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武二年的秋风,带着肃杀之气,席卷了荆襄大地,也送来了令彭城朝廷为之震动的消息——江东周瑜,动了!
就在朝廷使者尚在前往建业的路途上,江东水陆大军在周瑜的亲自指挥下,以大将甘宁为先锋,吕蒙、凌统等为策应,悍然对荆州刘备控制的江夏郡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周瑜用兵,一如既往的凌厉狠辣,水军溯江而上,切断江夏与襄阳的联系,陆军则从陆口方向猛攻城池。
刘备麾下守将虽奋力抵抗,但在周瑜精心策划的攻势下,江夏外围据点接连失守,主城岌岌可危!
几乎在江夏战报抵达的同时,来自刘备的求援使者,也带着一路风尘与焦急,跪倒在了彭城麟德殿前。
“陛下!主公!吴侯孙权,背信弃义,悍然兴兵!
周瑜大军围攻江夏甚急,关将军(关羽)虽勇,然兵力悬殊,江夏若失,则荆州门户洞开,襄阳危矣!
皇叔(刘备)恳请朝廷念在同为汉室、共讨国贼之分上,速发援兵,救荆州于水火!”
使者声泪俱下,呈上了刘备的亲笔求援信。
殿内顿时一片哗然。
虽然朝廷对孙刘相争早有预料,但周瑜动手之快、攻势之猛,还是超出了不少人的预期。
“刘备倒会找时候!”
庞统冷哼一声,“前番朝廷‘援助’的粮草刚到手,这求援的使者就跟来了。
他是想将我朝廷也拖入这荆襄泥潭之中!”
徐庶眉头紧锁:
“江夏乃荆州锁钥,若真为孙权所得,则其尽得长江之险,势力必然大涨,届时恐更难制衡。
然若发兵援刘,则正中曹操下怀!
我军主力若南调,黄河防线空虚,曹操必乘虚北上!
此两难之局也。”
诸葛亮羽扇轻摇,沉吟道:
“刘备此求,不可不应,亦不可全应。
江夏之于孙权,如同喉中之鲠,势在必得。
朝廷若直接派大军介入,非但与孙权彻底撕破脸,陷入荆州战场难以脱身,更会给曹操可乘之机。
然若坐视不理,任由孙权吞并荆州,则其势成,将来必为朝廷心腹大患。”
蔡琰默默听着臣子们的议论,目光落在舆图上那片烽火连天的荆襄之地。
她重生前的记忆里,刘备正是在赤壁之后获得了荆州立足之地,才得以发展壮大,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如今形势已变,但荆州的重要性丝毫未减。
绝不能让孙权如此轻易地拿下荆州,但也绝不能将朝廷的主力陷进去。
“刘备……他不会只有求援这一手。”
蔡琰忽然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洞察,
“他在荆南经营日久,与五溪蛮族关系匪浅。
江夏虽急,但以刘备之能,关羽之勇,绝非没有一战之力。
他此番急切求援,一来确是形势紧迫,二来,恐怕也是想试探朝廷态度,甚至……想将朝廷拉下水,共同对抗江东压力。”
她顿了顿,看向诸葛亮:
“孔明,依你之见,刘备此刻,最希望朝廷如何做?”
诸葛亮略一思索,答道:
“刘备最希望者,莫过于朝廷能遣一上将,率数万精兵,直插南阳,威胁孙权侧后,或至少大张旗鼓,陈兵边境,做出北击曹操、声援荆州之势,以牵制曹操,使其不敢配合孙权,亦能让孙权有所忌惮。”
“但他也知此乃奢望。”
蔡琰接口道,嘴角泛起一丝冷意,
“朝廷不会为他火中取栗。
他能指望的,是实实在在的援助。传令!”
她站起身,决断已下:
“第一,回复刘备使者。
朝廷深知荆州之危,必不会坐视汉室宗亲受戮。
然曹操狡诈,陈兵边境,朝廷主力需镇守北疆,以防国贼乘虚而入,难以分兵南下。
然,朝廷可再拨付一批军械,特别是箭矢、弓弩,由南阳路线,加速运往襄阳,助其守城!”
“第二,令使者返回时,‘无意间’向刘备透露,朝廷已遣使责问孙权,并正在西线、黄河沿线加强戒备,谨防曹操异动。
此乃告知刘备,朝廷在战略上对其的支持,使其安心,亦使其明白,朝廷重心仍在曹操。”
“第三,加封刘备为荆州牧,假节,总督荆州诸军事!
