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快穿:绑定逆袭系统后我杀疯了 > 第166章 我在异世界做美食18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6章 我在异世界做美食18

谷雨时节,老街被连绵的雨雾裹着,青石板缝里冒出的青苔泛着潮气。

林仲秋的帐篷里却堆着小山似的食材:海参、鲍鱼、鱼肚、鸡丝、火腿、笋片……十几种山珍海味在案板上码得整齐,像场热闹的聚会。

她正用镊子给鱼肚摘细毛,指尖的动作轻柔得像在打理丝绸。

“今儿个来道徽菜里的大菜——李鸿章杂烩。”她举起块发好的鱼肚对着光,半透明的质地泛着珍珠般的光泽,“这菜讲究‘合’,山珍海味一锅炖,却各有各的滋味,就像徽商走南闯北,兼容并蓄,才有大格局。”

弹幕里立刻翻涌起来:

【杂烩?不就是剩菜大拼盘吗?我赌她做出来像喂猪的】

【苏倩倩刚发了“分子杂烩”视频,用琼脂做仿鱼肚,配着干冰烟雾,评论区刷满“艺术”——艺术能填饱肚子?】

【听说她为了凑齐食材,跑了七八个菜市场,还被海鲜摊老板坑了两斤注水海参?】

林仲秋没抬头,手里的刀已经落在火腿上。

刀刃与肉筋碰撞出“笃笃”声,肥瘦相间的火腿被片得薄如蝉翼,阳光透过肉片照过来,能看到里面细密的纹理,像幅精致的绣品。

“火腿得用三年陈的金华腿,”她把火腿片码在盘里,“瘦的红似玛瑙,肥的白如凝脂,炖出来才香而不腻,就像老人说话,字字珠玑,耐人寻味。”

发海参的水是她提前晾好的井水,清冽甘甜。

她用剪刀把海参剪开,内壁雪白,没有一点杂质。

“泡海参得用活水,”她边洗边说,“每天换三次水,泡三天,煮三天,再用冰水镇三天,折腾九天,才有这q弹的劲儿——就像成大事,不经打磨,难成器。”

起锅时,她先把老鸡、老鸭、排骨扔进砂锅,小火吊出奶白的高汤,再按食材的耐煮程度依次下锅:先放海参、鲍鱼,炖半个时辰;再放鱼肚、鱼翅,炖一刻钟;最后放鸡丝、火腿、笋片,咕嘟五分钟。

“下料得‘序’,”她用长勺轻轻搅动,“耐煮的先放,易熟的后放,不然有的烂了有的生,就像做事,得有先后,才不乱套。”

砂锅里的汤汁渐渐变得浓稠,各种食材的香气在蒸汽里纠缠、融合,既有海鲜的鲜,又有肉类的香,还有笋片的清,层次丰富得像幅水墨画。

“这汤得‘融’,”她往锅里撒了把胡椒粉,“让每种味道都互相渗透,却又不抢风头,就像一群朋友,各有性格,却能相处融洽。”

出锅前,她淋了勺香油,撒上翠绿的葱花。

白瓷大碗里,海参软滑,鲍鱼弹牙,鱼肚绵密,火腿咸香,笋片清脆……十几种食材在奶白的汤汁里舒展,热气腾腾的,看着就暖胃。

“这杂烩得趁热吃,”她舀起一勺送进嘴里,“第一口是鲜,来自海参鲍鱼;第二口是香,来自火腿老鸡;第三口是清,来自笋片葱花。每种味道都清清楚楚,合在一起又浑然天成,像听交响乐,每种乐器都有自己的声部,却能奏出和谐的乐章。”

第一个尝鲜的是位做古董生意的老先生,他戴着白手套,小心翼翼地夹起块鲍鱼,放进嘴里慢慢嚼着,半晌才睁开眼:“好味道!这火候,这搭配,深得徽菜‘和合’之道。我年轻时在徽州吃过一次,掌柜的说这菜像人生,得容得下不同的滋味,才能品出真味——今天在你这帐篷里,又尝到了。”

林仲秋给老先生续了杯茶:“老先生懂行。”

帐篷外的队伍越来越长,有抱着孩子的母亲,有拄着拐杖的老人,还有穿着西装的年轻人,都捧着碗杂烩,吃得津津有味。有个年轻姑娘边吃边说:“以前总觉得山珍海味就得单独吃,没想到混在一起这么好吃,就像不同的人聚在一起,也能有这么多乐趣。”

收摊时,雨雾还没散,林仲秋发现灶台边放着个锦盒,是那位老先生留下的,里面装着块陈年花菇。

字条上写着:“丫头,这花菇泡发后放进杂烩里,能添三分鲜。做菜如做人,能容人,才能成事。”

林仲秋把锦盒收好,抬头看了眼老街深处,家家户户的灯光在雨雾里晕开,像团温暖的棉絮。

空气里的香气还没散,混着潮湿的水汽,让人心里踏实。

“系统,”她轻声说,“你说这李鸿章杂烩的味道,是不是就是包容在说‘都好’?”

系统的声音带着点温润:“根据检测,今日所有食客的接纳度指数显着上升。或许……美食的真谛,就是在差异里找到和谐,让每种滋味都能被尊重,被欣赏。”

林仲秋笑了,把砂锅擦干净。她知道,这碗杂烩里盛着的不只是山珍海味,更是藏在烟火里的包容——那些不同的经历,那些各异的人生,都能在这口鲜醇里找到共鸣,在某个雨天,悄悄告诉你:多样,才是生活的本真。