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时光织就的网 > 第71章 小院聚童趣,藤竹牵云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1章 小院聚童趣,藤竹牵云滇

周末的清晨,海风带着湿润的暖意拂过李师傅的竹编小院。院门口的老榕树上挂着孩子们上次编的平安结,风一吹轻轻晃动;石桌上铺好了粗布,摆着截好的竹丝、各色漆料和新到的云南藤条,张奶奶正蹲在旁边整理圆头剪刀,吴叔则把迷你烤箱和面团摆在墙角,忙得不亦乐乎。

“苏晚,林晓,你们来啦!”李师傅拿着一把打磨光滑的竹篾挥手,“藤条昨天收到了,王师傅还附了张编法示意图,你快看看。”

苏晚接过卷着藤条的布包,里面果然夹着一张手绘图纸,上面用红笔标注着藤竹混编的关键步骤。林晓则打开笔记本电脑,调出元宇宙“校园非遗板块”的后台:“昨天把孩子们的手作照片传上去后,好多家长留言问下次体验课,还有别的学校老师私信想合作呢。”

两人正说着,院门口就传来一阵喧闹。十几个孩子背着小布包跑进来,为首的正是上次剪海豚的扎马尾女孩和体验VR的小男孩,手里还攥着上次的非遗证书。“李师傅!张奶奶!”孩子们涌到石桌旁,盯着桌上的藤条好奇地问,“这是云南来的藤条吗?能编灯笼吗?”

“别急,今天咱们就学!”李师傅笑着拍手,把孩子们分成两组,一组跟着他学藤竹混编小挂件,一组跟着张奶奶剪藤竹灯笼图案。苏晚则坐在一旁的竹椅上,打开视频通话,屏幕里很快出现云南藤艺王师傅的身影,他身后堆着成捆的藤条,身边站着两个当地的徒弟。

“苏晚同志,藤条还合用不?”王师傅的声音带着方言口音,“我特意选了柔韧性好的新藤,提前晒过了,不容易发霉。”

“特别好,谢谢您王师傅。”苏晚举起手里的藤条,“今天正好有孩子来体验,您要不要看看他们学编的样子?”她把手机镜头转向李师傅那组,孩子们正笨拙地把藤条和竹丝缠在一起,有个小男孩缠错了步骤,李师傅耐心地帮他解开:“藤条要顺着竹丝的纹路绕,就像跟着小伙伴走路一样,不能抢道。”

王师傅在屏幕里笑起来:“这些娃娃真机灵!我这两个徒弟昨天编了个样品,你看看能不能用在量产上。”他拿起一个半成型的灯笼,藤条和竹丝交错缠绕,既保留了竹编的规整,又有藤条的自然弧度。苏晚点头记下,和王师傅敲定了量产的细节:先做五十个样品,藤条由王师傅那边负责加工处理,竹丝则由李师傅这边准备,通过物流往返寄送。

另一边,张奶奶的剪纸组也热闹非凡。她教孩子们把纸对折三次,剪出灯笼的轮廓,再添上藤条和竹丝的纹路。上次画小院的那个喜欢画画的孩子,剪完灯笼后,又在纸上画了云南的山和海边的海鸥:“张奶奶,我想把这个剪下来,贴在灯笼上,这样云南和我们这里就在一起啦!”

张奶奶眼睛一亮,拿起孩子的画稿:“这个主意好!咱们剪两个,一个贴在灯笼上,一个寄给云南的小朋友!”孩子听了更起劲,握着剪刀越剪越熟练。

吴叔的月饼环节依旧是“人气王”。这次他特意把竹模换成了藤竹混编的图案,孩子们按压面团时,模子里的纹路清晰地印在上面。等待月饼出炉时,吴叔给孩子们讲王师傅的故事:“云南的王爷爷编藤条编了四十年,以前山里交通不方便,藤编卖不出去,现在和我们合作,他的手艺就能让更多人知道啦。”

“那我们能和云南的小朋友一起编灯笼吗?”有个孩子举手问。林晓立刻举手:“可以呀!”她拿出简易VR眼镜,调出元宇宙“跨地域互动区”,里面已经接入了云南当地一所小学的教室,几个云南孩子正对着镜头挥手。孩子们轮流戴上眼镜,和云南的小伙伴交流编灯笼的想法,一个云南小男孩说:“我们这里有鲜花,我想把藤条染成花的颜色!”洞头的孩子立刻回应:“我们这里有海鸥,我要编海鸥形状的灯笼!”

夕阳西下时,孩子们的手作都完成了。有的拿着藤竹混编小挂件,有的捧着贴了剪纸的灯笼,还有的揣着热乎乎的竹模月饼,依依不舍地和手艺人告别。“下周我们还来!”“要教我们编大灯笼哦!”

孩子们走后,小院里恢复了安静。大家围坐在石桌旁,看着桌上的样品和孩子们的作品,郑师傅的徒弟拿出手机:“我今天拍了藤竹混编的步骤视频,回头发给王师傅,让他那边也参考参考。”吴叔则说:“量产的灯笼包装,我觉得可以用竹编小盒子,再贴上孩子们的剪纸,肯定受欢迎。”

苏晚翻开笔记本,认真记下:“藤竹混编样品50个,3天内完成;联系印刷店做竹编包装;和云南王师傅约定下周视频教学;对接3所学校的合作意向。”她抬头看向院门口的平安结,风一吹,光影在地上投出细碎的图案,像极了孩子们认真的眉眼。

林晓突然指着电脑屏幕喊:“苏晚你看!元宇宙板块有新留言,是西安的周师傅!他说皮影做好了,想和我们合作做皮影竹编摆件!”

苏晚凑过去看,屏幕上是周师傅发来的皮影照片,孙悟空、嫦娥的皮影栩栩如生,旁边还有个竹编的小戏台模型。她笑着拿起手机,给周师傅回消息:“太好了!我们下周就试做样品!”

海风再次吹进小院,带着藤条和竹丝的清香。李师傅拿起未完成的灯笼,藤条在他手里灵活地穿梭;张奶奶则把孩子们剪的“山海相连”剪纸压在玻璃下;林晓更新着元宇宙的互动日程,键盘敲击声清脆悦耳。

苏晚知道,藤竹牵起了洞头与云滇的约定,皮影连接了海边与长安的手艺,而这些热爱非遗的人们,还有那些充满好奇的孩子,正在让老手艺一步步走向更广阔的远方。笔记本上的字迹被夕阳染成金色,下一段旅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