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 > 第236章 单骑惊雷与西迁暗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36章 单骑惊雷与西迁暗影

吕布单骑出塞的消息,如同一道惊雷,炸响了彭城看似平静的朝堂。

这位勇冠三军却桀骜难驯的“飞将”,在这个内外交困的节骨眼上,再次做出了令人瞠目结舌的举动。

麟德殿内,气氛凝重得能滴出水来。

“狂悖!

无诏擅离军营,深入险地,他吕布眼中还有没有朝廷法度!”

庞统气得须发皆张,此前力主对益州用兵的挫败感,似乎也一并爆发出来,

“主公,此风绝不可长!当立即下诏申饬,夺其兵权,锁拿回来问罪!”

徐庶则忧心忡忡:

“奉先(吕布)虽鲁莽,然其勇武,北疆皆知。

他此番出塞,若只是逞个人之勇,遭遇不测,则并州军心必乱,轲比能定会乘虚而入。

若其……若其与胡虏有所勾结,则后果不堪设想!”

他不敢深想那个最坏的结果。

诸葛亮羽扇轻摇,眉头微蹙:

“亮以为,吕布此行,恐非全然鲁莽。

其心高气傲,不满朝廷此前‘重内轻外’之策,又受蔡将军监军掣肘,或想以惊人之举,证明其价值,摆脱束缚。

其目标,很可能便是轲比能,或是与轲比能敌对的东部鲜卑、辽东鲜卑部落。”

蔡琰端坐其上,面沉如水。

她脑海中飞速闪过关于吕布的一切历史记载和今生观察。

勇则勇矣,然政治头脑简单,极易被煽动,也极易因不满而铤而走险。

但不可否认,他在胡人中的凶名,本身就是一种武器。

“斥候派出了吗?

吕布出塞前,可有何异常?

与何人接触?”

蔡琰的声音冷静得不带一丝波澜。

刘晔立刻回禀:

“已加派三路精锐斥候尾随探查。

据并州暗线报,吕布出塞前,曾与几名来自辽东部落的鲜卑商人密谈过。

此外,其麾下将领似乎并不知情,此刻也在军营中惶惶不安。”

鲜卑商人?

辽东?蔡琰目光一凝。

轲比能统一的是漠南鲜卑主力,但在东部(辽西、辽东一带)和辽东地区,确实还存在一些规模较小、时而臣服时而叛乱的鲜卑部落,他们与高句丽、扶余等地接壤,关系复杂。

“传令毛玠、吕玲绮、”蔡琰迅速决断,

“幽州军务,暂由二人共议,稳守防线,严密监视轲比能动向,没有我的明确旨意,绝不可擅自出关寻战!

对吕布……暂不予公开处置,对外宣称其奉密令出塞巡边。”

她这是要冷处理,避免刺激并州军,也给吕布留了一丝余地,看看他究竟能搞出什么名堂。

同时,她密令刘晔,动用一切力量,查清那些“鲜卑商人”的底细。

就在北疆因吕布之举而暗流汹涌之际,章武新政在过去几年打下的根基,开始显现出其强大的韧性。

面对曹操大军在颍川的压迫和内部潜在的动荡,朝廷高效的行政机器和相对稳固的后方发挥了关键作用。

漕运司顶着压力,将冀州、青徐的粮草源源不断运抵前线,确保了徐晃、张飞军需无虞。

工曹格物院在高度保密状态下,不仅加速生产“神火罐”,更根据蔡琰提出的“标准化”概念,开始尝试统一箭簇、弩机等易损耗军械的规格,以便战时快速补充。

虽然工艺粗糙,却是一个划时代的开端。

《章武律》与《田亩制度》的推行,在战时有条不紊。

尽管并州、西凉方向局势紧张,但河北、兖州核心区的百姓因获得了土地,生活有了盼头,对朝廷的向心力反而在危机中有所增强。

各地官学培养的基层吏员在维持地方秩序、征集物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证明了“新政育人”的远见。

然而,冲突也在加剧。

并州一些本地豪强,本就对朝廷削弱其权、清丈田亩不满,此刻借着吕布“失踪”的由头,开始暗中串联,散布流言,质疑朝廷能否真正掌控边陲。

西凉方面,马超虽转向攻击陇西,但其麾下羌骑与当地汉民、乃至朝廷派遣官员的摩擦时有发生,马超本人对朝廷“指手画脚”的忍耐也接近极限。

这一切,都印证了蔡琰内心的担忧:

征服的土地和归附的势力,若不能尽快消化融合,必将成为动乱的根源。

就在朝廷全力应对北方危机时,一则从关中传来的消息,引起了蔡琰和诸葛亮的高度警惕:

曹操已将府袛及大批文武官员、精锐军队,悄然迁往长安!

