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 > 第253章 烈焰焚城与暗夜毒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53章 烈焰焚城与暗夜毒芽

毛玠亲率的五千幽州突骑,如同草原上骤然刮起的死亡之风,一人三马,携带着足以焚毁部落的“神火罐”与特制的油脂火种,绕过所有部落哨探,直插轲比能王庭腹地——位于燕然山支脉、相对温暖的冬牧场。

他们行动如鬼魅,凭借毛玠对草原的熟悉和蔡琰“擒贼先擒王”的严令,目标明确,毫不恋战。

当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无数拖着幽蓝尾焰的陶罐划破夜空,落入密集的毡房群与堆积如山的草料场时,恐慌如同瘟疫般瞬间炸开。

黏稠的火焰附着在任何可以燃烧的东西上,泼水不灭,反而愈演愈烈。

人喊马嘶,牛羊惊奔,整个王庭陷入一片火海地狱。

轲比能在亲卫拼死保护下仓皇逃出,回头望去,只见世代积累的财富、越冬的粮草以及在场的部分部落头人家眷,尽数葬身火海。

毛玠并未追击,他在冲天火光中,命人用箭射出一封以蔡琰名义写的短信,只有寥寥数字:

“背盟资敌,此其微惩。再犯,王庭寸草不生。”

这场精准而酷烈的突袭,效果立竿见影。

轲比能元气大伤,对那如同天罚般的“神火”恐惧到了骨子里。

他立刻收缩所有向外扩张的触角,严令各部不得再与吕布或南匈奴有任何牵扯,并迅速派出了真正意义上的求和使者,携带重礼和此前扣押的汉民,前往幽州,语气卑微至极。

北疆最大的外部威胁,被这狠辣的一刀暂时斩断。

并州前线,压力骤减。

吕玲绮抓住战机,利用吕布因后方变故而出现的短暂迟疑和军心动荡,在吕布试图强攻一座边城时,将城中仅存的“改进型神火罐”集中使用,配合骁勇的守军一次果断的反冲击,竟将来势汹汹的吕布胡骑击退,并阵斩了南匈奴左贤王的一名心腹大将。

匈奴骑兵见劫掠无望,反而损兵折将,士气大跌,内部纷争渐起。

吕布虽怒发如狂,却也无法压制所有声音,攻势不得不停滞下来,陷入了与女儿吕玲绮的艰苦对峙。

北疆的滔天巨浪,暂时被一道单薄却坚韧的堤坝拦住。

西线司隶,张合严格执行固守策略。

夏侯渊猛攻洛阳数日,皆被凭借城防工事和“神火”之利的守军击退,伤亡不小。

加之徐晃在虎牢关外虚张声势,摆出断其归路的姿态,以及朝廷援军正在集结的传言,夏侯渊久攻不下,粮草转运日益艰难,最终只能恨恨地焚毁营寨,撤回潼关。

司隶,这块插入中原腹地的楔子,被朝廷艰难却牢固地握在了手中。

东南方向,诸葛亮亲笔信的恳切剖析、秘密送达的“改进型神火罐”在攻打南阳坚城时展现的惊人威力,以及黄忠水师在长江上游弋带来的压迫感,共同发挥了作用。

刘备在权衡利弊后,终究不敢同时得罪朝廷与曹操,更怕被孙权趁虚而入。

他加速进攻,最终在关羽的猛攻下,付出了不小代价,勉强占领了南阳郡大部。

然而,他对驻扎在鲁阳、叶县的郝昭部戒备丝毫未减,双方斥候在边境地带摩擦不断,信任的裂痕已然深不见底。

孙权见无机可乘,鲁肃水师在朝廷水师“护送”下,悻悻退返江东,但索取了一大笔“辛苦费”和江淮榷场的更多优惠。

表面看来,朝廷似乎再次凭借精准的战略、坚决的执行和技术的优势,顶住了四方压力,化解了这场空前的危机。

彭城之内,甚至开始有人弹冠相庆,歌颂“主公英明,孔明治世”。

然而,蔡琰和诸葛亮却丝毫高兴不起来。

捷报的背后,是触目惊心的损耗。

府库的钱粮如流水般消耗,尤其是“神火”原料的开采、提炼和运输,占据了巨量的人力物力。

持续的战事严重影响了河北、中原地区的春耕秋收,尽管有屯田底子,但民间已显疲态。

更严峻的是,新政在高压下强行推进所积累的矛盾,如同地下的岩浆,开始寻找喷发的出口。

首先发难的是冀州。

一家被审计官员查出严重贪墨、田亩被强制清丈分予流民的邬姓大族,竟暗中勾结太行山匪,里应外合,攻破了县城,杀害了朝廷委派的县令和数名科举出身的佐吏,公然打出“清君侧,诛酷吏”的旗号!

