻松。

他们被分配到了一个临时搭建的大帐棚里,里面堆满了各种册簿、算盘,空气中弥漫着墨汁和灰尘的味道。

负责这里的老书办姓刘,是个干瘦的小老头,眼神精明,算盘打得噼啪响。

刘书办可不管他们是什么身份,来了就是干活的人。

他麻利地给五人分了工:

程文简和李弈被安排核对每日消耗的石料、木料数量,与入库记录进行比对,确保没有虚报漏记。

这工作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对数字的敏感,两人倒还能应付。

钱尚,被派去协助管理民夫的伙食调度,登记每日食材采买、分发,还要负责一部分工钱核算。

这对钱尚来说算是专业对口,他很快就和管伙食的伙夫称兄道弟起来。

唐瑾被安排去清点和管理工具、劳保物品的出入库,防止丢失损坏。

这活儿需要体力也需要责任心,唐瑾倒也干得一丝不苟。

而明言知,则被刘书办“委以重任”——负责将前面四人汇总过来的各项数据,誊录到总的流水账册上,并做初步的核算。

这可要了知知的老命了!

他本就对数字不太敏感,之前在户部就被账册折磨得够呛,如今换到工部,面对的依旧是密密麻麻的数字!

而且工部的账目更加琐碎,石料多少方、木料多少根、麻绳多少捆、民夫多少工日、伙食多少开销……每一样都需要准确记录。

知知握着毛笔,对着那如同天书般的账册,小脸皱成了一团。

耳边是刘书办时不时的催促和指点:“世子,这里记错了,是三十二方,不是二十三!”

“哎呀,这个数字加错了!重新算!”

知知有点欲哭无泪,只能硬着头皮,一边扒拉着算盘,一边努力集中精神抄写核算。

他感觉自己快要被这些数字淹没了。

除了繁重琐碎的后勤账目,工地的饮食对五人来说也是一大考验。

到了饭点,无论是监工的官员还是卖力气的劳役,都聚在临时搭建的棚子下,捧着粗陶大碗,就着简单的菜蔬,大口吞咽着糙米饭或杂粮馍馍。

官员们的伙食稍好一些,偶尔能见点油腥,或许有一小碟咸菜或简单的菜汤,但比起知知他们在王府侯府里的珍馐美味,简直是天壤之别。

初时,五人看着那粗糙的饭食,闻着那寡淡的味道,脸上都难免露出了些难以适应、难以下咽的神色。

尤其是钱尚,对着碗里那黄澄澄、略显拉嗓子的粟米饭,小眉头拧得死紧。

那工部主事眼光毒辣,将他们那点细微的嫌弃表情尽收眼底,什么都没说。

但第二天饭点,五人便被推到了分发食物的长队最前方。

他们面前是堆积如山的杂面馍馍和一大桶几乎看不见油花的清汤寡水,身后是排着长队、眼巴巴等着吃饭、浑身汗水泥污的劳役。

那些劳役大多面色黧黑,手掌粗糙开裂,眼神疲惫却又带着对食物的渴望。

他们默默地接过唐瑾和李弈递来的馍馍,舀一勺汤,然后便默默地蹲到一旁,狼吞虎咽起来,仿佛那是世间最美味的佳肴。

看着这一幕,五人心中都受到了不小的震动。

他们平日里锦衣玉食,何曾真正接触过这些依靠最原始的体力劳动换取温饱的底层民众?

更不曾想过,自己眼中难以下咽的食物,对他们而言却是维持体力、支撑家庭的宝贵能量。

钱尚递馍馍的手不再迟疑,明言知舀汤时也尽量做到均匀。

唐瑾看着一个年纪和他差不多大、却瘦小许多的少年劳役,默默多塞了一个馍馍(他自己的,不是别人的)过去。

而当他们自己也再次端起那粗糙的饭食时,心态已然不同。

虽然依旧觉得口感不佳,但那份明显的嫌弃和抗拒却消失了。

他们学着那些劳役的样子,就着简单的菜汤,努力地将食物咽下去,感受着食物带来的饱腹感和热量。

五人小口小口地啃着杂粮馍,虽然还是觉得拉嗓子,面上却没有任何其余的表情。

工部主事冷眼旁观,见这几个小子虽然依旧笨手笨脚,但眼神里的骄矜之气确实褪去了不少,干活、吃饭都踏实了许多,不由得微微点了点头。

这五个倒是比前面那几波好太多了,太子殿下说的没错,有些苗子磨一磨就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