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陆铮正烦躁地完善着手里的卷宗,被明言知缠得没办法,又想起朝堂上那摊子烂事和刑部仿佛永远也看不到尽头的加班,一股邪火夹杂着戏谑涌上心头。

他头也不抬,一边奋笔疾书,一边没好气地随口应道:

“甲等?行啊!除非你小子有本事,想办法把朝堂上那档子破事一起给解决掉,让那群老狐狸别再闹腾,也让咱们刑部能少加点班,早点回家睡觉!你要是能做到这个,”

他顿了顿,终于抬起布满血丝的眼睛,看着明言知,“别说甲等了,本官亲自去求陛下给你颁个特等功!”

明言知彻底呆住了,小嘴微张,半天没合拢。

朝堂上那场因崔老先生弹劾而引发的龙争虎斗,他当然有所耳闻。

连他爹成王明若清最近都跟鹌鹑似的,能躲就躲,能藏就藏,生怕一个不小心,就成了他父皇和皇兄发泄怒火的出气筒,被拎出来“杀鸡儆猴”。

按理说,皇帝、太子和以崔老为首的文官世家流派吵得不可开交,焦点应该集中在太和殿那场违规操作和君臣法统的大义之上,暂时无人会关注夹在中间、埋头干活的刑部才对。

一开始事情走向确实让刑部松了一口气。

但后面,事情的发展却偏偏走向了诡异的方向。

因为刑部大牢里关着那批从寿宴上抓来的、身份敏感的烫手山芋,而刑部又承担着将这些人的口供程序合法的关键任务,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了风暴眼中的一部分。

如今朝堂上炮火连天,那弹劾的奏折里,已经隐隐有了将刑部一并拖下水的趋势——什么“刑部屈从上意,罗织罪名”,什么“陆铮为虎作伥,构陷忠良”……一顶顶大帽子眼看就要扣下来。

这可苦了陆铮。

他简直是分身乏术!

一边要在刑部坐镇,催促、审核那永远也整理不完的口供和证据,确保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另一边,他还得日日打起精神上朝,站在那唾沫横飞的金銮殿上,与那些引经据典、心思各异的老狐狸们周旋、辩驳。

虽然刑部尚书才是打嘴炮的主力军。

但正是因为都尚书了,老狐狸了,大家都各自知道彼此有几把刷子。

所以很多嘴炮其实是冲着陆铮这个小年轻来的。

他必须时刻绷紧神经,确保自己说的每一句话、递上的每一份文书都滴水不漏,绝不能落下任何可能被对手抓住攻击的口实。

在这种敏感至极、双方都杀红了眼的环境下,一旦被抓住错处,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程序瑕疵,都极有可能被无限放大,成为对方攻击皇帝太子程序不正义的突破口。

而他陆铮,毫无疑问会成为那只被首先拿来“儆猴”的鸡!

压力如山,陆铮感觉自己就像在万丈悬崖上走钢丝,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这也导致他在面对知知关于甲等的试探时,根本不过脑!怨念满满。

陆铮是随口说说,明言知可不是随耳听听。

在刑部做事以来,他印象中的陆哥哥一直是果断锐利,说一不二的。

明言知苦着一张小脸。

连陆哥哥和皇伯父他们都觉得棘手的事情,我一个小孩子,能有什么办法啊?!

我的甲等……我的延寿丹……难道真的要就此长翅膀飞走了吗?

明言知耷拉着脑袋,像只被霜打过的茄子,蔫蔫地挪回自己的小桌子前,对着那堆冰冷的卷宗,感觉人生一片灰暗。

而我们小陆大人,在看到小孩耷拉着脸的样子,似乎心情莫名好了那么一丝丝,笔下都快了几分。

到了中午难得快乐的午膳时间。

明言知却拿着筷子,有一下没一下地戳着碗里的米饭,眉头拧成了一个小疙瘩,那张俊秀的脸上写满了“我有心事,天大的心事”。

这模样,同桌的另外四人要是再看不出,那就白瞎了这么多年一起上树下河、闯祸背锅的交情了。

“知知,这红烧肉再不动筷子,我可就替你解决了?”

钱尚试探着问了一句,眼睛还瞟着那块油光锃亮的肉。

明言知蔫头耷脑地“嗯”了一声,毫无斗志。

程文简放下汤匙,试探着询问:“陆大人给你出难题了。”

李弈和唐瑾也看了过来。

在几双关切的眼睛注视下,明言知憋不住了,竹筒倒豆子般把陆铮那句“解决朝堂风波让刑部少加班就给甲等”的话说了出来。

末了哀叹:“……最后一个甲等了!就差这一个!”

虽然不明白为什么知知对“甲等”如此执着,但钱尚还是仗义地拍胸脯。

“没事!咱们一起想想法子!不就是……呃……”

他卡壳了,想想那席卷整个朝堂、连他祖父回家都唉声叹气的风暴,这哪是他们几个半大少年能掺和的?

李弈沉吟片刻,目光在明言知焦灼的脸上转了转,心中豁然开朗:是了,成王世子、康王世子、还有那位安王家的……陛下虽未明说,但太子殿下膝下无子,未来未必没有变数。

知知如此急切,定是不愿在考评上落后于人,被比下去。

不愧是皇家子弟,这般年纪就有如此强的竞争意识……他自觉想通了关窍,看向明言知的眼神里便带上了几分理解和佩服。

这是真卷啊!

程文简最是冷静,给出的建议也最具参考性:“此事根源,在于太子殿下借寿宴之举,引发的朝堂争议。崔老先生乃清流领袖,其一呼百应,方有如今僵局。”

他看向明言知,“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件事要解决,要么陛下,要么太子,要么崔老爷子,三个人,你选吧。”

明言知对着那张写有三个名字的纸条,嘴角扯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

文简的思路很清晰,也是正确的:解铃还须系铃人。

风波由陛下、太子、崔老爷子这三方构成,撬动任何一方,僵局或可松动。

可问题是——他谁啊?

去掺和这种家国大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