虽然叛乱在数日内便被周边郡兵联合张飞留下的一部镇抚兵力扑灭,但其造成的影响极其恶劣。

仿佛是一个信号,青州、兖州,乃至刚刚稳定的豫州部分地区,都陆续传来了大小不一的骚动。

或是豪强驱使佃户冲击官衙,抗拒清查户口;

或是被触动了利益的旧吏阴奉阳违,拖延税赋;

甚至是小股打着“吕布”或“曹操”旗号的盗匪肆虐乡里,而当地一些豪强竟坐视不理。

这些叛乱和骚动规模都不大,却如同附骨之疽,分散着朝廷本已紧张的兵力,消耗着宝贵的资源,更严重地破坏了地方的稳定和新政的威信。

蔡琰意识到,曹操不仅仅是沙场上的对手,他更像一个高明的棋手,正在利用她内部必然产生的裂痕,进行一场无声的消耗战。

那些流言,那些突然出现的“盗匪”,背后未必没有来自长安的黑手。

“陛下,各地奏报,多是豪强劣绅抗拒王化,当以重典治之!

请准许各州郡守便宜行事,凡有抗命者,立斩不赦!”

有激进的官员如此建议。

诸葛亮却摇头反对:

“主公,乱世用重典虽有必要,然眼下四方初定,人心未附,若一味高压,恐激起更大变乱。

究其根本,在于新政虽利国利民,却触动了太多人盘中之餐。

需恩威并施,分化瓦解。”

蔡琰沉默着。

她深知,诸葛亮所言才是正理。

但时间不站在她这边。

曹操在关中、益州稳步发展,模仿新政,积蓄力量;

刘备在荆州坐大,心怀异志;

孙权在江东虎视眈眈。

她必须尽快彻底消化已占领的土地,将资源整合起来,才能应对下一轮更猛烈的风暴。

“传令,”她终于开口,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依旧坚定,

“第一,命各州郡,对参与叛乱之首恶,严惩不贷,株连其直系亲族,家产充公!

但胁从者,若能悔过,可酌情宽宥。

第二,加快科举取士,尤其从河北、青徐寒门中选拔干才,充实郡县,替换那些阳奉阴违的旧吏。

第三,工曹格物院,暂停部分非急需项目,集中匠力,提高‘猛火油精’及弩箭产量,优先装备各州郡巡检兵马,用于清剿内匪!”

她选择了继续向前,以更强的硬实力扫清内部障碍,同时加速人才的更替。

这是一条艰难而危险的路,是在与时间赛跑,也是在赌国运。

就在朝廷全力应对内部叛乱和骚动之际,那支抵达东莱港的秘密队伍,在高度戒备的工坊内,进行了第一次“猛火油精”实地喷射试验。

望着那一道喷射而出、远达十余步、遇物即燃、水泼不灭的恐怖火蛇,在场所有的工匠和护卫士兵都面露骇然。

主持试验的格物院大匠,在震惊之余,颤抖着在记录上写下:

“此物若成,守城辟易,然……有伤天和,操控极险。”

几乎同一时间,一封来自荆州,经由刘晔暗线拼死送出的密报,摆在了蔡琰案头。

密报内容让蔡琰瞳孔骤缩——刘备在完全掌控南阳后,其麾下重要谋士糜竺,竟秘密前往江东,与孙权进行了长达三日的会晤!

而关羽则在南阳与曹操控制的襄阳边境,频繁调动兵马,意图不明。

内忧未平,外患已生新枝。

刘备这头蛰伏的潜龙,在舔舐伤口、积蓄力量后,似乎并不甘心永远屈居人下。

他与孙权的这次接触,是单纯的互相试探,还是预示着某种危险的联盟正在酝酿?

蔡琰看着舆图上那被各方势力切割得支离破碎的江山,感觉那无形的绞索似乎正在缓缓收紧。

她推开窗,彭城的夜风带着深秋的寒意扑面而来。

远处的黑暗中,仿佛有无数双眼睛在窥视着这座帝国的中枢。

她知道,下一场风暴,或许将不再局限于边疆,而是来自那些看似臣服,实则心怀鬼胎的“自己人”。

王朝的建设,远比征服更加血腥和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