正式确认其对荆州(除江东已占之江夏外)的统治权,从大义上给予其最大的支持,让其与孙权之争,更具合法性。”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蔡琰目光锐利,
“密令黄忠水师,除继续清剿海寇、监视江东外,分出一支偏师,打着‘巡防’旗号,向长江入海口方向游弋,做出可能威胁建业之势!
不必真的进攻,但要让孙权感受到来自海上的压力,让他无法全力西顾!”
这一套组合拳,可谓将政治、外交、军事威慑运用到了极致。
既给了刘备实实在在的援助和大义名分,助其抵抗孙权,又没有投入朝廷主力,避免了陷入战争泥潭,同时还从海上对孙权施加了压力,迫使其分心。
“主公英明!”
刘晔赞道,“如此,孙权攻江夏则需顾忌海上,与刘备相持则消耗国力,而我朝廷则可稳坐钓鱼台,继续整合内部,以观其变!”
然而,就在朝廷的指令发出不久,一个更加惊人的消息,如同陨石般砸入了彭城——江夏城,在周瑜水陆并进、日夜不休的猛攻下,加之城内出现奸细内应,竟然……失守了!
守将关羽率残部浴血突围,退往襄阳!周瑜大军占领江夏,兵锋直指南郡!
消息传来,举朝皆惊!
江夏失守的速度,远超所有人的预料!
周瑜用兵之能,竟恐怖如斯!
“周郎……果真名不虚传。”
诸葛亮轻叹一声,神色无比凝重。
江夏一失,荆州局势急转直下,刘备能否守住襄阳,已成疑问。
庞统更是急得跳脚:
“主公!不能再犹豫了!
若让周瑜顺势拿下南郡、襄阳,整个荆州尽入孙权之手,则其大势成矣!
必须立刻增兵南阳,至少做出姿态,牵制周瑜!”
蔡琰看着紧急军报,心中也是波澜起伏。
周瑜的军事能力,她从未低估,但如此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陷江夏重镇,还是让她感到了强烈的危机感。
历史的车轮似乎在某些节点有着强大的惯性,孙吴占据荆州部分的趋势,正在加速形成。
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越是在这种时候,越不能自乱阵脚。
“传令张飞,”蔡琰的声音带着一丝冷冽,
“兖州军进入战时戒备,向延津、白马等渡口增派兵力,旌旗务必要多,战鼓务必要响!
我要让对岸的曹操探马看得清清楚楚!”
“主公,这是……”徐庶疑惑。
“虚张声势。”
蔡琰目光深邃,“曹操多疑,见我边境突然增兵,必以为我朝廷因荆州剧变而有所行动,他反而会更加谨慎,不敢轻易渡河。
此乃以进为退,稳住北线。”
她顿了顿,继续下令:
“同时,八百里加急传令黄忠!
水师偏师不必再佯动,给我抵近江东沿海,寻机歼灭其小股巡逻船队,焚毁其沿海关卡!
要让孙权知道,朝廷的怒火,他承受不起!
他想吞下荆州,就得做好沿海被搅得天翻地覆的准备!”
“再派使者,星夜兼程赶往襄阳!
告诉刘备,朝廷绝不会放弃荆州!
让他收缩兵力,固守襄阳、江陵等核心城池,拖住周瑜!
朝廷的援助,会持续不断!”
一道道指令,如同疾风骤雨,从彭城发出。
蔡琰在利用一切手段,为刘备争取时间,给孙权制造麻烦,同时稳住最大的敌人曹操。
然而,就在朝廷全力应对荆襄惊变之时,一则从幽州传来的、看似不起眼的密报,送到了蔡琰的案头。
毛玠在信中提及,他在追剿潜入辽东的曹操细作时,意外截获了一份密信,信中隐约提及了“西凉”、“韩遂”、“里应外合”等字眼,似乎曹操在西凉,除了明面上的夏侯渊,还埋有更深的暗棋……
蔡琰看着这封密报,刚刚因应对荆州局势而略微放松的心,再次提了起来。
曹操的棋局,远比她想象的更为广阔,也更为阴险。
荆襄的烽火,或许只是他庞大阴谋中,最耀眼的一处。
真正的杀招,可能还隐藏在更深的阴影里。
这场席卷天下的风暴,似乎才刚刚开始。
而朝廷这艘巨轮,在蔡琰的掌舵下,能否穿越这惊涛骇浪?
下一个危机的浪头,又会从何方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