许昌虽仍保留部分机构,但政治军事重心西移的态势已非常明显。

“曹操放弃经营多年的许都,西迁长安……”

诸葛亮指着舆图,语气沉重,

“其意不言自明。

一是避开我军从中原方向的直接兵锋,依托潼关、武关天险;

二是更便于经营雍凉,全力支持韩遂,甚至可能……亲自经略汉中,窥视益州!”

曹操这一招,堪称老辣。

他暂时放弃了与朝廷在河南地区的正面硬碰,转而经营西部,试图构建一个以关中为根本、连接凉州、威胁益州的战略体系。

这无疑给朝廷未来的统一大业,设置了更大的障碍。

与此同时,刘晔此前提出的“联姻”之议,虽被蔡琰暂时压下,但消息不知如何泄露,竟在彭城高层中引起了微妙的涟漪。

一些希望进一步巩固权力、或欲借此攀附的官员,开始暗中揣测合适的人选。

甚至有人将目光投向了年轻有为、深得蔡琰信任的诸葛亮,或是那些手握重兵、需要进一步笼络的将领……

蔡琰对此心知肚明,却不动声色。

个人情感于她已是奢侈,若联姻真能巩固国本、化解危机,她并非不能考虑。

但这步棋,必须慎之又慎,落子,便需定鼎。

就在朝廷因曹操西迁而调整战略布局时,北疆传来了令人震惊的消息。

吕布单骑入塞,并非一去不返。

十日后,他竟安然返回,而且并非孤身一人!

他身后跟随着数千名衣衫褴褛却眼神彪悍的鲜卑骑兵,更有几名看似部落首领的人物随行!

据吕布呈报,他出塞后,直扑与轲比能有隙的东部鲜卑素利、弥加等部落,凭借其个人勇武和并州狼骑的凶名,先是阵斩素利部落数名挑战的勇士,后又设计大破弥加一部,威震草原。

他声称这些鲜卑部落苦轲比能压迫久矣,愿归附“飞将军”,共抗轲比能。

他甚至带回了轲比能正与曹操使者密谋,欲东西夹击朝廷的重要情报!

与此同时,一封来自辽东太守的密信,也经海路送到了蔡琰案头。

信中,语气恭谨,表示已知晓朝廷威德,愿奉正朔,并提及辽东鲜卑(主要指辽西的段部、慕容部等)亦有内附之意,只是担忧轲比能报复和朝廷能否给予庇护。

吕布的意外“成功”与辽东的主动靠拢,瞬间改变了北疆的战略态势。

朝廷似乎有机会在轲比能的侧翼扶持起一股强大的亲朝廷鲜卑势力,甚至将影响力直接扩展到辽东!

然而,蔡琰并未被这突如其来的“利好”冲昏头脑。

吕布收服的这些鲜卑部落,忠诚度几何?

他们是真的心向朝廷,还是仅仅畏惧或利用吕布?

吕布借此功劳,其声望和实力必将大涨,朝廷该如何驾驭这头套上部分鲜卑势力的猛虎?

轲比能与曹操的勾结,又到了何种程度?

她看着吕布那封字里行间透着“舍我其谁”的奏报,又看了看公孙度言辞恳切却暗含观望的信件,目光最终落在地图上那片广袤而陌生的辽东大地。

北疆的棋局,因吕布的鲁莽之举,意外地打开了一个新的、既充满机遇又遍布陷阱的局面。

而西边,曹操迁往长安的阴影,正缓缓笼罩过来。

“传吕布,及其所请部落首领,入彭城觐见。”

蔡琰缓缓下令,嘴角泛起一丝难以察觉的冷意,

“我要亲自看看,这位‘飞将军’,给朕带回来了怎样的‘惊喜’。”

她顿了顿,对诸葛亮道:

“孔明,拟旨,嘉奖辽东太守,许其封爵,令其遣子入朝。

同时,准备一份厚礼,朕要重赏那几位‘弃暗投明’的鲜卑首领。”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但也可能养虎为患。

如何平衡、驾驭这些新归附的力量,将其真正融入新朝的体系,将成为比战场争锋更为严峻的考验。

彭城的天空,风云再起。

而这一次,风暴之眼,似乎汇聚在了那位即将携胡骑南下的“飞将军”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